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成虹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的教育目標不再僅僅是為了“應試教育”,而是要綜合發展學生的素質,做到在每一門科目都能夠更好地滲透進德育教育,這對于學生能夠更好地形成一個健康、陽光的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社會飛速發展,更加需要具有這樣品格的人才。因此,學校必須讓學生從理論知識和品德素養兩個方面都做到一個良好的發展。高中生物教學作為一門理科類學科,內容包含地球所有生物的奧秘,可以幫助學生在領略的過程中對生命產生敬畏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去形成自己的生物核心素養。
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中,要借助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去更好地滲透對于學生的德育教學。高中生物課堂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科學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對知識理論進行自我的思考和探究,這對于學生養成一個均衡理性與感性,同時能夠通過自我思考和管理來更好地對待社會中的事物的性格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應當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優化高中生物的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到生物的核心素養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得到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使自己成為一個品德優秀、對社會有幫助的可塑之才。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思路
高中生物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究,其教學的內容有生命的特征、構成、進化以及環境對于生物的影響等等,老師要將這些內容內化到學生的知識體系當中,并且借用實踐探究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既要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配合實驗探究,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觀察和記錄
觀察和記錄是進行生物實驗的第一步,觀察為記錄奠定了基礎,在生物實驗當中,觀察要求學生要持續性的進行,并且能夠對其觀察對象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以及問題進行記錄,查看其中所體現出的特點,這是進行實驗的關鍵步驟,也是確保其順利開展的基礎。
(二)實踐能力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生物實驗大多是由老師代為演示,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來進行實驗模仿,這種教學方式,雖然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動手自由,但是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步驟來進行模仿,無論是實驗的步驟還是及思考的過程都沒有變化,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老師要適當放手,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實驗,包容學生在實驗當中出現的問題,借由親身實踐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
(三)交流能力
老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實驗空間,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實驗,當然僅憑學生一人的力量是很難去順利完成實驗,所以通常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共同完成實驗任務,這就在無形當中提升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能夠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在實驗中借由交流來反思自己,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自省能力。在實驗中所體現出來的錯誤,事實上是珍貴的教學資源,老師可以借由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觀察來發現學生的學習漏洞,同時學生也能夠借由問題更好的審視自己,從而不斷的優化和提升自身的水平。
(四)創新能力
實踐探究就是一個不斷出錯的過程,利用問題提出疑問,在疑問的驅使下展開探究,繼而得出結論,所以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即便出現錯誤也要將其正確的看待為一種提升自己的方式,打破傳統的實驗形式,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讓學生既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也真正的借由實踐來提升了自身的實驗水平,在探究當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完成學習創新。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的教學方案分析
(一)利用生活性話題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內容中,重在教學學生關于生命科學以及生物研究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都是非常貼近生活的。高中生物利用科學、嚴謹的理論知識來向學生解釋了地球上的生命的發展原理。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時,應當將課本內容與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起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對學習生物知識產生興趣,同時還能夠知道世間萬物的生命演變以及目前生物圈的現狀,這對于學生產生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更能夠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了解到世間萬物都是需要平等相處的,對于每一個生命都應該保有敬畏感,要維持整個生物圈的平衡才能做到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這些理念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讓他們對于生態、生命以及社會都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比如,教師在教學《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與現在生活中的熱點——轉基因食品相結合來向學生進行教學,通過與學生一起分析轉基因食品形成的原理以及所具備的特點等等,可以讓學生更加科學、全面的了解這一類新型的基因工程下的產物,學生通過科學嚴謹的學習,就能夠對生活中一些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報道進行自己的判斷,也可以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來進行自我的思考,這些過程都是學生自我思考的過程,有利于他們思維邏輯能力的鍛煉,也能夠幫助他們時刻關注社會熱點,慢慢地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科學學習高中生物。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將課堂的主體重新給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的思考以及探索去發現一些生物上的規則以及知識,生物書上的理論知識偏多,但都是基于實驗的,因此理解起來沒有非常大的難度。教師通過讓學生自行做實驗去探索理論知識,能夠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以及自我探究精神。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也能夠更加深刻。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學習,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夠通過互相之間的合作與探討來將相對較難的問題進行解決,這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際。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和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時,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高效。97673018-65C6-41B0-B74B-E966F0B98485
比如,教師在進行《細胞的能量供應以及利用》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通過相互之間研究書本上對于能量運行的原理圖,來嘗試學習這一個新的知識,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們對于較為困難的知識點進行一個合作解決的過程,這樣也能夠幫助學生進行一個更好的理解。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到在細胞的能量供應、利用過程中有關ATP、酶等的作用,同時對他們有一個更加印象深刻的記憶。這樣的學習更能夠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以及大腦去解決較為抽象理論的難題,學生也能夠因此而建立自信心,在今后成長的道路上也能夠更加地獨立自主。
(三)利用高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養成職業素養。
高中生物課程是一門非常嚴謹的課程,在尊重生命與客觀的前提下去對現有的一些生物進行理解和實驗。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客觀事實,在這一基礎上懷揣著一顆科學、嚴謹的心去進行學習和實踐。由于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實驗,這就需要學生時刻謹記一定要仔細、嚴謹的對待實驗,不能對實驗結果進行造假。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生物之間的一個規律和常態。嚴謹的科學實驗也能夠幫助學生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東西,對于這些東西學生都應該進行一定的思考,不僅是對實驗結果的思考,也是對這個實驗的創造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科研工作者做這些實驗的初衷以及目的,理解到科研工作者為了研究而奉獻的精力與時間,從而能夠使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職業素養。
比如,教師在進行“DNA”的有關知識的教學時,會涉及到許多抽象的知識概念,比如脫氧核糖、堿基、氫鍵等等,同時對于整個DNA的分子架構也是由科學家根據抽象理論而創建出來的。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相互的研究和討論,這樣一個具象化的分子結構對于科學研究進步具有什么意思,以及科學家在當時是根據什么理論知識來建造出這樣一個結構模型的,這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理性思考的時刻,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嚴謹的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非常有幫助。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在當時科技落后的情況下科學家們是經過了怎么樣的努力才能夠建設出DNA分子結構這樣的模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意識到科研工作者的探究精神和不放棄的堅毅精神,從而讓學生從中學習,行成一個良好的職業素養,將來在進行為人處事時不僅能夠像科研工作者一樣嚴謹、科學,同時也能夠擁有一個永不言棄的精神。
三、結束語
簡單來說,高中的教育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教育,而是需要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學生培養一個較為健康、積極的人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時刻牢記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學生。高中生物作為一個研究生命奧秘的理科性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質,在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思考如何將德育教育穿插進核心素養中,讓學生在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物學素養的同時也能夠對此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生物教學內容都偏向生活性知識,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了解生活熱點的機會,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高中生物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養成一個更加科學、嚴謹的態度,對所有的事情都能有一個理性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夠均衡對于理性和感性的思考,養成一個較好的職業素養。所以,教師應當要在課堂中與學生多互動、多交流,將品德教育慢慢融入學生的內心,使學生正確的將知識運用到社會的建設之中,同時也能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高中生物課堂的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 趙芮雪. 解讀高中生物學習與環保思維的發展[J]. 科技風,2018(26).
[2] 陳英水,陳欣.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 理科考試研究,2017(24):64.
[3] 于智勇,林穎韜.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拓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以“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為例[J]. 中學生物學,2016-32(10):42-44.
[4] 趙皆喜. 高中生物教學中以生物學史促進科學方法理解的研究與實踐[D]. 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4.
[5] 施桂麗.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高中生物優質教學研究[D]. 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6.97673018-65C6-41B0-B74B-E966F0B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