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鷗
幾乎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遇到心碎的狀況——尤其是面對情感的失去,這大概是青春時期也不能幸免的。
這段時間我在心理咨詢室聽到好幾個失戀心碎的故事:原本很好的感情,忽然“被分手”,從震驚、拒絕接受到困惑、憤怒,努力想要挽回卻不得……“老師,真的很痛啊,就是心一遍一遍碎掉的感覺,我真的放不下……”“老師,我不想看到自己這個樣子,可是我完全靜不下心學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忘記這一切呢?”作為心理老師,這樣的故事聽到太多了。
前幾天,多年前的學生H從大洋彼岸發來問候,當年他也曾因為情感挫折而來找我,我還記得那時他在QQ上自言自語般給我寫下的長長的留言。
H說,他和女孩因為一面之緣而早戀,兩人志趣相投,從來沒有一次爭吵,他很珍惜她。但是升高二時他們考進了不同的重點班,學習壓力很大,女孩想專心學習,提出了分手。他說:“一開始我怎么也不愿意分開,但最后還是妥協了……”女孩很堅決,真的就再也不理他了。后來的一段時間他渾渾噩噩,逼著自己忘記,但總有各種事情讓他想起她,痛苦一次又一次升起。學習肯定是受影響了,但這些又不敢和家人講,只好統統憋在自己心里……
在那之后的一個多月中,我陪伴他一起面對反復起伏的情緒,從中感受到他的痛苦掙扎,更感受到他內心慢慢自啟動的一份復原力。
這一段陪伴,讓我得以見證失戀后的心理變化。“失戀”作為一個常見的生活事件,對人們帶來的影響是有很多共性的,如否認、極力想挽回、痛苦的情緒……這些心理都太正常了。就像作家龍應臺對她失戀的兒子說的,“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階段,愛情受到挫折都是很傷的事。……我們自己心里的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它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但對于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大,很痛。”
而旁人能幫助的,或許也如她說的,“我不能不意識到,我的任何話,一定都是廢話。”這情感受挫必經的傷,只能自己扛過去;這份痛,是任何人都無法幫忙承擔的。即便十分痛苦,那一刻所能做的或許首先是去接受、去承受,然后“熬過去”。
對,熬過去!因為人都帶著自我療愈力,是有復原力的。如H選擇了積極求助心理老師;在那段難熬的時間里選擇盡可能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運動;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我在很多有著相同經歷的同學身上也看到過這樣的復原力。
心碎可愈合,而人生還很長,青春時代遇到的情感挫折,誰能說它一定是件壞事呢?重要的是如心理學家Guy Winch在他的TED演講《How to fix a broken heart》中說的那樣:“心碎并不是一趟旅程,它是場戰斗,你得要愿意放手,接受感情已經結束;你得要重新建立你自己和你的生活。”
在意識上和行動上積極自愈,你的成長便擁有了一面深邃的風景。
(154004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二中學)F696C21D-9EE0-468F-B271-33094BA6C5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