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 沈利成
1946年5月,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進駐南京梅園新村,與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這場談判歷時10個多月,史稱“南京談判”。
76年后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梅園新村紀念館,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2018年,為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梅園新村紀念館推出“梅園風范——中共代表團在南京”基本陳列,全面展現了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下的南京,為爭取和平、民主而進行的談判斗爭實踐。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梅園新村紀念館對“梅園風范——中共代表團在南京”基本陳列的部分展項和館區環境進行提升改造,以“人民的希望”為展覽主旨,通過對序廳和部分展項的改造,大幅增強了展覽的儀式感和教育感,把基本陳列變成時代教育、初心教育的大課堂,突出“南京談判”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目前,展覽展陳面積達1200平方米,展線210米,展出歷史圖片127幅、文物文獻316件,其中珍貴文物57件。
整個展覽以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為時間跨度,以“人心”作為邏輯線,通過史實,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如何一步步贏得人心和國民黨如何失去人心的全過程。
展覽從觀眾角度出發,按照“見人、見物、見精神”的理念,綜合運用館藏珍貴文物、文獻檔案、歷史照片、歷史影像、口述影像,結合浮雕、沙盤、多媒體互動展項等多種手段,將文物展品與歷史史實巧妙結合。同時,梅園新村紀念館還從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等單位仿制了“南京談判”相關電文檔案文獻,以供展出。
此外,結合國家時事宣傳熱點及重要紀念日,梅園新村紀念館每年都會自主策劃推出高質量專題展覽,宣傳紅色文化。
在周恩來銅像前,開展獻花、追思、誦讀等緬懷活動;在中共代表團七位成員雕塑旁,觀看《人民的希望——中共代表團在南京》視頻;在周恩來圖書館里,尋找那段崢嶸歲月的記錄……梅園新村紀念館提升改造后,在以往基本陳列“布景式展覽”手法的基礎上,結合展覽要點設置了“微黨課空間”,將一次特殊的黨小組會、梅園新村周邊環境、電臺的斗爭、法幣的故事、紅梅的銅鐘等微黨課打造成為觀眾體驗沉浸式黨課的駐足點,讓黨史入耳、入腦、入心。
“依托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讓更多黨員群眾感知歷史溫度、接受精神洗禮。”梅園新村紀念館館長沈浩介紹,梅園新村紀念館作為南京重要的紅色地標,2021年精心構建了由銅像緬懷、誓詞重溫、展廳微黨課、舊址尋訪、梅園講壇五部分組成的“梅園黨史紅色文化黨性教育實境課堂”,進一步傳承弘揚“恩來精神”。

梅園新村紀念館內景
梅園新村紀念館三處舊址的陳列基本上都是根據當時的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復原的,生動地還原了中共代表團成員生活和工作的場景,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般體驗那段風云激蕩的崢嶸歲月,感受周恩來率領的中共代表團的奮斗歷程。
周恩來在少年時曾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98年,在周恩來百年誕辰之際,周恩來圖書館建成開館,成為全國第一家以周恩來命名的圖書館,館內藏有周恩來相關圖書、文獻、影像資料近萬份。
周恩來圖書館由四座民國建筑改建而成。一樓設有臨展廳,定期更新專題展覽。二樓“紅色閱讀空間”設有閱讀區、文化沙龍區,集研學、閱讀、座談、講座為一體,常年開設“崇高的精神 永遠的榜樣”“周恩來與國共南京談判”專題課程。觀眾在尋訪、參觀、緬懷等活動結束后,可在“紅色閱讀空間”進行閱讀、學習。“紅色閱讀空間”時常開展讀書、座談會等活動,觀眾可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真正做到學有所得。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梅園新村紀念館針對青少年認知特點,創新教育形式、豐富學習載體,以“周恩來班”創建為抓手,開展了“梅園記憶”“紅領巾小小講解員”等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青少年教育相結合,增強紅色文化引導力,賡續紅色血脈。
1986年,梅園新村紀念館在梅園中學創建了第一個“周恩來班”。36年來,在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的指導下,全國范圍內已經有191所學校設置了“周恩來班”,其中63所學校的“周恩來班”由梅園新村紀念館牽頭建設及命名。作為牽頭建設單位,梅園新村紀念館定期組織“周恩來班”同學以詩歌朗誦會、文藝演出、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和紀念活動。
“梅園記憶”課程以“南京談判”的史料檔案為基礎,以知識性、互動性及儀式感強為特點,通過“小小報務員”“國旗與少年”“走進天安門”“我是譯編員”“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子課程,再現“南京談判”的艱難歲月,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激發青少年的參觀學習熱情,讓青少年直觀感受到革命前輩堅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實踐體驗活動也深受歡迎。2021年,在建黨百年之際,梅園新村紀念館面向中小學生推出了“黨的故事我來講——爭做紅領巾講解員”實踐體驗活動,吸引中小學生到紀念館講解紅色館藏故事,由學生自己編纂講解詞,向觀眾講出他們眼中的革命故事。通過該項活動,博物館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緊密結合,讓青少年可以沉浸式學習黨的歷史。學生們在學習編寫解說詞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自身的黨史知識學習,還宣傳了紅色文化。而今,梅園新村紀念館與南京市逸仙小學合作培養的33名“紅領巾小小講解員”已經上崗,用12組自主創編的講解詞向社會不同年齡段的觀眾講述梅園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