付洋
洋姐,您好!我是通過《中學生博覽》發現你的,里面有你的QQ。我患有抑郁癥,高二下學期休學了,然后一年之中又復學,那段時間我只上一上午的課,因為心理問題我后來退學了。
現在我在家附近的面包店里打工,狀態還好,能睡得著覺,但是之前一去上學就睡不著了,休學時在家里休養也是能睡得著的。在學校看到自己不會的作業,總是擔心,心里就會想“學不下去了”,總有退學的沖動。
之前老師說學校也有好幾個像我這樣患抑郁癥休學在家的同學,他們上了一段時間課就堅持不下去了,老師問我會不會也像他們那樣。那個時候我心里就有壓力了,害怕自己的抑郁癥復發,每天過得惶惶不可終日。我發現休學后復學挺不容易的。自從患上抑郁癥以后,我越來越害怕以前抑郁發作的日子,在學校時一直有對復發的擔憂。
洋姐,我還能克服這個心理問題去上學嗎?
洋姐說:回學校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你不能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抑郁癥是一種疾病,處在患病狀態的人需要被格外保護。舉個例子,一個人正在發著高燒,這個時候你不能讓他加強體育運動,去鍛煉身體。心理類疾病很多的表現就是焦慮敏感,一個高壓的環境對治療心理類疾病是不友好的。
你要返校成功,就必須在心理上允許自己特立獨行,接受自己可能的不優秀。比如說我每天只上半天的課,比如說我考試可以考倒數……你把目標放得低一些,相對就會讓壓力小一些,這樣你會更容易讀完高三最后一個學期。
人可以在很多場合下任性,但是有一種情況,任何人都無法任性,那就是當這個人患病的時候。既然是處在病程里,就絕對不能要求自己像其他沒有生病的人一樣去生活,因為那種生活對治療疾病是不利的。比如我前面舉的例子,用運動鍛煉身體,對于健康的人來說,是一種再好不過的方式了,但是對于身體上患有疾病的人來說,那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對于沒有抑郁癥的人來說,適當的壓力可能激發出巨大的潛能,而對于有抑郁情緒的人來說壓力越小,越有助于康復。
老師在你返校時暗示你要堅持到底的這種做法,其實對你是有害無益的,這是不懂心理學的一種表現。這種表面上的擔憂和反向激勵,恰恰會增加你的心理壓力。現在,什么樣的生活讓你感到心理壓力小,就去過什么樣的生活;什么樣的環境讓你感覺到輕松,就選擇什么樣的環境。做讓你快樂的事情是最適合你的,如果打工讓你更快樂,那你就去打工,不必考慮返校。若返校的意愿強烈,也可以嘗試,但一定要允許自己再退回來。
你現在能夠正常地出來做事、與人打交道,說明治療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治病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成績、工作、成功都是浮云。于你而言,上學不是你現在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鞏固治療效果才是。遠離不利于康復的因素,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洋姐,為什么我一學習就會幻想別的事情,總是心不在焉?學著學著就想到白天發生的事兒,看一段話也能想到老師讀這段話時的情形。這直接導致我看書的速度慢。洋姐,你說這是不是病啊?精神分裂什么的……
洋姐說:假設你是精神分裂的話,你絕對不會有主觀能動性來問我這個問題。你問題的本質是你知道自己分心的時刻,也有能力將其調整回書本,但是你并不想為此采取行動做出改變,所以你要找一個其他的借口,合理化自己的不改變。比如,這可能是一種病,只要這個病不治好,我的這種行為就是正常的;比如我可能就是心不在焉,我需要應對的是心不在焉,而事實上你需要應對的是具體的學科,具體的知識點,而不是心不在焉。當你把精力投入到應對心不在焉這種問題上去的時候,你的潛臺詞其實是“我現在不用學習”,而且顯得極其名正言順,因為“我正在為學習做準備,只有準備好了才能夠開始學習”。
可是學習并不需要你準備什么呀,它之所以叫做學習,就是因為它已經是一套成型的體系,你只需要翻開書,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理解之后再一段一段地記下來就可以了。在閱讀的過程中腦海里出現了其他的畫面,導致你沒有讀懂前面的內容,那就再回到你沒有讀懂的地方重新讀一遍。你說的那種畫面感,每個人都經歷過,它大多出現在當大腦意識到前面有難題它不能輕易應對或者大腦對此處提不起興致感到無聊的時候。
大腦只是人體的一個器官,它是你的,同時它也有自己的主張。你想跑3000米,但你的腿跑到800米的時候,就不想再往前邁一步了;你想做俯臥撐,但你的胳膊在做了3個之后,就不想再支棱起來了。大腦和你的胳膊、腿是一樣的,你想達到你的目的,就必須給它們下達明確的任務,檢查它們的工作步驟,讓它們遵守你定下來的紀律,而不能指望它們自己有多么強烈的奉獻精神和成功的欲望。
有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關注自己學到了多少內容,只熱衷于追求學習狀態,這就是大腦在偷懶。你的學習狀態再不好,只要你把知識點爛熟于心,能夠熟練使用,也不會影響你在考試中的分數;你的學習狀態再好,再亢奮,看書再行云流水,卻沒有反復掌握知識的耐心和過程,考試中出題人只要稍微變換一下出題思路,你可能就懵了——相信不少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學習的時候覺得自己掌握得還不錯,但考試的成績卻一點都不理想,就是上述原因造成的。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說那些追求學習狀態的人其實他的真實意圖就是要跟知識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不斷地重復練習某個知識真的很讓大腦膩煩。當他追求學習狀態的時候,是他的大腦在逃避這種煩。你的情況與此也有類似之處。
你要保持自己與知識點本身直接打交道,不要總去尋找外在因素,故意和知識之間拉開距離,好像這個缺點改掉了就能學好似的;不與知識直接過招,你就是三更起五更眠也考不出像樣的分數。
你的困惑,聽洋姐慢慢跟你說,愿你在兵荒馬亂的青春里,做一個自在的明白人。
洋姐的私家后花園,微信公眾號:WeSpering(微愉)
如果你還有寫信的習慣,寄往這里:130021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編輯部“聆心室”(收)
電子郵件:1056967143@qq.com
QQ:1056967143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