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成材與成功,是人人向往的事;成功與成材的標準,卻是見仁見智。有人視考分為成材的標準,獲取高分便是成功者的標志;有人視學歷為成材的依據,高學歷、高學位才是成功者的標配。作為一名將要跨入大學校門的高三學生,你對成材與成功的內涵有怎樣的理解?對成材與成功的關系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作文,談談你對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這是一篇“關系型”材料作文。寫好這篇作文并不難,關鍵是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正確理解“成材”與“成功”的含義。命題材料中引用的那些觀點基本都是社會上或學校里流行的功利色彩濃厚的“簡單粗暴”的觀點,我們對此需要有一個辯證的認識。“成材”的真正含義應該是擁有對社會有用、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技能,而“成功”則應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又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分數和學歷,可以作為“成材”評定的一種依據,但絕不是唯一標準。而“成功”的考量則更是需要一個復雜的評價體系,而且因人而異,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實現了人生價值,對社會作出了貢獻。
二是理清“成材”與“成功”的關系?!俺刹摹迸c“成功”應該是一種條件關系,即“成材”是“成功”的前提,因為一個人只有“成材”,才更容易“成功”,但是這種“成材”并不是憑一次考試成績、一張畢業證書決定的,而應具有真正的才能。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才能為人類、為社會作貢獻,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取得成功。
三是要能聯系社會現實,批評當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不甚正確的人才觀和功利化的成功觀,闡述正確的、具有積極意義的觀點,并能借助一些真實典型的實例支撐自己的觀點,通過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力求使自己的作文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佳作點評】
矯正成材觀,功到自然成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 乘安琪
每年的6月,在中國的大地上,都會上演一場堪稱慘烈的“智力大比拼”——這便是世界上參與者最多、牽涉面最廣、關注度最高的高考。當最后一場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我們會看到多少家長一臉期待、急不可耐地沖著孩子問長問短:題難不難?考得如何?再看看孩子們,一個個猶如沖出牢籠的小鳥,推開家長,歡呼雀躍,更有甚者干脆撕碎課本,甩掉書包……沒有人去想這場考試的結果如何,此刻的他們只有一種心情——盡情釋放!
每當看到這年復一年都會在全國各地每個考場外循環播放的“激情劇”,人們內心深處會油然生出一種疑問:我們的考生到底怎么了?何等沉重的壓力讓他們需要如此發泄?
我無意在這里評價我們的高考制度——它本身無可厚非,到目前為止,它仍是最為公正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我更不忍心非議那些深受教師、家長、社會“三座大山”壓迫甚至壓榨的考生,他們始終都處于被引導、被教育甚至被強迫就范的地位。關鍵還在于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的家長在對“成材”和“成功”的認知上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成功”一詞在許多人的詞典上的含義最后被濃縮到了一個核心——“成材”。而依照廣大家長的測定標準,“成材”與否完全只憑文化成績來考量,而對文化成績最具權威的評測便是高考。如此一步步推演下來,高考也就成了“成材”與“成功”的試金石。高考勝出,則功成名就;高考失利,便身敗名裂。在如此“成功理念”的主導下,一切與高考相關的話題自然就成了全社會最敏感的話題,而一切與高考相關的壓力最終都累積到了考生的肩頭。一旦卸去了這日積月累層層加碼的壓力,考生身上瞬間爆發出那種“井噴式”的釋放與發泄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對學生來說,欲求取得“成功”,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便是“成材”,而“材”的意義絕不等于“小鎮做題家”卷面上的考分,亦非“人造神童”收羅的證書,而是自己的一技之長和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極致的本領;第二步便是善于發現和尋找一切機遇,將自己的能力和本領施展于最適合自己的事業中,從而打開一片真正屬于自己的天空。當然,一個人也許不能成材,但一定要成人,要活得身心愉悅,活得光明磊落,活得“人畜無害”,這是人之為人的基本要求,實際上也是最重要的成功。一個人倘若不懂得做人的本分,沒有正確的三觀,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就算他“成材”了,也難以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益處,難以走遠。這樣的人不僅算不得“成功”,甚至可以說是人生最大的失敗者。君不見社會上那些高智商、高學歷、高職位的“三高人才”中因三觀不正而誤入歧途甚至墮入深淵者,誰會承認他們是真正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由此看來,一個人要想“成功”,先得“成材”;欲求“成材”,先得正確理解“材”的含義,不致在“成材”的過程中跑偏。而在追求“成材”和“成功”的同時,還不能忘了“成人”,只盯著“成材”“成功”而忽視“成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孩子“成人”是最重要的,以此為根基,一個人才能在“成材”和“成功”的道路上行得正,走得遠。
【得分要點】
一、文章緊扣主題而又突出重點,重點對“成材”之“材”作出富有新意的詮釋,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時聯系“小鎮做題家”和“人造神童”等社會熱點新聞作出評議。
二、善于拓寬文章主旨,使論述更全面。文章后半部分在“成材”與“成功”外加入了對“成人”的分析,強調“成材”“成功”誠可貴,但“成人”價更高,發人深省。
三、開頭的引題意味深長,引人入勝,能從典型的社會現象中發現問題,目光敏銳;結尾的總結很到位,強調了“成材”的要義、成材和成功的前提,三者關系理得很順。
成材與成功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 冷雨婷2D53453F-AB58-405C-94D1-B69E72447833
成材,是一種抽絲剝繭;成功,是一場破繭成蝶。
成材,就像一粒種子從破土而出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面對一場場突如其來的風霜雨雪和難以承受的酷熱嚴寒;需要在暗夜中獨自咀嚼屬于個人的苦樂悲歡,然后在陽光下緩慢拔節,在雨露中挺拔強健。歲月的刻刀將我們雕琢得德才兼備,而后成為構建一座座成功大廈的梁椽。而成功,是我們永不停息為之奮斗的目標,是我們一生仰望的高地。
紀德在《窄門》中說過:“沒有進步的狀態,不管多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展的快樂,我嗤之以鼻。”我想,成材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功利化的“成為棟梁”,更在于品嘗人生進步與進展過程中的幸福和快樂。第一次的蹣跚學步與牙牙學語,第一次的歡笑與痛哭,第一次會說“謝謝你”與“沒關系”,第一次會唱一支兒歌背一首唐詩……這些都是成長烙在我們人生軌跡上的點點印記,都是成材與成功的伏筆和鋪墊。
成材是一種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般潛移默化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我們在成材的路上永不懈怠,總會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會發現自己已經登上了成功之巔。
似乎很難給成功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因為成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其意義不盡相同。而每一個個體就好比夜幕上的繁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璀璨。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于世人而言,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典范。但是,誰又能說魯迅、聞一多、梁實秋就不成功呢——盡管他們身上少了諾貝爾獎籠罩下的五色光環。人們總認為成功當如喬布斯,開創了信息時代的先河,改變了世界;成功當如梅西,在競技場上光耀萬丈,颯爽英姿。在這些人看來,成功似乎便意味著功成名就,至尊至榮。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讀,其實成功藏匿在一些更為細小的方面——成功是史鐵生經過思想抗爭后活下來的那份執著與勇氣,是鐘南山面對疫情舍生忘死最美逆行的那份大愛與無畏,是張桂梅省吃儉用救助失學女童的那份純樸善良……
其實,成功近在咫尺,就在你我身邊。簡言之,成功就是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正如海明威所言:“優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背晒σ嗍侨绱?。
人們或許會問:“成材是一種以成功為目的地的旅行吧?”其實不然。我以為,所謂“成功”,不過只是人生路途中的一座座驛站。走進驛站,讓你回顧走過的路,更明確未來的方向,然后,依舊身在旅途,依然追求進步與發展。
紅學癡儒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風燭殘年仍筆耕不輟;居里夫人將皇家獎章作為孩子的玩具,而后再奪桂冠;莫言更是喊出“是時候回到書桌前寫出好作品了”!人若不在不斷進步中磨礪自已,即便偶獲成功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只有不斷登高,才會不斷收獲絕美風景。
當我們垂垂老矣,當我們行將就木,驀然回首,會發現我們在追求成材的過程中總是收獲著點點滴滴的成功;我們取得每一次成功的時候,我們生命的材質又添加了一圈年輪!
【得分要點】
一、文章通過一個個精妙的比喻,將“成材”與“成功”及其相互關系闡釋得形象生動又富含哲理。在議論文中適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可使文章飽含理趣,又深入淺出。
二、文章對成材的意義的分析富有新意,對成功的解讀亦見深度。成材不僅是變得“有用”,也是品嘗進步的快樂;成功不僅僅是大家的功成名就,亦是各個生命自由綻放。
三、文章層次清晰,結構井然,內容豐富。對概念的形象闡釋、對二者關系的剖析、對論據的選擇、對論證手法的運用都恰到好處。文章語言優美凝練,有散文詩的特點。
(224005 ?江蘇省鹽城市景山中學)2D53453F-AB58-405C-94D1-B69E7244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