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傳統作文教學存在的諸如作文訓練的無序、教學結構的僵化、方法指導的欠缺等弊端,常常使教師怕教,學生怕學,教師和學生常常事倍功半。 “互聯網+”在中國的飛速發展,能為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帶來新思路,給作文教學改革帶來機遇,指明方向。
本文介紹了 “互聯網+”時代下作文教學模式的實踐程序,以期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1.巧用虛擬設備,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境體驗
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是一種多元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工具,能夠使用戶沉浸到特定環境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認知。在語文作文教學領域, VR技術創設的情境讓學習更多維,學生在“真實的”時空中自由穿梭體驗,置身于逼真的“場景”之中,身臨其境的感受點燃學生的學習和創作熱情,同時促進學生的認知加工和知識建構。
課例1:《桃花源記》一課的教學中設置了“品桃源之美”的教學環節。
(1)漁人一路行來看到了哪些景呢?請在課文中找出原句。(明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是哪里的景?桃花源外,桃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哪里的景?桃花源內。)這些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那便是(美)。
(2)我們戴上VR眼鏡來欣賞一個短片——《桃花源記》(此片在3D技術平臺上巧妙運用了多種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水墨、剪紙、皮影)。
(播放桃花林美景的視頻)如何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呢?我們在描繪時可以運用適當的修辭,并加以豐富的想象,請同學們寫在作業本上。(學生完成后,教師用手機上的“希沃傳屏”APP拍學生的習作,即可呈現在希沃白板上供所有同學觀看)
突然眼前呈現一片桃花林,兩岸幾百步以內,沒有一棵別的樹。放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紅色的彩霞。輕輕一嗅,清香醉人。地上花草新鮮漂亮,在陽光下閃爍搖曳,一陣風來,桃源無處不飛花,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粉蝶……
請繼續欣賞桃花源內的景物,結合課文,同學們改寫成白話文,可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教師用手機上的“希沃傳屏”APP拍學生的習作,呈現在希沃白板上供所有同學觀看)
肥沃的土地平坦寬廣,整齊的房屋鱗次櫛比,池塘邊的桑樹、竹林郁郁蔥蔥,池塘里有幾尾紅鯉魚,讓波光粼粼的池塘更加美麗動人。這里充滿了田園氣息。田間小路四通八達,清晨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此起彼伏。
透過這些描寫,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桃花源呢?(環境優美恬靜、生活美滿安逸、物產豐富)
在教學中借助VR頭戴設備,觀看《桃花源記》電影片段,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就“瞬間轉移”到“桃花源”,體驗到文本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親自“走進”美景中,在感受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這一活動調動了學生習作熱情,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在用白話文描繪桃源景象中既完成了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例2:在教滬教版教材《布魯塞爾大廣場》一文時,借助了谷歌實景地圖(瀏覽時可以在360度的范圍內任意旋轉視角,也可以在一個視線上改變視角,來取得接近或遠離的效果),將文中所寫的“天鵝咖啡館”“市政廳”“小于廉塑像”“大廣場鮮花地毯”四個景點多角度呈現給學生,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景點,形成小組討論,并派代表根據文章的敘述來介紹這些著名景物及其歷史與傳說。最后布置了小練筆的作業:各國各個城市都有各自具有代表性文化的景觀,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也是如此。如:豫園、南京路、外灘等。請以上海的某一景觀為材料,仿照課文將景點的介紹與歷史傳說的描述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寫作方式,寫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紹,并結合谷歌地圖來給同學們介紹。
目前谷歌還進行了一項重大舉措——向全世界開放 VR/AR 教育平臺 Google Expeditions。Google Expeditions里面有一個獨立應用程序,可以帶學生“實地考察”一些標志性建筑和歷史遺產。原來通過平板電腦上課的學生,受制于老師的操作。但在 VR 里面,學生可以完全控制自己去哪里,從里面得到深層次的內容。只需選擇360度照片顯示的地點、旅游路線,或者有關我們世界信息的3D圖像。
借助這項技術讓學生體驗逼真情境,進行續補式情景作文、引發式情景作文的訓練;模擬課文中課堂上難以體驗到的情境,如課文《沉船之前》《壺口瀑布》《布魯塞爾大廣場》等,沉浸式地體味作者用動人的文字所描繪出的各種情境,教學情境越生動逼真,就越能引發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繼而可以讓學生仿寫作文;沉浸式設備賦予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新的內涵,讓學習者體驗與感受到不同時空的自然風光、歷史人文,開拓眼界,增加寫作素材。
2.運用思維導圖,開拓學生寫作思維
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對于啟發學生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它的直觀形象能有效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將“思維導圖”這種新元素植入作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還原我們構思文章的過程,精細剖析,層層展示,幫助我們打破思維的枷鎖,迅速理清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行文順序。
課例3:命題《成長的煩惱》作文指導
師:剛剛步入中學,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的萌發,幼稚與成熟并存,煩惱與快樂共增。一旦有了煩惱,憂郁、感傷就會籠罩在我們的心頭,生活也會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體驗呢?看到《成長的煩惱》這個題目,你想到可以寫什么?
生:我想到進入初中學習異常辛苦,作業多,起早貪晚,身心疲憊。
生:成績進步不明顯而又異常渴望拿到高分。
師:前面兩位同學講的都屬于學業方面的煩惱,還有同學說說其他方面的煩惱嗎?比如說有關與同學交往的煩惱,有關與家長相處方面的煩惱,有關自身形象的煩惱……
生:雙休日父母禁止我們外出活動,只能在家看書。迫于父母的壓力,讓我們看看電視都只能搞“地下活動”。B52EC3E3-C785-4129-931E-A31B1AA1E66F
生:看到好友違反班紀班規,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生:跟好友鬧矛盾后,心里困惑不安。
生:我的煩惱源自個子比較矮……
生:不知不覺就近視了,配了眼鏡,打球不方便,而且度數一直在上升……
師:請同學們完成以下環節:將成長的煩惱列成清單——靜思回憶——比較、篩選出感受最深刻的事——腦中細化具體情節。(為什么煩惱?哪些情景至今無法忘懷?)
課例4:話題作文“傾聽”
(1)審題:“聽”和“傾聽”有什么區別?“傾”有用盡力量的意思。在幻燈片上呈現了“聽”的繁體字形——“聽”,根據“聽”字的構成啟發學生,聽不是僅僅用耳朵聽,而且需要調動全身感覺器官獲取信息,包括用耳朵聽,用眼睛觀察,用腦思考,用心感受。不僅獲取信息,而且了解情感,是主動地接受、享受、感知、理解等。
(2)借助思維導圖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這個話題可以寫什么內容。“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傾聽哪些東西?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出思維導圖。”請同學們發言,教師匯總同學們的答案,并用X mind軟件現場繪制思維導圖(如圖所示)。
(3)同學們匯報成果:
傾聽自然界的聲音(風聲、雨聲、花開花落的聲音),人的聲音(父母的話語、朋友的傾訴、老師的教誨),文學(詩人、詞人、作家),音樂。
(4)沿著思維導圖的分支挖掘文章的立意。例如,學生從傾聽父母的聲音,想到平時只埋怨父母嘮叨,沒有耐心傾聽父母的聲音,感悟傾聽是消除誤會的良方,是溝通的橋梁。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學生的思路打開之后,靈感紛至沓來,而且選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不再對作文望而生畏了。
思維導圖的制作非常簡單,可以手繪,也可用在電腦上用X mind、Mind Manager、Mind Mapper等軟件制作,甚至還可以在手機或iPad上用Mindly app制作。
這樣同學們集思廣益,一起探討、繪制、修改思維導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讓生硬死板的寫作知識變得鮮活靈動,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快速構思,寫起作文就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3.通過網絡實現作文寫作的過程化指導
(1)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班級作文資料庫
學生在寫作文時的一些新穎的觀點和好的創意,往往是在閱讀別人的文章時產生的。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資源庫,抑或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博客發布,供學生隨時隨地閱讀。在這種閱讀中,學生可能會受到啟發,產生寫作的沖動。
例如,我創建的微信公眾號,給學生補充的閱讀資源大致分為兩類:課內文章的直接資源和課外延伸的同類資源。在教學六年下冊老舍的《北京的春節》時,我通過微信公眾號給學生推送舒乙的《北京的春節》、斯妤的《除夕》、梁實秋的《北平年景》、周作人的《過年的酒》節選,學生可以從內容、形式等多角度進行比較閱讀,看看不同作家筆下的春節有什么不同,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寫自己家鄉的春節。
馮至的《表里的生物》是作者三篇“向兒童說我童年的故事”短文之一,我在教完這篇文章以后,通過微信公眾號給學生推送了馮至的另外兩篇文章《彩色的鳥》《貓兒眼》,并布置學生思考三篇文章各自有什么獨特之處。
電子閱讀是傳統紙質閱讀的延伸和拓展,與傳統閱讀相比更加輕便、快捷、豐富,且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可以在班級建立電子書庫,可以拷貝到kindle等電子書閱讀器進行暢享閱讀,將傳統的班級圖書角和電子書庫結合起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需要。
微信公眾號中的自動回復功能中可以設置“消息自動回復”“被添加自動回復”和“關鍵詞自動回復”。用好這三種回復功能,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例如設置關鍵詞“屠呦呦”的自動回復,學生只要在對話框輸入“屠呦呦”三個字,公眾號就自動回復關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項獲得者屠呦呦相關的作文素材。學生輸入“書單”,系統就能自動回復老師之前編輯好的書單。設置問候詞和導航簡介在“被添加自動回復”,當該公眾號被訂閱后,會自動發給學生。
教師登陸平臺后可以修改用戶備注信息為學生的學號和姓名,就能給單個學生推送作文素材或進行單獨聊天輔導。針對用戶進行批量分組,例如教師教授兩個班級,班級進度不一致時可以根據課程班級進行分組,方便定向信息推送。
通過統計功能,可以獲取用戶活躍程度、菜單點擊數、圖文消息閱讀數的數據。創建關于作文的微信公眾號相當于一個APP,學生可以不受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從微信公眾平臺上學習知識,讀到作文素材、經典美文和時文以及研習作文教學視頻。
(2)“私人定制”的個性化作文輔導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私人定制》喚起了不少普通人對私人定制的興趣。以往我們常常聽到奢侈品私人定制、服裝私人定制、宴請酒席私人定制、攝影私人定制……這些詞似乎都特別地高大上,而少了接地氣的親民味兒。
其實學習上更需要私人定制,尤其是作文教學。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強調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教師應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大限度發揮學生長處、彌補學生學習短板的目的。傳統教學中雖也一再強調因材施教,但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很難真正做到這一點。具體表現在:課上,教師重點放在寫作結果的評析上,很難介入學生的寫作全過程,且難以解決學生寫作差異性的問題;課下,教師難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文存在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細致的指導。學生則千篇一律地接受同樣的知識,常常出現知識重復、疊加,效率低下的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主動選擇想學習的內容,作文學習效果當然不盡人意。如今,利用互聯網就可以做到“私人定制”的作文輔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寫作風格,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私人定制式的作文輔導,精確診斷學生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QQ、微信等聊天工具或電子郵件及時與學生交流,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介入到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去,給予學生過程性的指導;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并根據學生的情況推送其適合的作文輔導資料。總而言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高效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并有的放矢地給出指導建議。“如果說工業時代的學校是知識工廠,那么網絡時代的學校可以稱得上電子私塾。”B52EC3E3-C785-4129-931E-A31B1AA1E66F
4.多方評價,互動交流
傳統的作文講評課上,往往是老師或學生在講臺上讀例文,其他學生坐在臺下聽,然而“耳聽為虛”,學生常常會遺漏一些細節,聽得支離破碎,且難以把前后文聯系起來理解,對文章的謀篇布局更沒有一個整體的直觀的把握,可想而知講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然而,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講評作文,可以讓學生由“耳聽為虛”轉變為“眼見為實、動筆為真”。
首先,教師課前要做好講評材料的準備。在批改學生作文時,隨時記錄下學生作文的情況,比如集中體現的優、缺點,典型例子、優秀范文、優秀片段等,這樣就能了解到學生作文中反映的情況,使作文講評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然后,教師將選出的文章以電子文本的形式傳送到每個學生的電腦上或展示在班級的投影上,讓學生能親眼看到老師所選的例文。接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批改。可以分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小組長進行總結陳述。也可以學生自己批改、點評,在網上發帖發表意見和建議。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匯總優秀作文的成功之處,起到互相借鑒、互相啟發的作用。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作文,師生共同剖析“診斷”“開處方”,也避免其他同學今后犯類似的錯誤。
這樣通過網絡平臺賞析例文,視聽結合,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評改中來,集思廣益,學生參與度高,興趣濃厚。
5.形成作品集,激發創作熱情
傳統寫作從書寫到讀者閱讀之間需要經過審查、排版、校對、印刷、發行等多道環節,在網絡環境下這一問題就蕩然無存,寫作與發表同步,過程可以合二為一,作者寫作和讀者閱讀之間就沒有那么多的間隔。修改好的作文不像紙質作文那樣傳閱有限,而是可以將其自由地發表在網上。
加之QQ空間、微博、博客的流行,實時交互軟件的普及,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尤其是微信、微博和博客合乎年輕人的審美要求,網絡能激起學生們極大的興趣,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地利用空余時間在網上發布自己的文章,找到盡情抒發自己情感的渠道,自覺投身到創作當中。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那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自由抒寫,學生自愿去寫作,而且在寫作的過程中始終有來自老師、同伴的互動,這個過程始終充滿了熱情,這是在傳統的作文課堂中是較難達到的。
(200433? 上海市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B52EC3E3-C785-4129-931E-A31B1AA1E6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