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面對復雜外部形勢,“硬核”科技發展變得尤為重要
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比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硬核”科技的突破。
從國際方面來看,全球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就算疫情結束了,在“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也會非常復雜嚴峻,主要是“一個黑天鵝和三個灰犀牛”。
“黑天鵝”就是此前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三個“灰犀牛”分別是債務危機、產業鏈重新調整和減碳發展。
在應對疫情期間,全球債務水平已明顯上升,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在美聯儲宣布要逐步撤出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后,收緊的貨幣政策勢必會令美元升值,這將對新興市場經濟復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在產業鏈方面,以前發達國家在全球進行產業布局是為降低成本,但在疫情發生之后,他們深感很多產業對中國的依賴度比較高,因此會想方設法地按照政治邏輯去重新布局產業鏈,這將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現在發達國家都卯足了勁地加速減碳發展,我國也宣布了“30·60”雙碳目標,但目前我們以新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技術并不成熟,成本非常高,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大。
因此,中國經濟發展在未來若干年都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做出非常艱苦的調整,才能夠重新奠定更好的發展基礎。
不過,盡管我們遇到很多實質性困難,但中國經濟發展仍具備兩個新增長點:一是要轉變傳統增長方式,吸引10億農村人口進城,把他們納入現代化經濟生活的軌道,并充分釋放他們的購買力;二是要進行產業升級,充分釋放每年300多萬名工科類畢業生的創造力,努力實現“硬核”科技的突破。
在這個時代,我們最需要經濟新增長點,而最沒有爭議的新增長點就是“硬核”科技的突破。在我看來,“硬核”科技主要有以下三類:一是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突破,二是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元器件、先進制造工藝和設備、關鍵基礎材料等方面的突破,三是綜合利用新科技實現新零售商業模式的突破。
隨著如今科技的快速發展,零售行業正在逐步電商化,消費者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購買東西。但是,市場消費仍有不少痛點問題還沒解決,行業和企業可以借助數字科技實現創新突圍。
我認為,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一定會出現“第四產業”,就是信息服務。其核心是年輕人不滿足于線下生活、不滿足于當下自己的存在,想要創造一個新的存在、一個新的自己,在虛擬空間里進行各種社交、交易活動。這種需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會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發展仍有潛力,但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夠把這個潛力釋放出來,而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實現“硬核”科技的突破,并在基礎上實現“硬核”實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