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慈 朱章芳 齊向莉
摘要:紅色文化資源對于思政課有特殊的教學價值,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具有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接洽性、教學主體和主導的契合性、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合一性。挖掘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當代教育價值,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設計,創新思政課教學形式,可以促進思政課提質增效。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思政課;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73
大學階段是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走訪紅色基地時,強調“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鑄魂育人的精神動力。作為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政課發揮著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因此,恰如其分的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充分把握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標準,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當代教育價值,建構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實踐的實效性路徑,使整個思政課教學過程提質增效。
1把握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標準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把握時機,審時度勢的融入紅色文化資源,使學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的熏陶和感染,潛移默化的提升思想覺悟,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1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接洽性
不同于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學的實踐對象是差異化的個體學生,要求教學內容的選擇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思政課理論性強,內容枯燥,純理論的“滿堂灌”不能很好地實現思政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循序漸進地達到對三維目標的實現,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接洽性。
1.2教學主體和主導的契合性
思政課課程標準提出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改變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是以教師為主導,將枯燥的思政理論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紅色文化資源有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適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最終推動教學主體和主導高度契合,提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1.3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合一性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往往忽略教學過程,評價方式主要以結果性評價為主。思政課程理論性強,部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又尚欠缺,只有將抽象理論知識柔化,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具體教學環節,豐富和扎實教學過程,才能潛移默化地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然,學生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消化知識,提升能力素養,最終促使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合一性。
2挖掘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當代教育價值
2.1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
思政理論知識抽象,傳統“填鴨式”教學,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單一,課堂整體氛圍枯燥、沉悶,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尚且欠缺,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挖掘紅色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當代教育價值,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將枯燥的內容抽絲剝繭,以思政課教學目標為引子注入紅色資源的鮮紅血液,從而引導學生討論學習,并且紅色資源作為思政課教學輔助資源,既豐富了思政課教學資源,又能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學生。
2.2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情懷
教育要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共產黨人的崇拜和敬仰之情,無形中增強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內容,并且內化吸收紅色資源蘊含的價值,辯證汲取紅色資源豐富養料,切實引起學生愛黨愛國情感的共鳴,達到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情懷教學目標的實現。
2.3筑牢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根基
紅色資源中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經磨難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作為在父母庇護下長大,衣食無憂的新時代青少年,部分可能會有一些攀比奢侈的不正確價值觀、金錢觀,所以就承擔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政課來說,在其中融入紅色資源顯得極其必要。習近平總書記講到,“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實踐,有助于引導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學生,筑牢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根基。
2.4增強學生的時代使命感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承擔著特定時代的使命和責任,“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培養一批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能夠使學生領會先輩的使命擔當,從而在紅色文化資源的感染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點滴小事中嚴格要求自己,承擔自身的責任,明確自身的時代使命感,關注國家社會的建設與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拼搏。
3建構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路徑
3.1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意識和運用能力
教師要更新觀念,增強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自我意識。思政課課程強調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雖然要改變傳統教師是權威的現象,突出強調學生的作用,但是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各方面都還很欠缺,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顯得極其重要。所謂實踐是達成觀念的行動,觀念是指導實踐的內推力,要提升教師對紅色資源的開發意識和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不再以課本知識為唯一的教學依據,要將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為思政課教學內容注入鮮活的血液,教師只有更新自身觀念,增強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自我意識,才會發揮引導組織作用,在思政課堂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強調紅色資源的價值作用,以紅色文化資源助推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師要加強培訓,拓寬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渠道。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相比其他學科教師要更加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時刻關注國內外各種時事。教師除了自主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外,加強培訓,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準確掌握火候,巧妙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實踐,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補充完善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拓寬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渠道。比如,在教學中以紅色歌曲或電影片段強化課堂效果。打破固定的教學空間,帶領學生參觀紅色紀念館、祭拜烈士陵園等,在實踐中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挑戰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堅定理想信念。
3.2優化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指引,“直接決定了教學活動的格調,引導教學過程。”思政課教師在授課之前應該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制定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明確的三維目標使教師在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時做到胸有成竹,降低教學的盲目性,指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逐漸滲透紅色文化資源,“通過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革命榜樣人物、先進人物事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先進人物激勵自身奮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堅定理想信念,接續傳承紅色基因。
教學內容:區分于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起到藥引子作用,那么教學內容就是對癥下藥起治療作用的藥物。為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學生較為全面的發展進步,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教師要從宏觀角度把握教材內容,在以教材為本的基礎上,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恰如其分的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教學內容是連接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的橋梁和紐帶,推動教學實施。教師在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時,注重循序漸進的啟發學生領會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精神,迎合紅色基因在當代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訴求,帶動學生對紅色精神的情感認同,以榜樣示范力量為指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創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教學的形式
3.3.1開展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主題活動
傳統教學輕過程,重結果,有些課堂幾乎忽視了學生主體討論探究環節生成結果,學生被動接受現成知識。思政課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創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教學的形式,定期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教師要針對主題活動的目的,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特點和內容設計策劃系列活動,提前布置讓學生收集有關紅色文化的資料,挖掘有關的資源素材。教師也要組織好活動的各個環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和教師圍繞紅色文化知識進行討論交流,進行紅色文化價值有用性的辯論、演講,并且在活動中要有相關的成果展示,促進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學習。
3.3.2搭建紅色資源網絡教育實踐平臺
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方便,教育也應當仁不讓的搭乘互聯網發展的便車。在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時,不拘泥于線下教學的單一模式,要搭建紅色文化資源網絡教育平臺,拓寬紅色文化教育渠道,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搭建紅色文化網絡教育平臺需要思治課教師和其他學科、其他學校教師利用慕課、學習通等學習共享APP交流經驗,收集來自學生、教師、家鄉、身邊的紅色文化知識素材。網絡教育技術聲情并茂地使用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使紅色文化資源展現自身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并且利用VR技術將紅色文化情景再現,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吸收紅色文化的精神養料,最終落實到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當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喬如.延安紅色資源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8.
[3]程欠欠.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以林州紅旗渠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9.
[4]張彥培.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5]張淑林.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基金項目:2021年度甘肅省高校黨的建設研究課題項目“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長效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2021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職業院校思政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研究”(2021B-407)。
作者簡介:李宗慈(1983-),男,甘肅正寧人,碩士,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朱章芳(1987-),女,陜西紫陽人,博士,甘肅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齊向莉(1993-),女,甘肅慶陽人,碩士,湖南應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