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湘萍
摘要:教育的發展使得人們認識到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幫助學生強健身體。大課間活動的實施為學生鍛煉提供了平臺,將其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結合,可以發揮好二者的優勢,更好地服務學生,引領學生。教師在大課間帶領學生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習的時候,積極了解學生的興趣,組織學生進行協作,向學生滲透相關的理論知識,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養。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學生;大課間;融合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自身文化水平的提升,還要重視強身健體,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積極的心態,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大課間活動可以將學生聚集在一起,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情緒釋放,掌握運動技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可以綜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其中,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活力。除此之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還具有傳承性、趣味性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性,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是值得學生探索的。
一、了解學生興趣,增加活動趣味
教師在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實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要先了解學生的興趣,做到從學生出發,結合學生的需求進行大課間活動,讓學生既能掌握民族傳統體育技能,又能充實自己的大課間時間,體會活動的趣味性。諸如在帶領學生進行竹竿舞大課間活動的時候,筆者先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竹竿舞的表演視頻,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竹竿舞的獨特魅力,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想,調動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在學生跳竹竿舞的時候,筆者會依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鼓勵,利用激勵性語言來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感受到大課間活動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快樂。筆者還調查學生喜愛的竹竿舞動作、音樂等內容,然后將其滲透到活動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大課間活動中來,使活動在學生的參與下充滿趣味。
二、組織學生協作,培養良好習慣
體育大課間將學生匯聚在一起,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擁有與人協作的意識。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為學生設置合作任務,使學生在小組中積極溝通、互相幫助,能夠帶動學生良好習慣的發展,改善學生的運動現狀。諸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功夫扇活動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熟悉功夫扇的技巧,擁有與人協作的意識與習慣,筆者先是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然后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任務,看哪一個小組能夠盡快掌握功夫扇的動作要領并將其協調地表演出來。在小組中,學生先是積極地進行了討論,分享了自己對功夫扇的了解和思考,然后進行實踐演練,熟悉功夫扇的動作。在組內其他小伙伴遇到困難的時候,學生會及時伸出援手,而得到新感悟和新經驗的時候,學生也能夠及時與其他小伙伴溝通,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讓大課間活動更具價值。
三、滲透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素養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有助于學生運動能力發展,還有助于學生整體素養發展。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知識的時候,向更為專業化、實踐化的方向前進,讓學生了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來龍去脈,學習意義,可以加快學生體育素養構建。諸如在帶領學生進行走高蹺活動的時候,筆者沒有急著組織學生實踐,而是先通過為學生講解踩高蹺的歷史,讓學生了解踩高蹺是如何起源的,使學生知道古文獻、傳說中有哪些關于高蹺的知識,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之后,再為學生梳理高蹺的歷史發展過程,讓學生認識到高蹺有著悠久的歷史特色、民族特色,是值得傳承的一項活動,使學生利用好課間來學習。接著,筆者會為學生細致講解高蹺的現狀、類型、特征等知識點,使學生增加對高蹺的認識,產生嘗試的好奇心。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筆者會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個性指導,通過動作示范、案例介紹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進行優化,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生在踩高蹺大課間活動中,加深了對高蹺的認識,有了繼承高蹺文化、耐心解決問題的素養。
總之,本文通過了解學生興趣,增加了大課間活動的趣味程度;組織學生協作,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習慣;利用大課間向學生滲透更為專業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在大課間中熟悉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體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感手到了體育參與、學習的快樂,由消極學習變為了積極探索,努力從中汲取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長了見識,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借助大課間來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素養,圍繞學生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滲透活動,讓學生改變了對待體育的態度,在認真學習中提升了學生的運動水平,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方蘭.特色體育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教育家,2020(42):61.
[2]馮巖,王丹婷.大課間體育鍛煉活動發展歷程及存在問題原因探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