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玲,李橋興,2,朱 娟
(1.貴州大學 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喀斯特地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3.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 年)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數量已經連續19 年持續上漲,其所占比例已經高居總人口的12.6%。李克強在2021 年3 月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提出要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中發揮強大主動性。老齡人口不斷增長將成為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機遇,而實現養老產業與智慧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會更有助于我國養老問題的妥善解決。
智慧產業是指普遍運用新興科技如大數據、互聯網等的產業,因而也是富有技術和知識的產業[1]。國內外學者基本從三個角度探討智慧產業的相關問題,即:首先,基于產業發展角度主要探討產業集群、空間布局和資本市場等對智慧產業的發展水平、增長格局和發展模式等方面的影響。如通過比較智慧產業在長三角地區不同省市間的發展狀況,得出智慧背景下的產業、經濟和基礎設施等三者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及對智慧城市發展的作用[2];從資本市場的規模、結構和效率等方面探討資本市場中各種要素對智慧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3]等。其次,基于產業政策角度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剖析智慧產業的建設情況及發展趨勢。如采用文本挖掘法判斷智慧城市政策率先落地的區域以及突變的時間節點[4];采用政策分析工具構建智慧城市的分析框架并對長三角區域的智慧城市群進行政策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5]等。再次,基于智能技術角度研究如何在企業實現信息化以及采用物聯網技術評價員工績效等問題。如企業在部署實現物聯網系統后可通過智能收集數據而替代人工的員工評估系統[6];企業在構建模塊化和適應性強的信息平臺后可將裝配系統和ERP 分析系統等生產模塊實現有效互連[7]等。養老產業為老年認可提供了各種養老產品,因而其發展的相關問題備受各界關注。國內外學者主要基于以下三個角度探討:首先,基于與其他產業融合的角度探討養老產業的未來成長問題。如以郴州市養老產業為例探討養老產業與醫療業和旅游業等的融合機制[8];采用灰關聯分析方法測量體育產業和養老產業的融合度并提出相應建議[9]等。其次,基于產業發展視角并從環境和技術等方面探討養老產業的發展路徑問題。如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探討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并提出其新的成長路徑[10];立足于“共享經濟”思路探討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的共享發展路徑[11]等。再次,基于政策視角探討養老基金的制度問題。如構建社會影響因素體系探討烏克蘭養老金的支出和收入等情況[12];探討韓國養老基金的治理和信托責任等問題并給出改進建議[13]等。
盡管國內外學者較多關注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問題,但兩大產業的融合和形成等相關問題還未有學者研究。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智慧養老產業具有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其形成路徑和業態演進應是值得重視的發展問題。
智慧養老產業的形成過程即是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相互融合發展。本文采用系統層次結構劃分法和領域分類法等對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進行范圍界定和歸類操作;基于產業融合理論對養老產業和智慧產業進行融點分析并構建智慧養老產業的形成路徑模型。
首先,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作為分類依據和信息系統層次劃分法作為分類理論基礎,將智慧產業從物理、技術和應用三個層面進行劃分而得到智慧產業的一級子產業,即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智慧服務業;將各一級子產業與分類依據進行匹配后,分別對應各個一級子產業得出“3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6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和“65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三個二級子產業(見表1)。智慧產業的三級子產業由其二級子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代表的大類下的中類組成。其次,從老年人基礎生活需求角度,將養老產業分為四個一級子產業,即分別與養老相關的地產、服務、用品和金融等;最后根據四個一級子產業特性,在分類依據中找出養老用品的二級子產業包括10 個大類即“14 食品制造業”“18 紡織服裝服飾業”和“21 家具制造業”等;養老地產的二級子產業包括4 個大類即“47 房屋建筑業”“48土木工程建筑業”“49 建筑安裝業”和“70 房地產業”等;養老金融的二級子產業包括4 個大類即“66 貨幣金融服務”“67 資本市場服務”“68 保險業”和“69其他金融業”;養老服務的二級子產業包括9 個大類即“61 住宿業”“62 餐飲業”“84 衛生”和“85 社會工作”。養老產業的三級子產業由其二級子產業在分類依據中的大類下的中類組成。據此,本文獲得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層次劃分如表1 所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在表1 中對三級子產業的內容做出省略。

表1 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層次劃分①數據來源: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http://www.bjtzh.gov.cn/jxw/fzx/201712/1184715.shtml.
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之間的互通性很強,老年人在養老中感受到智慧產業帶來的科技特色,通過對智慧養老產品的不斷使用,深入學習并充分利用智慧產品資源,從而實現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智慧產業固有的養老屬性并不強,這就需要相關企業進行理解以及挖掘,繼而加深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的融合。智慧產業向養老產業加注了嶄新的生命力,提高了養老產業的科技內涵,推動了養老產業的發展。而隨著養老產業的發展進入蓬勃期,智慧產業也會受到養老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發展步伐也會加快。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帶動著社會各部門的產業融合,而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也受科學技術的帶動產生融合,新的產業鏈由此產生。本文從養老產業的發展需求和智慧產業的技術進步等方面為切入點開展分析,并根據產業融合的受眾群體大小等對兩大產業的融合結果進行劃分。
首先,針對老年人個體的智慧養老融合業態包括智慧養老的居、行和用等方面,其情況如下:
1.智慧養老之居:是通過融合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養老地產等而形成的產物。在房屋建造及建筑安裝過程中,通過向地板、墻壁等地方植入芯片、報警器以及傳感器等智慧基礎產品,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進行實時監測和保護,為老年人提供專門化的宜居場所。
2.智慧養老之行:是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智慧服務業等與養老服務的融合產物。例如,通過對機動車使用物聯網技術等智慧工業技術,實時監控老年駕駛者的行駛速度、定位信息以及心率數據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實時反饋給老年駕駛者的家庭成員和相關管理人員,減少并避免意外事故發生。假如老年人長時間沒有步行信息,則考慮是否出現意外并達到向其家人及時反饋重要信息的效果。
3.智慧養老之用:是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智慧服務業等與養老用品的融合產物。例如,運用傳感器、攝像監控等智慧基礎產品研發生產針對老年用戶的護理機器人,幫助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完成日常所需的家務或其他對老年人危險性較高的事項等。再如,在老年人的養老用品如衣物和家具等中放入感應器、攝像頭或定位器等智慧基礎產品,在老人在家絆倒或出門走丟等危險情況發生時能夠高效識別并及時反饋給相關人員以便及時應對。
其次,針對老年群體的智慧養老融合業態包括智慧養老機構和智慧養老社區等方面,其情況如下:
1.智慧養老機構:將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智慧服務業等與養老機構融合在一起的產物。傳統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需要全天候對老年人進行養護并且一個服務人員通常最多只能服務一兩個老年人。與其情況不同,智慧養老機構使用機器人和智能監控設備等智慧工業產品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進行照護和監控,并將獲得的數據上傳到對應的軟件或其他智慧服務平臺和反饋給看護人員,從而實現看護人員和老人之間一對多的高效響應。
2.智慧養老社區:智慧基礎產業、智慧工業和智慧服務業等與養老社區融合在一起的產物。智慧養老社區可采用傳統社區所不具備的信息共享功能,將選擇自主養老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智慧養老社區通常搭建有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并提供文娛活動等的養老基礎設施,以便服務于社區內的老年人或者提供上門生活服務給需要幫助的老年人等。
綜合以上分析的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的融合過程,獲得智慧養老產業形成的路徑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形成路徑模型
基于過程視角分析產業融合,智慧養老產業的形成過程可分為起點期即技術單向融合、過渡期即功能與業務雙向融合和結束期即市場內部子產業全向重組融合三個階段(見圖2)。養老產業與智慧產業的融合不僅需要兩大產業外部環境如政府政策、社會支持和經濟發展等的支持,而且需要兩大產業內部如企業間技術及業務合作、內部市場間滲透交叉等的支持,并且經過融合后形成智慧養老產業。也就是說,智慧養老產業是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新興科技普遍運用于養老產業并實現有養老需求人群與養老相關的機構和資源等的有效結合和高效配置的相關產業。

圖2 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過程
在產業融合早期,智慧產業技術向養老產業單向滲透融合。此階段主要是由智慧基礎產業向養老產業單向輸入技術,并在產業邊界處進行融合。根據技術融合的功能特性差異,滲透融合形成的產業可包括中老年專用可穿戴設備、老年人日常智能服務設備和健康監測設備等三種類型。首先,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在養老產業中的應用可衍生出中老年專用可穿戴設備制造業。這類設備專由老年人穿戴和控制并在運行使用過程中和老年人進行持續交互,可用于監測老年人出行時的運動數據并對其實時身體狀況進行判斷和處理。其次,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服務消費機器人制造等在養老產業中的應用,可提供老年人日常智能服務設備。以囊括了傳感器、雷達、衛星定位和導航等技術在內的車載設備為例,它使得老年人駕駛的汽車能夠充分感知外部環境并且對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安全、危險等狀態進行自動識別。最后,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制造在養老產業中的應用,可提供老年人健康監測設備。這類設備按一定規律接受外界信息并編碼成數字信號或電信號等形式輸出。將這類設備安裝在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環境中,可以及時反饋老年人的暈厥、摔倒等危險情況。
在產業融合中期,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雙向延伸融合。兩大產業在中期將進行功能的雙向擴張和補充,并各自在自身基礎上得到新功能和締結新結構。根據延伸融合的不同應用領域進行分類可得到與養老相關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學習娛樂和人文關懷服務四種業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務業態是將養老社會工作、養老住宿和養老餐飲等與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進行融合,從而為老年人生活服務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臺,包括智慧養老機構、智慧養老社區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養老平臺,提供居所給老年人并實現智慧化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服務業態是將衛生服務、醫藥制造和醫療器械制造等與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融合,從而形成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網站等服務平臺。這類平臺可對以往受區域限制較大的衛生及醫療資源等進行有機組合,從而構建出強大的中老年醫療服務體系。老年人的學習娛樂服務業態是通過將互聯網信息服務和數字內容服務等與老年娛樂業和文化藝術業等進行融合,從而向老年人提供包括在線信息、網絡游戲、網上新聞和網上音樂等休閑娛樂活動的互聯網專用服務平臺。老年人的人文關懷服務業態是將社會工作、老年娛樂業等與互聯網科技創新平臺進行融合而構建連鎖化、規?;图瘓F化的養老服務平臺,從而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多樣和人性規范的愛心親情主動式服務。
在產業融合后期,智慧養老產業初步形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內部市場的全向重組融合。此時期智慧養老產業的相關子產業之間進行產業內部融合。經過產業市場融合并對智慧養老的服務對象進行劃分后,可得到包括居家智慧養老、社區智慧養老和機構智慧養老三種產業模式。三種產業模式都是智慧養老產業初步形成并由內部市場分化后的產物,是智慧養老產業內部重組融合的結果。居家智慧養老模式主要在經濟比較拮據的老年人群體中展開,它借助機構及政府的資助而給經濟拮據的居家老年群體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須的養老服務。對缺乏生活照顧或者需要生活看護的老年人,居家智慧養老模式可利用線上平臺確認老年用戶的需求和招徠專業化護理人員并線下實行護工和老年人的點對點服務。社區智慧養老模式則針對不愿意進入機構智慧養老的非困難老年人群體而展開。這類模式的居家老年人既能得到家人的照顧也能以社區相關機構為媒介向老年人提供托管等服務。社區智慧養老是將機構養老的相關服務引入進社區內,即老年人通過線上社區智慧養老平臺進行托管預約、活動報名和醫療問診等活動,以滿足老年人的娛樂和健康等需求。機構智慧養老模式是將老年人聚集在專門的養老機構內,通過使用老年人日常智能服務設備和健康監測設備等與機構養老服務平臺進行結合而實現機構養老的智能化。這類模式可大大提升機構養老的效率,并從原有護工的點對點服務轉變為面對面服務。
產業融合作為當下傳統產業變革重組的重要方式,不僅推動了新興產業的形成,也提高了產業的發展速率及水平。智慧養老產業一改傳統養老產業的服務效率低下、服務對象有限和服務模式單一等問題,通過采用智能儀器設備以及養老服務的線上平臺等方式來實現高效率、寬范圍和多渠道的智慧養老服務。對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進行機制設計和業態演進等過程推導和融點分析后,相關機構及個人能更深刻認識到兩大產業融合的特點及趨勢并助力其未來決策。
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機制分析發現,二者的融合并不是一級子產業的一對一的簡單融合,而是多對多的復雜融合。根據針對的對象不同,智慧養老產業有兩條不同的形成路徑,即針對個體的智慧養老的居、行、用等業態,它可用來滿足“自給型”老年人對養老的需求;針對群體的智慧養老機構和智慧養老社區等業態,其相應的養老服務提供給偏好于機構和社區等群體環境養老的需求人群。另外,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過程分析發現,兩大產業的融合初期是智慧產業只向養老產業單向輸入技術及硬件設備資源;融合中期是兩大產業間的雙向互動融合;而融合末期則是智慧養老產業初步形成且在其內部實現全向重組的融合。
智慧養老產業作為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融合形成的新興業態,具有信息性、智能性和高效性等優點并具有極大的發展機遇。實現智慧養老產業的接續發展可重點關注幾個方面:提升技術及基礎設施水平,具體做法包括加快智慧產業縱向發展和促進兩大產業活動橫向交叉,而使其更有效服務于養老產業的基礎設施及技術需求;加強產業制度創新,具體做法包括開展產業內部的制度改革并向傳統養老企業引進智慧企業的技術、資本和知識等資源從而促進企業間的合作和融資等活動;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具體做法包括培養更多既具有高服務水平又具備專業化技術的智慧型人才以協助養老服務平臺的日常運行和滿足有不同養老需求的老年人群。
針對以上結論,現有建議如下:
通過技術融合實現兩大產業的初步融合。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的不斷發展,產業融合的先決條件得以形成。對智慧產業和養老產業而言,由于其初期的融合業態主要以技術融合為主,故而首先需要對兩大產業的技術融合進行促進,共同設計有技術內涵的養老產品,使老年人能夠了解智慧養老產業現有的額優勢。在此,需要養老產業找尋自身與智慧產業的技術融合點,同時需要智慧產業設計出能夠有效結合養老產業的技術,將兩者的資源充分融合,為兩者的初步融合提供技術支撐,從而促進兩大產業的融合發展。
通過企業合作積極作用于智慧養老產業形成的整體過程。企業間的合作是產業融合強有力的推進器,同時不可或缺。不管智慧產業如何與養老產業進行融合,其中都需要推進具體方案實施的主導者。故而在智慧養老產業的形成的過程中,相關企業需要對相應的工作進行承擔,從而掃清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的障礙。此時,企業需要為產業間的融合策劃相應的策略。企業首先需要確定方案,而后通過相應的市場調查,發掘市場的開發潛力以及對策略進行可行性分析。對于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產業融合市場,企業需要依據有關規定實施開發工作,最后進行運營管理。
人才作為影響當前社會各部門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智慧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專業化的智慧養老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相關部門調整學科設置,增設或刪改智慧養老產業相關的課程,利用高校這一平臺孵化專業化的智慧養老人才。同時,科技部門與社會保障部門應對其員工展開有關培訓,豐富和提升員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讓員工在服務質量提升的同時,工作熱情也得到提升。此外,企業可以引進高級技術人才,增加企業發展動力。最后,和諧的工作氛圍也是促進產業融合,提升產業創新的助推器。
市場融合作為智慧養老產業融合業態末期的主要活動,其收尾工作尤為重要。市場多樣化的需求不僅為融合形成的智慧養老產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也進一步推動了產業內部的重組融合。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能否實現利潤增長取決于智慧養老產品能否具備老年人的青睞和認可。養老產業以自身的特點為依據與智慧產業融合形成不同的智慧養老產品。伴隨產業的發展,市場的投資需求增大,此時需要鼓勵更多的企業加入智慧養老產業的融合進程中,用市場來檢驗產業融合效率。此外,通過收集市場融合進程中的反饋信息,智慧養老產品得以不斷改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