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燕
摘要:“教為不教”是葉圣陶先生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對于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在“教為不教”教學觀的指導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成為了當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索的焦點性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為不教”;深度學習
“教為不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對于我國現代素質教育的實施同樣具備一定的啟發和借鑒價值。具體來說,“教為不教”要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可以說,“教為不教”思想既是我國當前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也是促進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教為不教”的思想,我國教育領域陸續提出了自主學習、深度學習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方法,成為了實現“教為不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闡述了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最終達到“教為不教”的效果和目的。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
從概念來說,深度學習的重點和核心在于“深度”二字,具體來說主要由四方面的內涵:
首先,深度是指知識和問題的難易程度,利用有難度的、有意義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此類問題能夠為學生制造出一定的認知沖突,進而為深度學習的進行和展開奠定基礎和條件;
其次,深度是指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程度,具體來說就是學生是否有效且深入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這也是深度學習是否發生的過程性表征;
最后,深度還指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靈活度,通過深度學習,學生是否能夠抓住知識的本質、舉一反三、發散思維等都是深度學習是否產生成效的重要表征。
總之,深度學習就是指引導學生深入、有效的學習知識,實現知識的縱向深化和橫向拓展以及思維的由淺入深和由窄及廣,使學生能夠靈活的掌握各項知識并能靈活的學以致用。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度學習的方式是實現“教為不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實踐設計
深度學習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其養成正確的數學觀念。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對于部分學生不想學、不會學、記不住以及不會用等現象可以進行有效的解決。這種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核心素養育人的基本理念,使小學生們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達到“教為不教”的效果。
(一)以數學問題為抓手,進行自主學習課堂設計
以數學問題為抓手來進行課堂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完成自主學習的課堂設計,分別是發現問題、生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由淺入深的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進而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以《分數的基本性質》課堂設計為例,教師以“小猴分餅”故事為例,由淺入深的提出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故事中老大分了1/4,老二分了2/8,老三分了3/12,此時學生就可以發現三兄弟分的餅是同樣多的。此時教師就可以提問:“為什么會同樣多呢 ”,并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學具進行探索和展示,學生可以利用線段表示和圖形表示的方法進行對比證明三兄弟分的餅同樣多。此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問:“那么同學們,怎么能創造出一組相等的分數呢?”,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不斷的探索,最終可以得到某種數學規律,例如每個分數都有無數個與它相等的分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與相同的數相乘大小不便等等。
(二)以現實情境創設為手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深度學習當中,為了達成學習目標,往往會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引導學生代入情境引發學生思考,使其可以能夠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并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情境中的問題,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必須要確保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如果問題脫離實際,則是嚴重影響學習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例如“小明和父母去電影院看電影,成人票40元一張,兒童票20元一張,那么2張成人票和1張兒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錢呢?”通過問題中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能夠通過對生活常識理解遷移到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當中去,既有利于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又鍛煉了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通過數學探究活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探究活動開展和實施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首先,教師需要以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基礎,參考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基礎,設計出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其次,教師還需要提前預設和思考探究活動中可能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準備好應對方法,充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交流和討論;最后,在數學探究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不斷的提問、追問等方式,來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討論和合作學習,最終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以《100以內數的認識》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課前“羊群”主題圖,主題圖中羊群不斷移動,教師提問:“誰能數清羊群有多少只樣呢?”,此時由于羊群不斷移動,學生很難數清,教師可以再次提問:“那么怎么想一個辦法來解決呢?”,此時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與探究就能夠想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深度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創設真實問題情境以及設計數學探究活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對于學生現有數學能力的提升以及未來的數學學習可以起到很好的基礎性作用,而這也是“教為不教”教學觀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袁怡嫻. 淺談教師如何把握”教為不教”理念下的角色定位[J].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7(4):80-81.
[2]蘇巧真. 走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度量教學[J].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2(1):39-41.
[3]于然,趙世恩. 深度學習的內涵與教學實踐——以小學數學為例[J]. 數學教育學報,2021,30(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