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楠
詩人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道德素養僅僅是教育事業中的一部分,更要讓孩子敬畏生命,學會如何熱愛和保護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安全,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據統計,全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由于安全意識淡薄、心理素質差等原因而非正常死亡,由此可見,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汶川大地震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們,學生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心理素質和逃生技能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知道,青少年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涉及到億萬家庭的幸福。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也是終身教育。那么,如何加強生命安全教育,讓學生真正地養成一種自覺意識?如何讓生命安全教育日常化、普及化?如何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重新審視校園、城市乃至整個社會的學生安全問題,我深感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不斷地熏陶和影響,才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從內心形成一種真正的自覺。
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讓生命安全教育走進學生心靈。
有資料表明,一些中小學生內心存在失落、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種情緒累積一段時間便會產生對自己甚至對他人的一種負面行為。為了避免這種問題,首先,我們要開展思想品德課、心理課等,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敬畏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未來成為一個兼有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人。其次,我們要將道德文明標語和有關于生命與安全的警示語,貼到校園的大廳、走廊甚至是每一個角落里;在校園的每一個讀書角里放上思想道德教育的書籍和青少年安全教育的讀本,讓學生們在校園里隨時都能受到心理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最后,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室,更新設備,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專業、科學、耐心的心理指導,幫助解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并向家長及時地反映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讓每一位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并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生命安全教育課需從傳統型向多樣型轉變。
傳統的生命安全教育課主要是傳授有關人身安全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們知道遇到陌生人搭訕應該如何應對,當自己或他人受傷時如何自救和救助別人,遇到火災、地震等災害時怎樣逃生等等。而新時期的生命安全課程,需要我們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觀看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危險事件,讓學生們認識到生命的寶貴與安全的重要性;在生命安全教育課程中融入音樂、美術、故事等元素,用微課、動畫片等形式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主動關注生命與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生命安全教育課,要走出課本,拓展到課堂之外的具體活動中來。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有關安全知識的手抄報,并在各班走廊進行展覽宣傳,讓同學們互相欣賞,了解各種類型的安全注意事項和相關知識。其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題班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班會中可以表演小交警、消防員等舞蹈,學生們之間互相學習有關生命安全的知識點。編撰耳熟能詳的詩歌,讓學生們在校園中傳唱起來,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只有將安全教育真正地融入到日常行為規范和學生養成教育中,才能人人愛生命,人人重安全。
三、生命安全教育要以參與性學習為主,注重實踐體驗。
曾經在校園中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問題是“同學們更愿意接受哪種方式的安全知識教學”,只有百分之二十幾的學生選擇了課堂式教學,而將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選擇了實踐式教學。可見,除了對生命安全知識的理論學習之外,我們更應該注重實踐式的教學方法,以參與性的學習為主,能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可以將消防官兵請到校園中來,讓同學們觀看火災現場的視頻,并談論觀后感。為學生們講解火災的危害和正確的逃離方法,在操場中教會學生們如何使用滅火器材,并且進行模擬的防火、防震等演練,讓學生們合理運用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條不紊地逃離災害現場;帶領學生們走出校園參觀交通指揮中心,了解日常交通情況,并觀看交通事故視頻,警示學生注意交通安全,并請交通警察講解交通法規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們的安全意識;組織學生定期去勞動基地學習,參加與其身心相適應的勞動實踐活動,在勞動基地學習種菜的過程當中,了解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做到勞動教育與德育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三者相結合。通過實踐,能夠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學質量。
推進生命與安全教育課程改革,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生命與安全”課堂教育的時效性,使教師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應在每一次培訓和考試中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首先,在每學期期初開展有關生命與安全教育的相關培訓,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在培訓中掌握專業知識,使教師們將生命安全教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其次,通過師資培訓專門課程,培養擁有生命教育專長的教師,對通過培訓的教師進行資格認定,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網絡公開授課,提高家長的安全意識,讓家長也參與到生命安全教育之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實現家校共育。最后,在每學期期末,對教師掌握的生命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進行實踐練習與考核,在每一次的演練和考試中,提高對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視,時時刻刻將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心中。生命安全教育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在這些培訓考核中,激發教師自發地去探索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途徑,使教師擁有生命安全教育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以生命影響生命,使教育富有生命力,彰顯愛與責任的師德之魂。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匯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點滴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在和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之中,促進生命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建立安全、健康、充滿活力的校園環境,讓全校師生主動關注生命、健康與安全。生命寶貴,安全第一,愿學生們都能夠平安快樂地健康成長,愿我們的校園和社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