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圖:謝環馳/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多年來一直為人民利益而奮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過長期艱苦奮斗,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我們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人權法治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國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民主權利。中國人民的人權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方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同各方積極開展人權對話和合作,擴大共識、減少分歧、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共同推進國際人權事業,造福各國人民。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要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要講清楚中國是什么樣的文明和什么樣的國家,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友誼源遠流長、跨越山海。近年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成為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典范。
中方一貫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發展同太平洋島國友好關系。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太平洋島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風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2021年10月,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機制正式建立,為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加強對話、增進互信、促進合作搭建了新的重要平臺。
維護亞太和平穩定、促進各國發展繁榮是地區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地區國家的共同責任。中國愿同太平洋島國一道,堅定共迎挑戰的信心,凝聚共謀發展的共識,匯聚共創未來的合力,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實踐證明,新選舉制度對于落實“愛國者治港”、保障香港市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推動形成社會各階層各界別齊心協力建設香港的良好局面都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套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香港實際、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盡管經歷了許多風雨挑戰,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中央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更不會改變。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相信,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一定會展現新氣象,香港發展一定會譜寫新篇章。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真抓實干,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