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二
擴大時裝的內涵,而非淺薄的噱頭
侯賽因卡拉揚說,“要為衣服創造一種生命感?!币路螄L不是一種出走,超越其攜帶者,成為一座懸置、無人稱的島嶼。
當下,人們需要風格與時尚,更需要設計師暗藏在作品之中的無形精神—一些跳脫而出的實踐與思考,幫助人們追問身體與服裝之間的關系。
英國著名設計師侯塞因·卡拉揚(Hu s s ei n Chalayan)便是存在于身體和服裝語言之間的“鬼才翻譯”,他用蘊含哲思的實驗和行為跳出市場追逐,探索身體與服裝的豐富可能。
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舉辦“侯賽因·卡拉揚:群島”展覽。此次侯賽因·卡拉揚在中國的首展,集結了全球重要博物館和設計機構關于他作品的收藏,呈現其130余件代表作。展覽空間是一座由九個小島連接而成的群島,也代表著他創作的“起初、超越、變形、速度與運動、盲點、移民、邊界、脫身、新人類學九個片段”。
作為獨立設計師,侯賽因·卡拉揚游走于服裝產業和藝術創作之間,把身體和秀臺作為表達的現場,以裝置、影像、聲音、機械為媒介,討論移民、身份、邊界等城市和文化議題。與同時代其他服裝設計師不同,他的作品難以被時尚評論定義和歸類。高超的制作工藝,跨文化的思考,對服裝背后意識形態的剖析,震撼甚至激進的走秀現場……侯賽因·卡拉揚將衣服從功能、流行、時尚工業中解放出來,讓它們獲得了更為自由豐富的自我表述機能。

島,是侯賽因·卡拉揚的家鄉,想象之所,也是一個漂泊的生命體。1970年,侯賽因·卡拉揚出生于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亞島,童年時期因希臘與土耳其的對立沖突隨家人四處奔波。11歲被母親送往英國獨自生活學習,16歲回到塞浦路斯,后又回到英國讀大學。他在倫敦中央圣馬丁學院的畢業作品讓人們看到他與同時代設計師對服裝截然不同的詮釋,迅速成為歐洲時尚圈的“異類”。
在侯賽因·卡拉揚的設計中,人們能強烈感受到他對全球化和地方性,對個體與世界劇場,對機械主義和精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衣服作為身體的覆蓋物,是另一種出走:情感的分離、矛盾的現場。卡拉揚所做的就是讓衣服在二維(裁剪、影像)和三維世界(秀場)之間穿梭,超越它的攜帶者,成為懸置、無人稱的講述者??ɡ瓝P曾說,“要為衣服創造一種生命感”,這就像是人們對島嶼的期待和想象。
于他而言,他所追尋的是擴大時裝的內涵,而不僅僅是“衣服”,更非那些淺薄的噱頭。侯賽因·卡拉揚喜歡看著一件衣服,琢磨它到底經歷了什么。他關心人與物的“行動”和“轉變”,這兩個詞語在他后續幾十年的設計中,也都成為“創作核心”得以延續。

>>展覽現場
人的移動不斷出現在卡拉揚的創作之中。在此次展覽中,觀眾將看到他最廣為人知的一場秀—2000年的作品 《后來》。卡拉揚將家具變形為可穿戴的服飾,模特將桌子提起變成半身裙、將沙發拆卸轉為全套服裝。
而卡拉揚2020年的最新創作《后殖民時代的身體》也出現在展覽中,它被呈現在海拔最高的一座“小島”上。
對很多商業導向的設計師或是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們來說,服裝于我們的身體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它們只是物品,狀態固定甚至沒有和人建立情感聯系的必要。但對卡拉揚而言,器物不是單純的“身外之物”。他嘗試打破存在于人和物之間的固有界限,希望靈魂和身體可以在服裝之中不再“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