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語文課標”明確提出,初中生要能“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同時,也為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近幾年來,各地語文中考試卷逐漸引入了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并加大了對此類題型的考查力度。
較之散文、小說、議論文等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通常會圍繞一個主題,把互有關聯的多則材料(包括文字、圖片、數據、表格等)組合在一起,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凸顯實用性特征和實用功能。命題者要求考生通過閱讀分析和比較研究,或者從中篩選、整合并有效地提取信息,或理解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或評價文本提出的觀點、發表看法和見解。
由于眾多考生在答題時沒能準確地把握各則材料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往往受到干擾信息的影響,而不得要領。要么僅僅是對材料內容的概括,篩選不出要點信息;要么理解偏頗,因而失分較多。
本文擬結合2021年中考試題,解析一下考點并對應考策略作一些指導。
一、信息篩選判斷
【考點解說】
為了考查考生對于篩選信息、辨析信息的能力,各地中考試題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第一題大都引入了通過選擇題形式來推斷的命題方式,題干的關鍵詞既有“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與原文內容相符”之類,也有“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之類。在選項命制上,不僅有傳統的“區間+比對信息”的簡單化思維,還有“區間+文意轉換”的復雜化思維。歸根結底,還是要綜合概括句意、段意和文意,再進行推理分析。
【題型示例】
1.下列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安徽卷)
2.下列選項與原文內容相符的一項是(? ? )。(山東德州卷)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浙江金華卷)
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黑龍江綏化卷)
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陜西卷)
【典例探究】
(廣東深圳卷) 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從“神州”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宮”“天問”,展現了中國航天發展的宏偉藍圖。
B.玉兔號有六個金屬輪子,比美國、蘇聯的月球探測器體積小。
C.玉兔能快速移動。
D.命名拉近了航天與人民的距離。
二、概括材料內容。
【考點解說】
信息篩選并概括的能力,是考生的一種基本的閱讀能力。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整體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這個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對多則材料進行信息篩選、提煉并分析、概括,并能夠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能力。
【題型示例】
1.用一句話概括“材料四”的主要內容。(山東威海卷)
2.請你再給這三則材料各擬一個小標題。(浙江金華卷)
3.根據材料二,請想象一下記者是怎么問的?(廣東深圳卷)
4.從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好處有:①、②、③。(北京卷)
5.結合材料一、二,你認為小輝的家鄉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有哪些進步和不足。(四川遂寧卷)
【典例探究】
(江蘇揚州卷)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內容。
答:
相關材料:
在高齡老人聚集的長寧區,“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不僅解決了轄區老人“一鍵緊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礎上疊加了養老顧問服務,承包了老人們的生活圈。從家政服務、預約掛號、陪醫配藥到清洗空調,老人們的種種個性化需求都被細致地考慮到。多家政府采購供應商、市場服務供應商,從生活服務到健康服務一一覆蓋,及時響應老人們的精細化需求。
以生活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長寧區民政局還成為全市首批“為老服務一鍵通”試點區域,探索試點一鍵掛號、一鍵助餐等操作簡易、直達需求的服務,讓養老服務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摘自2021年5月17日《瀟湘晨報》)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相關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介紹的是上海市長寧區的養老模式。答題前,考生要細讀材料并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如第一段中有“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老人們的種種個性化需求”“響應老人們的精細化需求”;第二段中有“為老服務一鍵通”,“讓養老服務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在此基礎上,整合上述關鍵詞并組織語言,來表述答案。
答案:長寧區通過“智慧養老”平臺,考慮到老人個性化需求,讓養老服務更便捷。
【應考策略】
1.快速掃描,整體感知。考生必須要有整體意識,讀懂指定的材料,從中找出一則(或幾則)材料內容上的“聯系”,整體把握非連續性文本材料大意。對于有多層意義的文本材料,要先對材料劃分層次,對各個層次的表達進行歸納組合。
2.審讀題干,回歸文本。閱讀中要關注標題信息,采用定位閱讀、速讀或者跳讀等方式,從信息區間篩選出負載關鍵信息的詞句。或者抓住文本材料各部分的關鍵詞以及表達的要點,或者從文本材料中直接獲取最能體現材料信息的關鍵句子或者中心句子,有助于獲取信息。
3.歸納整合,規范作答。在全面了解、解讀非連續性文本材料的基礎上,或者了解每則材料的大意,再連起來歸納概括即可;或者扣住關鍵詞句,從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再用簡明的語言整合有效信息,分條歸納,規范作答。
三、創新綜合運用
【考點解說】
創新綜合運用,是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的一種開放性的考點。此類試題常常給定一個主題,讓考生根據這一主題并結合對材料的理解,補全對聯、擬寫標語、擬定宣傳語,或者相關的詩句或者名言,要求體現考生自我的閱讀體驗和感受,答題時可以充分發揮個性,進行自由的表達。
【題型示例】
1.閱讀【材料一】中清代兩位名醫各自撰寫的對聯,從內容上歸納出二者的共同之處。
(甲)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獨貧。
(乙)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山東威海卷)
2.班長按照心理健康老師要求,請大家為“主題系列心理課”第一課設計名稱。請閱讀材料二,把你想好的名稱寫在圖表中畫橫線處。 (山西卷,圖略)
3.根據材料一,下列行為屬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項是(? ?) (江蘇蘇州卷)
A.會挽雕弓如滿月? ?B.直掛云帆濟滄海? ? C.誰持彩練當空舞? D.稚子敲針作釣鉤
【典例探究】
(四川遂寧卷)村長請小輝為村里即將建成的游客中心擬寫對聯。請你幫小輝補出上聯。
上聯:
下聯:東西南北齊助鄉村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擬寫對聯的能力。對聯的內容要緊扣“游客中心”,要聯系文中旅游給家鄉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有注意對聯講究字數相同、詞性相對、仄起平收的原則。結合下聯內容,“東西南北”四字名詞,上聯可對“花鳥蟲魚”或“春夏秋冬”;下聯的動詞性短語“齊助”,對應上聯相對應的位置可以是“笑迎”或“喜看”;下聯最后是主謂短語“鄉村興”,下聯對應的也應是主謂短語,可以對“賓客到”或“百花艷”;下聯的“興”是平聲字,而上聯尾字“到”或“艷”都是仄聲字。這樣上聯可以是“花鳥蟲魚笑迎賓客到”或“春夏秋冬喜看百花艷”。
參考答案:花鳥蟲魚笑迎賓客到? ?春夏秋冬喜看百花艷
(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卷)依據“材料五”,解說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做法,并為此擬寫一條標語。
答:
相關材料: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據測算,一輛每年在城市里行程達到2萬公里的大排量汽車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鹵素燈泡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機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內容及擬寫標語的能力。答題時,先讀懂材料五并明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并且通過數據看,汽車排放的最多。據此可以建議,因為汽車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潔能源汽車。擬寫標語時要注意突出話題,語言簡潔、具有宣傳和鼓動性。可以采用修辭手法增加感染力,或者化用詩詞、歌詞等讓其朗朗上口,達到宣傳目的。
答案:(1)解說做法:因為汽車的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或使用清潔能源汽車等。(2)標語:出門就開車,耗能有污染;出門多步行,健身又環保;少開車,多走路,減少污染空氣好;汽車尾氣漫天,好似戰火硝煙,倡導綠色出行,健康幸福無邊;綠色出行,你我共行。
【應考策略】
1.擬寫對聯。考生要了解其特點,一是字數相等,二是句式一致(即句子節奏形式,上下聯相對的句子應相同),三是詞性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此類推),四是結構相應(上下聯對應的詞或短語,最好是并列短語對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對偏正短語,依次類推,即它們結構上必須是一樣的),五是內容相關(上下聯內容必須是相關的,上下要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來共同表達一個主題)。
2.擬寫標語。考生首先要了解標語的特點,即簡潔,有號召力。其次,了解命題者給定的主題,既可以引用相關的詩句或者名言,也可以自擬,只要符合活動主題即可。一般而言,擬寫標語時還要注意:善于使用比喻、擬人、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標語生動形象。同時,為了增強宣傳效果,還要注重押韻,讀來易記易誦。語言表達上力求簡練通俗,結構簡潔醒目,既給人以視覺的整齊美,又便于記憶,加深印象。
四、提出建議措施
【考點解說】
為了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聯系生活的遷移能力、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建議措施類的題目悄然走紅。命題者往往要求考生結合文本內容,針對命題者提出的某個問題或者某種現象,結合自身的成長實際,提出明確的建議,或者指出具體的做法,提出對策方法。這類題綜合性、實踐性都很強,頗具創意。
【題型示例】
1.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就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給下列對象提出幾條合理建議,從而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湖南郴州卷)
2.佳佳想運用這三則材料,寫一篇題為“老人和數字化生活”的調查報告,但對三則材料使用的先后順序難以確定。請你提供建議,并說明理由。(江蘇揚州卷)
3.呵護青少年的睡眠“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共同發力”。請結合上面材料,提出具體的呵護措施。(四川眉山卷)
4.有同學認為,上文只呈現客觀事實,沒有體現作者的態度與傾向。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結合上文,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浙江湖州卷)
5. 如果要進一步發揮紅色旅游資源的社會價值,你有哪些建議?請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從硬件、文創、宣傳、服務四個角度中任選兩個角度簡要回答。(福建卷)
【典例探究】
(黑龍江綏化卷)由于天氣原因,你的同學李明感冒了,主要癥狀是咳嗽,請你運用材料二的知識給李明一些建議。
答:
相關材料:
咳嗽是感冒引發的常見癥狀之一。咳嗽是一種呼吸道變應性炎癥,是非常常見的癥狀,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咳嗽的煩惱,尤其是寒冬季節,很多老人、孩子和患者連門也不敢出,大大影響了生活質量。
咳嗽是呼吸道黏膜清除外界物質或黏液、分泌物的自身保護機制。有些人感冒后一直咳嗽,可以持續8周,甚至更長,這種咳嗽稱為感染后咳嗽。并不是因為呼吸道的感染性炎癥沒有被治愈,而是因為感冒損傷了呼吸道的黏膜,機體對外界刺激過于敏感所致。
咳嗽雖然是感冒常見病癥,也是人身體的保護性反應,但是對于咳嗽的治療若用藥不當,不僅不能止咳,反而會加重病情。人們自我藥療時選用止咳藥,存在濫用抗生素、一藥百治、用藥不及時、一咳嗽就用藥等幾方面的誤區。在正確用藥的同時,我們也應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可適當進食一些養陰生津之品,如梨、蓮子、銀耳及各種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同時也要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提出建議的能力。此題表面上屬于開放性試題,但不能脫離材料泛泛而談,而要依據材料內容提出相關建議,切忌天馬行空。具體來說,考生結合材料二第3段中的“人們自我藥療時選用止咳藥,存在濫用抗生素、一藥百治、用藥不及時、一咳嗽就用藥等幾方面的誤區”可知,感冒了要正確用藥;由第3段中的“可適當進食一些養陰生津之品”可知,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再根據“同時也要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可知,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考生據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①正確用藥;②加強飲食調護,注意食補養肺;③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④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應考策略】
這類題屬于開放類試題,考生作答時有章可循,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仔細審題,看題干是否明確要求依據哪一則材料(或哪幾則材料)進行回答,還要看其要求從哪個方面提建議,而后思考解決之道。
2.不同對象,不同問題,考生應該提出不同的針對性的建議、措施或者做法。即給予的答案,要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
3.考生要結合文本材料,提取其中關鍵性的詞(句),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的某個例子或者一種現象,談談自己的建議、措施或者做法,并且說明理由,做到有理有據,能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