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常春梅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 楊偉健 馮赟 姜楠

2022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共青團要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這不僅是對共青團組織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對廣大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實際上也是對黨的青年工作提出的具體任務。各級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黨管青年的原則,做好青年工作,激勵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以極大的熱忱投身于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以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建功立業,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

2022年5月10日,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圖:岳月偉/新華社
青春充滿了生機,青春充滿了活力。“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高度評價了青春力量。只有看到青春力量,理解青春力量,重視青春力量,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充分發揮青春力量。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中堅”一詞,有“中流砥柱”“架海金梁”之意,用“中堅力量”來評價青年,實則指出了青年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五四運動時期,先進青年群體首次作為主要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肩負起傳播先進思想、推動社會變革的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從留學青年歸國投身國家建設,到改革開放后青年掀起“下海”潮,一代代青年人以響應時代感召為己任,成為社會發展最廣泛、堅強而洶涌的雄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青年“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馬克思主義賦予青年高度的歷史使命,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青年自身之特性。青年是社會中最具生命力的細胞,總是如初日般朝氣蓬勃,如海潮般不竭翻涌,青年的鮮活氣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最新鮮滾燙的血液;青年是面向未來的,青年作為新生力量具有發展性,其征途朝著未來進發,其軌跡總是和時代同行;青年還是極富創造性的,青年的創造性來源于對所處時代的洞察,青年總是懷揣理想且不滿足于當下,創造是他們改變自我、改變世界的強大武器。
發揮青年在社會建設中的中堅力量,是社會發展之需和青年自身發展之需的內在統一。馬克思主義青年觀視野下,青年是客觀的社會存在,青年總是置身于一定的時代之中,青年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青年的發展,兩者高度統一。青年要想實現自身價值,必須在社會的洪流中順勢而為,在社會中磨礪,在社會中奮斗,在社會中成就自身;社會的發展也必然離不開青年群體之力,只有充分調動青年的積極性,社會發展才有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向來重視創新,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而青年是“創新的未來”“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青年身上蘊含著巨大的創新能量,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是最先感知社會變化的群體。
創新力量是青年身上最為寶貴的力量之一,它是流淌在青年血液中蓬勃的力量,具有創造力和革新性;它是青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統一;它標志著青年總是可以推陳出新、總是可以革故鼎新、總是能站在時代最前沿弄潮搏浪。如果說青年的“中堅力量”讓青年可以夯筑社會建設之基,那么青年的“創新力量”則使青年可以牽引時代。
青年的創新力量,一方面是源于青年的生理特質。從人的生理規律來說,不管是體力還是思維能力,都是在青年時期迎來高峰期。在這一時期,人可以最大程度地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將對周遭世界的體悟最大程度地轉化為創造的動能。青年的創造之力是青年自身發展的內在命題,青年不僅僅是享受成果的一代,更是創造成果的一代,時代的高速發展總是警醒青年,躺在他人砌筑好的堡壘上將一無所獲,只有靠自己才能實現自我價值。青年的創新力量,另一方面是源于青年是可教育的、可發展的。青年群體是我國教育的重點,對于青年的教育,如今越來越偏向于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青年相較于其他任何群體都更能適應這種教育方式,而青年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身心和意識都在日復一日地推翻自己又重構自己,唯有創新才能契合青年自身發展的需求,內在的可發展性和外在的教育結合,為青年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力量。
青年自登上歷史舞臺開始,就總是以最具創新性的“武器”戰天斗地。俄國十月革命之后,是青年最先將馬克思主義這種全新的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帶到中國社會,為中國的革命帶來了先進的指導思想。改革開放以來,青年更是在諸多方面舉起了社會創新創造的大旗,文藝方面有新晉青年導演盤活國產經典,復興“國漫”;科技方面有優秀大學生投身發明創造熱潮,引領先進技術的應用;學術方面有青年學者熱衷科研工作,碩果累累。當然,這些還只是青年創新創造的冰山一角,青年自始至終都是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創造力量,青年的創造力量總是或讓發展之窘境柳暗花明,或讓前進之腳步潮鳴電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青年問題的研究,指出“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先鋒力量”是對青年在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所起作用高度凝練的概括和總結,是“中堅力量”和“創新力量”的匯流,是對青年自始至終在民族復興道路上所表現出的磅礴性、奮勇性、革新性力量的準確表述。
青年是“先鋒力量”這一表述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辛亥革命以來,青年在社會運動、經濟社會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命題,從“新青年”,到“先鋒隊”,再到“先鋒力量”,我們對于青年角色的認知總是充滿政治性和時代性。五四運動時期,面對巨大的民族主權危機,青年群體一馬當先,首次以主力軍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由此開始,“新青年”便成為一代青年的標簽,彼時的青年之“新”,體現在其克服了奴隸性、保守性和封鎖性,被賦予了自主性、進步性和開放性。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先鋒隊”便成為青年所扮演角色的真實概括,這一概括意味著青年群體在歷史浪潮中是具有奮勇精神和拼搏實力的群體,意味著青年群體是具有深刻理想信念和正確政治意識的群體。“先鋒力量”是對當下青年群體作出的具有創造性的表述,它傳承于百年來黨領導青年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對當代青年面向世界、面向時代的形象概括。所謂“先鋒”,必有“引領”“引導”“推動”之意,它意味著當代青年必然是跟隨黨的領導,第一時間以奮勇之姿將黨的意志付諸實踐的群體;必然是植根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群體;必然是具有先進的意識和堅強的能力,能夠承托起時代重任的群體;必然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能夠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群體。
青年的“先鋒力量”自有其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認為,青年的基調是時代環境的重要影響因素。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青年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認為“時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人的性格”,據此進一步認為青年在時代發展乃至人類社會進步中都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站在唯物史觀的視角看待青年,認為“我們的未來比任何時期都更多地取決于正在成長的一代”。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青年的“先鋒力量”有著豐富的理論論述,“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等論述皆從理論高度論證了青年的“先鋒力量”。

2022年5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學的團員學生在“青春向黨 不負人民”迎五四青春快閃活動上歡呼。圖:丁根厚/新華社
青年的“先鋒力量”還有其歷史證明和現實寫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青年積極參與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五四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等運動中青年奮勇當先的身影皆是最好的證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青年廣泛參與社會建設,投身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率先以黨和國家的要求武裝自己,成為新中國最堅強的捍衛者和建設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時代發展浪潮中,青年不負黨和人民所托,以最鮮活的姿態投身科研、文藝、經濟等各項活動,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戰略部署逐漸展開,青年將自身理想和國家理想統一起來,不斷挑戰自己、引領潮流,以昂揚之態面對改革攻堅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競爭壓力加大等諸多困境,以奮斗之姿匯成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都是黨的工作中一項戰略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及廣大黨員必須高度重視并做好青年工作,激發青春力量,使廣大青年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我們黨歷來重視青年工作,一直把培養、團結、依靠青年作為黨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黨的青年工作不是一般的事務性工作,而是事關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政治工作,是黨要親自抓在手里的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青年、怎樣培養青年,建設什么樣的共青團、怎樣建設共青團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黨組織要組織黨員干部認真研讀《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以及相關論述,從中深刻領會黨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增強開展青年工作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將其落實到日常學習和工作中。
各級黨組織要貫徹落實“政治性”的總要求,加強青年思想教育、形勢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動廣大青年增強“四個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級黨組織還要把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精神及時有效地傳遞給青年,弘揚正能量,使青年自覺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共青團工作、青聯工作、學聯工作等群團工作是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組織要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加強對青年工作的領導,關心和支持共青團、青聯、學聯等群團工作,為廣大青年尤其是青年學生增長才干、施展才華創造良好條件,使他們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又穩又好。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以及網絡時代的到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其表達方式也更加豐富多樣,且個性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這就需要我們充當好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的角色,把握好青年成長規律和時代特點開展青年工作。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同時也面臨各種社會思潮的現實影響,不可避免會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這是青年成長過程當中的規律。我們要尊重這個規律,做好青年的知心朋友,發揮好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經常下沉到青年中去,與他們面對面地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況,傾聽獲取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意見建議,做青年朋友愿意交真心訴真情的知心人。
青年處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困惑,如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問題。要重視青年所面對的這些問題,制定出符合他們成長特點的相應政策,有效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呈現出群體分眾化、分布流動化、生活網絡化、角色社會化等新的特征。面對青年新的時代特點,要通過各種渠道把黨的溫暖充分傳遞給青年,讓廣大青年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唯有如此,才能與青年心心相印。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青年正值認知體系搭建、情感培育、價值觀塑造、行為養成的人生關鍵期,需要一定的教育、引導和激勵。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的較量異常激烈,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十分重要而緊迫。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在理想信念上引領青年,使其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要引導他們將自身發展、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相結合,以化解他們成長路上的困惑與煩惱。另一方面,要制定、優化青年工作政策保障機制,勇于擔當青年工作主體責任人,并制定評估督導機制。要讓青年深切體會到黨和政府對其的密切關心和支持,使其不斷增強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和信任,從而積極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青團始終與黨同心、跟黨奮斗,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把忠誠書寫在黨和人民事業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把光榮鐫刻在歷史行進的史冊里。”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最廣泛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擔負著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神圣職責,黨要做好青年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共青團的作用。
“黨建帶團建”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青年工作領導的時代需求。黨要領導團,團要緊跟黨;黨要重視團,團要依靠黨。“黨建帶團建”就是要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同時促進團的建設,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共青團具備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能力,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青年不懈奮斗。
各級黨組織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貫穿于“黨建帶團建”之中,使共青團組織在黨的全面領導下,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團的要求,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共青團的建設和規劃與黨的建設總體規劃方向保持一致。
各級黨組織要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選派專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層團組織和廣大青年之中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基層團組織的工作開展情況,與團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一起深入研究基層團組織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了解廣大青年的思想現狀和生活實際,與團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一起分析青年的問題以及思想困惑的癥結,及時對青年進行思想疏導和引導,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并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推優入黨”有著嚴密的組織程序,它實際上是由兩個工作環節構成,一個環節是“推優”,即向黨組織推薦優秀共青團員,這是團組織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另一個環節是“入黨”,即培養和發展優秀共青團員入黨,這是黨組織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教育培養并推薦出優秀共青團員是團建工作,發展黨員屬于黨建工作,黨組織做好優秀共青團員的入黨培養發展工作,可以進一步促進團組織做好共青團員的發展和教育培養工作,增強團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優入黨”充分體現了共青團是黨的后備軍這一角色定位,基層黨組織要切實落實“推優入黨”的舉措,使基層團組織在為黨輸送新鮮血液的過程中,激發廣大青年的進取精神和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內驅力,從而進一步促進團組織做好共青團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以及對廣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激發青春的力量。
青年正處于發育和成長期,青年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無論是健康地成長發展,還是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都需要正確的思想政治引領。青年的健康成長包含著豐富的內蘊,不僅包括身體的健康發育、心理的良性發展和健康狀態,還包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建功立業能力的獲得和提升。黨的青年工作,就是用正確的思想和理論提高青年的認識能力,使青年聽黨話、跟黨走,從而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在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煥發青春能動力和創造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廣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新時代的廣大共青團員,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模范,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是對更好的未來的期盼,信念是對奮斗前景的堅信和執著,理想信念標志著人們對未發生之事的積極懷想和殷切盼望,更是在此之上所形成的堅固信心和不竭動力。青年的發展離不開理想信念,廣大青年要按照黨的指引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是“主心骨”,是“政治靈魂”,是精神的支撐,是思想觀念不至飄搖的定力。如果青年沒有“精神之鈣”和“主心骨”,也就談不上健康地成長和發展。青年的理想信念總是生機勃勃的,青年對于未來有著尤其強烈的渴望,渴望自身發展、渴望社會進步、渴望時代革新。雖然青年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青年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而造成思想困惑,動搖人生追求。因此,青年必須處理好理想信念問題,這樣才能化解思想困惑,塑造美好人生。

2022年4月28日,貴州省貴陽市烏當中學新團員進行入團宣誓。圖:陶亮/新華社
黨和國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青年能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決定了青年能否以民族大業為己任,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理想之中,將個人信念熔鑄于國家信念之中,將人生價值的實現融入共產主義事業之中。青年只有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環境時,才能作出正確選擇,才能不懼風險挑戰,才能擁有不竭動力,跟著黨勇往直前,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之中。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新的征程上還會遇到許多困難、挑戰和挫折。面對曲折和艱辛、激流和險灘,廣大青年要不言放棄,堅定不移跟黨走,克服艱難險阻、排除萬難,堅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定會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這是黨和人民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所應具有的氣概的強烈期望,也是自強不息、欣欣向上的青年人在奮斗中應當具有的姿態。
所謂“志氣”,即青年人總是要心懷志向,要不滿足于現狀,要對自己有要求、對人生有規劃、對未來有期望。要做有志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青年人只有富有這種志氣,才能在順境中不喪失斗志,在逆境中不輕易言敗,在人生旅途中永葆定力和活力。
骨氣是一種剛強不屈的人格和品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做有骨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是要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能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不向惡勢力低頭;在面對外部誘惑時,能保持定力、嚴守規矩,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拒絕投機取巧、遠離自作聰明。
中國人的底氣來自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黨帶領下的中國人民用百年的實踐創造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偉大奇跡,并正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高歌猛進。要做有底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就要緊跟黨的領導,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融入黨和國家發展的事業之中;將個人的夢想和追求與中國夢相融合,自覺地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在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成為助力中國夢實現的貢獻者。同時,青年人的底氣還來自于自身具備的實力和本領,要做有底氣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就要錘煉過硬本領,堅持苦練內功,不懈奮斗,用實力說話。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習近平總書記對創造民族未來的青春力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深厚的期望,這也是黨和人民對青年能夠奮起青春之力、揮灑青春熱血、揚起青春風帆的期望。青年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激發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才能不負這份殷切期望,才能在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青年的能動力,就是青年所具有的主動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積極主動投身社會實踐和建設的力量。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青年想要在民族復興大業中有所作為,就不能做過客、當看客,而應做行動的主人、做奮斗的主體。青年要發揮能動性,首先,要勇于站出來。不管是面對成長的困境,還是面臨時代的挑戰,青年都不應畏首畏尾,而是要勇敢地正視,毅然地直面。其次,要走出去。物質生活不斷豐裕的今天,青年更容易成為溫室中的花朵,變得缺乏斗志,走出去就是要邁出舒適區,主動走向風雨浪頭。再次,青年還需要潛下心來提升自己。能動不是盲目冒失,而是潛心鉆研,厚積薄發。時代越是發展,青年需要學習的東西就越多,唯有沉得住性子深厚扎根,向上生長的力量才會愈發蓬勃。
青年的創造力,是指青年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自身創新創造意識,培養自身創新能力,完成創新活動,它源于蘊含于青年身上的革新性。青年要發揮創造力,就必須鍛煉創新的思維,不論是在學習中、工作中還是參與社會活動時,都要保持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和運用;就必須摒棄因循守舊的思維,試著從全新角度看待事物;就必須開闊視野,善于與他人交流與合作,培養自己放眼四海的意識和縱觀古今的能力,博采眾長以激發創造靈感;就必須躬身實踐,到勞動一線中去,到人民群眾中去,深刻感知問題,獲取真實可感的素材和資源,迸發不竭的創新創造力量。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積極響應時代的呼喚,以能動力和創造力為青春著色,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勇爭先。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礪,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在黨的帶領下,以奮斗為底色,展現匹馬為先的身姿,書寫別出機杼的篇章,掀起民族復興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