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瓊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部門也鼓勵教師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不斷地更新,不斷學習新型教學模式。而高中歷史這門學科就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好歷史這門課程即可以培養他們的文化底蘊,又能讓他們從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學到人生道理,找到屬于自己人生的方向。
關鍵詞:高中歷史;大單元整體化課堂教學模式;現狀;教學策略
歷史,簡稱“史”,它記錄了我國過去五千年上下所經歷的事件,它是一門綜合性,理論方面比較強的一門課程。歷史課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去歷史事件的同時,讓學生從中學習人生道理,以史為鑒,借古論今。而歷史教材由于所涉及時間長且跨度大,知識點比較分散,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并沒有將其真正吃透、理解,導致學生片面地理解歷史知識點。鑒于此,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時采用大單元整體化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整合課本知識點,讓其從點連成線,從線連成面,讓學生能夠吃透教材,真正理解歷史知識。因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和整體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展開論述。
一、分析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目前,隨著我國教師不斷改進自身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方式,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師仍然受到過去填鴨式教育的影響,在課堂只是單純地對課本知識點進行講解,忽視了知識點與背景的聯系,使得高中歷史知識點變得碎片化,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理解總結,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同時,對于剛剛升到高中的高一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邁入高中課堂,在此之前的初中歷史,一方面是由于課時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歷史知識點,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對重點知識進行勾畫,并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背誦,這就導致了歷史的學習沒有絲毫的連貫性,另一方面,學生正處于貪玩搗蛋的年齡,歷史知識過于零碎,教師又沒有改進教學使得課堂氛圍枯燥,單一,學生自然無法提起對歷史的興趣。
二、探究高中歷史大單元整體化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2.1 以問題為線索,聯系單元整體背景
歷史科目在高中的學習中所占比例并不小,相對于語文嚴謹性更強,容不得學生犯錯,而歷史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又比較瑣碎,對于學生來說,需要記憶和背誦的內容就更多。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在課堂上不愿意抬頭聽講,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鑒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改進教學方法,授課時聯系歷史大單元的整體背景,以問題為線索,提升課堂氛圍的活躍度,幫助學生聯系歷史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高效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時,教師可以在授課前根據單元內容向學生提問一些問題,如為什么會有鴉片戰爭的出現呢?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什么呢?鴉片戰爭給國家帶來了什么影響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單元內容,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從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答案時聯系到本單元本身的背景,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歷史事件。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通過給學生觀看一些視頻、文獻加深學生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引導學生從整體時代背景進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聯系起來,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外,在授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并以此舉辦一個小競賽,看誰總結的知識結構更好,誰總結的更加全面,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單元知識點之間地聯系,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
2.2 改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教師應擺脫曾經死板的應試教育給自身帶來的影響,繼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基礎推進新型教學模式,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熟練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并將其進行整合、分析,設計豐富教學環節,布置適合學生水平課后作業,從多方面幫助學生構建具有個人特色的知識框架。此外,教師也應該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布置時應注意不要將知識點分裂,而是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從而讓學生建立起各個單元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講解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提前在網絡上下載與抗日戰爭有關的紀錄片,帶領學生進行觀看,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整體背景進行思考,之后可以讓學生組織語言并上臺發言,講述自己從中的收獲。在講解完教材之后,教師也應及時地布置課后作業,如通過學習抗日戰爭,我們從中學習到了什么?在作業中減少客觀題目的比例,增加主觀題目的比例,鼓勵學生不斷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從單元整體背景思考的邏輯思維,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和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將每個大單元之間的知識進行整合、總結其中之間的聯系并基于此展開歷史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歷史不光是為了提高成績,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鑒于此,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推進大單元整體化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將大單元之中的知識進行聯系,使得歷史知識從碎片變成整體,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袁清梅.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2):133-134.
[2]宇欣亮.高中歷史單元整體學習理念與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