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華
(山東省泰安第十五中學 271034)
化學方程式是整個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中考推斷題、探究題等壓軸題目中,化學方程式是否熟知,物質之間的轉換是否了然于心,是解題的關鍵.因此,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是教師教學的重點.結合平時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體會,其中多為簡潔實用的小竅門、小規律,如有不當之處,請多指正.
化學方程式教學一定要教規律,訓練學生發現規律、利用規律來書寫化學方程式,不靠死記靠規律,這樣才能引發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效果,培養科學能力,體現學科特點,展示化學的學科魅力.
教會學生觀察出非金屬氧化物變為對應的酸根時,氧元素原子個數加1,即右下角數字加1.突出這一書寫的竅門,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又如,復分解反應的教學,要講清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反應物之間相互交換離子,陰、陽離子重新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同時總結復分解反應的特點:①一般在水溶液里進行,兩種化合物中的陰陽離子互換.②元素的化合價不改變.
通過展示公式

并總結公式的特點:如何進行的離子交換?其中一個小竅門是從外形上看,靠近“+”號的生成一種物質,遠離“+”號的生成另一種物質.這樣有很多學生就會有恍然大悟之感.如果還是不懂,多數是化合物中陰離子、陽離子不會區分.如

在這個化學方程式中,要教會學生準確找出氫離子、氯離子、銀離子、硝酸根離子,然后進行離子交換.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學會.
當模擬負載阻尼孔直徑df=4.1 mm時,系統壓力剛好達到先導式溢流閥的調定壓力,為9.2 MPa。仿真時控制負載阻尼孔直徑以頻率f=10 Hz的方波形式切換,df min=4.2 mm,df max=5.5 mm(以下用d=4.2/5.5 mm表示),如圖4所示,此時系統壓力始終處在低于溢流閥調定壓力下交變,得到溢流閥主閥芯和先導閥芯的位移曲線以及系統油液經T口(溢流閥回油口)流回油箱的流量,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提出問題和作出猜想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須用事實來驗證;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因此,教師應當在客觀事實基礎之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方程式并非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反應,是實實在在的.從現象到化學方程式,是一個通過觀察、想像、類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學生理解化學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過程;引導學生從五彩繽紛的宏觀世界步入充滿神奇色彩的微觀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
告訴學生每一個化學方程式的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實驗現象,在新授課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根據現象推導化學方程式,不要一味死記硬背,要學會形象記憶,才會記的牢固持久.另一方面根據現象記憶化學方程式,才會克服枯燥,引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力.
例如將魯教版初中化學八年級一至五單元的化學方程式歸納于表1.

表1
在教學中,根據以上歸納,引導學生把現象與化學方程式逐一對應來記憶,起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反映老師的歸納清晰明了,形象生動,記起來深刻牢固,在具體運用時聯想快,能準確運用化學方程式解決問題.
在教學時,往往舍得花時間課上講解習題,但是不舍得花時間課上讓學生記憶課本知識.反映在化學方程式教學時也是如此.課上學完,課下寫N遍.其實學生的課下時間有限,而且語數外會占據多數課下時間,學生學習化學的時間有限、動力有限,忘記這一點,就會陷入教學被動局面:老師生氣發火,學生依舊不會.其實,如果反過來操作,就會順暢多了:課上花時間讓學生當堂記憶書寫,當堂熟記,及時提問聽寫,讓學生在學會記熟的基礎上做題,就會又快又對.老師也不必著急上火,學生學起來如魚得水,快樂有趣.
對待難點知識要堅持課上記憶理解、課上突破的原則,化學方程式也不例外.它是化學教學的難點,必須花時間課上突破.就像種子發芽,必須給它足夠的陽光空氣水,必須有豐厚的土壤.離開學習當堂記憶的課上條件,就是離開了最豐厚的土壤.很難讓種子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須遵從的教學原則.是對教育規律的尊敬,是對受教育者的尊敬,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近年來高效課堂的成功經驗.
另外,在有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章節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堅持每節課的課上聽寫活動,時間一般是一上課就聽寫,多人同時在黑板上寫,教師巡視當面批改,以分數、語言、精神物質等多項措施及時激勵.是非對錯、掌握程度做到一目了然,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持之以恒,就會有很好的收獲.
課本上出現的化學方程式一般較為分散,應當及時歸納,及時訓練,克服遺忘,形成能力.
例如學習“酸及其性質”這個章節時,化學方程式的課本呈現方式較為雜亂,在教學時筆者歸納如下集中訓練模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的學習順序,先學習三、四節,后學習一、二節,所以化學方程式中有三、四節的中和反應的內容).
模塊一:
酸和堿生成鹽和水——中和反應——復分解反應見表2.

表2
酸與氫以前的金屬反應放氫氣(置換反應)見表3.

表3
酸的電離,見表4.

表4
模塊二:
金屬氧化物+酸——鹽+水(復分解)見表5.

表5
酸+鹽——新酸+新鹽(生成沉淀、氣體、水)見表6.

表6
根據以上模塊歸納展開訓練,把化學方程式條理化,便于尋找規律和記憶.
在初中化學全部學完后,尤其是中考復習時,學生由于遺忘等原因,化學方程式就會變得“繁難艱深”,成為學生學不會化學的重要因素.此時教師應當及時通過各種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例如舉辦校級(級部)級別的化學方程式大賽,形成濃厚學習氛圍,提供學習動力,完成化學方程式的考前突破.
化學方程式體現了化學知識的精華,熟練書寫化學方程式,決定了學生在應用化學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速度、質量和準確度.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學會化學方程式,熟知物質之間的聯系與轉換,是初中化學教學的核心任務,是確保學生學會化學、學好化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