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燕

摘要:新課程要求既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又要成為評價的主體,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實現課程、教學、評價的一體化。課堂評價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評價能夠充分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認知能力,同時對課堂教學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其評價的功能意義、評價的目標指向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所以,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課堂的評價,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意義。
關鍵詞:課堂評價;有效課堂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那么,有效的課堂評價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所以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有效的課堂評價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使數學課堂生機盎然,促進目標的達成,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益。那么在數學教學時如何實施評價才能增強它的有效性呢?如何運用課堂評價推進目標達成,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總結了如下幾點。
1、評價要有真誠性,貼近學生的心
高中生的情感是非常細膩的,而且非常敏感,在評價的時候一定要真誠,讓學生輕易的接受,不能讓學生產生抵觸,讓學生覺得你在“作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要做到心中有“愛”,要做到“每句話背后都是一顆真心”,從愛護學生角度出發,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一定要發自內心,真情實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答對了,不能簡單地說:“很好,請坐。”如里答錯了,教師就說:“不對,下一位。”這樣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要你是真誠的評價,學生都會很容易接受,還會讓學生更加喜歡數學。比如我在求解含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時候。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題目:x2-x-a>0 然后讓學生上去板演,
學生過程如下:
在學生板演的過程中,我也在教室里轉了一圈,發現與她做的一樣的也有10來位。等她寫完了回到座位,習慣上,我們都會問學生“她寫的對不對”。但是我沒有直接問,而是先說一句“她是我們下面十來位同學的代表”。這樣一來,不管她寫的對錯,都是有人陪,即使錯了,我覺得她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然后再評價她的步驟,但是我也沒有指出她的對錯,其實評價的最終效果就是讓她發現自己對錯,如果錯的,最好是讓她自己發現,改正,這樣就可達到目標。我就問了她一個問題:“萬一1+4a的值是負的,怎么辦?”接著我的眼神密切關注他的神情變化,看到她有種恍然大悟的狀態,我就明白,她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于是再讓她繼續改進,很快她將正確的答案寫了出來。寫完后,她朝我看了看,我點點頭。然后我才問同學,她的答案正確與否。同學們當然給了肯定的回答。然后我再評價:“其實一開始某同學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就是細節不注意,下次寫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我相信經過這樣一來這位學生不但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反而會更加認真的學習數學,尤其是在解題的時候更加細心嚴密。因為她覺得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肯定會讓學生如沐春風。
2、評價要有引導性,留住學生的心
評價不是簡單的對學生的發言報以“很好”、“不錯”、“你真棒”之類的語言,這樣做看似是對學生進行了鼓勵、表揚,但事實上卻并沒有進行實質上的評價,而僅僅是應付的敷衍,聽了這樣的話之后,發言的學生并不知道好在哪兒,其他的學生也不知道該向他學什么或向什么方向再進行努力,久而久之學生便無法從這些語言中感到激勵與指點、無法獲得學習的滿足感,成就感。所以評價必須有針對性、引導性。
例如在求解含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時候,我已經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思想。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ax2-x-1>0,問學生如何求?我叫了一個同學回答,他說:“老師,一定要分類討論。因為有a,直接影響著相應方程的根。”我馬上表揚他:”非常好。因為你的想法非常好,我們這道題就是需要分類討論。”為什么補充說明,主要是不能讓學生覺得你在敷衍,而且他的說法本身就是對的,就要給予肯定。之后,我再問:“你的分類標準是什么?”生答:“根的判別式。”你這時可以適合的反問:“利用根的判別式,有沒有什么限制?萬一這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呢?能否再思考一下,再回答。”教師適時的評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很快想到要分“a=0”和“a≠0”兩類,馬上又做了補充在“a≠0”這種情況里還要分a>0和a>0兩種情況,然后再結合根的判別式。這時我馬上表揚他:“回答的非常好,考慮非常全面,分類討論就要這樣不重不漏,每一種情況都要考慮。”這樣這位學生他自己本身就會非常有成就感,其他同學也會受到鼓舞,下次要積極發言,即使說錯了,老師還會引導的,不再擔心站起來講錯,很尷尬。所以評價一定要有針對性、引導性,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推進目標的達成,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大偉.建設理想課堂 課程課堂教學的反思與改進[M].中國輕工業.2007.
[2]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牟先濤.讓課堂評價語言充滿魅力[J].中國學校體育.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