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剛上映就驚艷四座,票房業績更是一飛沖天。片中的人物出自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青年編導餃子將這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進行了富有現代意義和人情味的改編,沒有了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的凄絕,代之以“打破人心中的成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大快人心。《哪吒》從邊緣走向中央,從點映成為爆款,一路火花帶閃電,點燃觀影熱潮。
故事公式
有人說,世界屬于會講故事的人,他們用故事影響他人,然后影響世界。那么如何寫出好故事呢?許榮哲在他的《小說課II:偷故事的人》中道出了寫故事的訣竅——“故事的公式”。不管是小說、電影,還是漫畫,它們的核心都是故事,大部分都有類似的戲劇結構,都可以用這七個問題簡化的公式來驗證。
第一個問題:主人公的目標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他的阻礙是什么?
第三個問題:他如何努力?
第四個問題:結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結果)
第五個問題:如果結果不理想,代表努力無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變這一切嗎?
第六個問題:意外發生,情節會如何“轉彎”?
第七個問題: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個問題簡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標? ?2.阻礙? ?3.努力? ?4.結果? ?5.意外? ?6.轉折? ?7.結局
我們拿《哪吒》來驗證一下。
目標:哪吒渴望被認同。
阻礙:因為魔丸轉世的身份,他遭到了陳塘關百姓的歧視、排斥、嘲笑和敵對。
努力:父親(李靖)說了善意的謊言,告知他是靈珠轉世,哪吒同意向太乙真人學習,并想讓百姓刮目相看。哪吒和敖丙一起趕走海夜叉,救下小女孩。
結果:哪吒救小女孩時不慎燒毀村莊,不但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反而遭到百姓誤解和圍攻。
意外:誤會解除,李靖請百姓參加哪吒生辰會。申公豹告知哪吒的魔丸命運,哪吒脫離乾坤圈,魔性爆發。敖丙身份暴露,企圖埋掉陳塘關。
轉折:哪吒得知父親為了救他寧愿舍棄生命,被深深感動。轉而和敖丙大戰,守護陳塘關。
結局:敖丙被哪吒的不殺之恩感動,和哪吒一起對抗天雷,最終雖然身死,但魂魄還在。
無獨有偶,《西游記》中的“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也可以用這個公式來驗證。
目標: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只能靠芭蕉扇才能扇滅,所以孫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
阻礙:鐵扇公主因上次紅孩兒想吃唐僧肉被觀音收走而痛恨悟空,所以不肯借芭蕉扇。
努力:悟空初次借扇,被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五萬四千里外。悟空變成一只小蟲,進入公主肚中,拳打腳踢,來回翻騰。
結果:公主腹中疼難忍,答應借扇,結果借的是一把假扇子。
意外:悟空二次來借扇,悟空變成牛魔王模樣,騙得真扇,卻被牛魔王所變的豬八戒奪回。
轉折:第三次來借扇,悟空得到了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戰,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現出原形。
結局:用芭蕉扇扇滅山火,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取經。
“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只是《西游記》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仔細的讀者會發現其實《西游記》中的其他獨立的小故事也具備了這“七個問題”。整體來看,《西游記》整體的故事線也符合這個故事公式:目標是西天取經,取經路上遇到各種阻礙,克服重重阻礙努力取經,努力的結果往往先遭遇失敗,遭遇意外事件,卻又柳暗花明有轉機,結局是最后取得真經。
外國小說也能用這個公式去驗證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來看看安徒生的《美人魚》是怎么樣用七個問題來說故事的。
目標:美人魚渴望跟王子在一起。
阻礙:人和魚不是同類,魚尾成為阻礙。
努力:尋求巫婆的幫助。巫婆說需要用美人魚的美妙的聲音來換,并且當尾巴變成腿的時候,走起路來會像刀割一樣疼痛。如果王子與別人結婚,美人魚將會化成泡沫而死。美人魚還是決定換。
結果:美人魚變成人,王子將她帶回城堡。
意外:有一天王子和美人魚說,他終于找到了當初在海面上救他的人——鄰國公主。王子誤認,美人魚因失去聲音,無法辯駁。
轉折:美人魚的姐姐求巫婆,用頭發換來匕首,只要殺死王子,將王子的血涂在腳上就可以變回人魚。否則明天一早,美人魚將變成泡沫死去。
結局:美人魚下定了決心,準備趁王子熟睡時殺了王子,可是怎么也下不了手。黎明時,美人魚最終變成了泡沫。
“七個問題”的公式像一條串連故事的線,目標=因為;阻礙=但是;努力+結果=所以;意外+轉折=但是;結局=所以。如果你將這條故事線畫出來的話,將是一條跌宕起伏的曲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寫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確實如此,一覽無遺,缺少韻味的文章,誰又會喜歡呢?用上這個簡便易行的故事公式,就能快速構思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學生習作
靜心體會
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 ? ?吳彥姿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和煦的秋陽溫柔地鋪灑在宣紙上,秋風帶著桂花的芳香吹進我的書房,香氣直透毫端。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最后一捺提離紙面,我緩緩擱下手中的筆,紙上呈出的“永”字平和簡遠,一如我此時的心境。
我自幼好動,媽媽為了磨練我的心性,早在三年級的暑假便送我上書法班。剛接觸軟筆書法時欣喜若狂,看著《蘭亭集序》,手不由自主地跟著比劃,不禁心向往之,異想天開地思忖著自己也能很快練到這樣水平。一室的翰墨凝香中,一位目光清澈如水,白衣翩翩似仙的女老師向我介紹筆、墨、紙、硯和墻上掛著的《蘭亭集序》。我被行云流水、瀟灑飄逸的字跡深深吸引,感嘆于這幅作品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可謂文質兼美,形神兼備,就這樣悄然埋下一顆書法夢的種子。2D53453F-AB58-405C-94D1-B69E72447833
老師提筆在宣紙上書寫起來,點如鳥之翻然側下,鉤如長空之新月,提如策馬之用鞭,羊毫在宣紙上自如穿梭,筆走龍蛇之間,一個 “永”字宛若一個舞著水袖跳著驚鴻舞的女子,瀟灑流麗,優美動人。我躍躍欲試,拿起毛筆依照老師的范例,也寫了一個“永”字。誰知,之后的一個月全都在練習“永”字八法,我高漲的熱情漸漸被反復的練習消磨殆盡。一成不變的黑白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點豎橫撇捺的反復操練成功擊敗了我的耐性。心理不耐煩地想:“光第一個字就要練一個多月,那練完《蘭亭集序》豈不是猴年馬月!”老師似乎看出了我內心的浮躁,笑著說:“練了兩小時了,我帶你去院子里看荷花。”我高興地叫起來,像一只掙脫牢籠的小鳥飛奔出去。
時值盛夏,荷葉田田,朵朵荷花嬌如顫。老師微笑著說:“一個荷花池,第一天荷花開放得很少,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那么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我毫不猶豫地回答:“15天。”“錯,是第29天。也就是說最后一天荷花就從前一天的一半,開滿了整個池子!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淀。打好堅實的基礎是最關鍵的!”
我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永”字八法是學習書法筆畫的基礎法則,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厚積薄發。我突然想起了達·芬奇的老師剛開始不讓他畫別的,就讓他不斷地畫雞蛋。同一顆雞蛋擺放的方位不同,自然光線、角度等都不盡相同。無論“永字八法”也好,畫雞蛋也罷,二者都涵蓋了各自領域的基本要素。
一股對書法的熱情重新涌上心頭,我飛奔回書房,撫平紙面,平心靜氣,提筆練習“永”字,此時看到的字就已不是簡單的一個字,而是一個完美的結構,一個充滿線條感的畫。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
點評:小作者的目標是練好毛筆字,遇到的阻礙是好動浮躁的特點,媽媽為了磨煉“我”的心性,送“我”去書法班學習書法,“我”也被行云流水的字所吸引,對練書法心向往之。一開始努力地練習“永”字,但練了一段時間,當初的熱情減退。老師帶我去看荷花,跟“我”講了荷花定律,讓“我”明白夯實基礎的重要性。文章的轉折是“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靜心體會,認真練習,最后的結局終于書法精進。文章思路清晰,情節一波三折,通過寫了自己練習書法的故事,表達了靜心是做好事情的先決條件,夯實基礎才能厚積薄發的道理。在行文中,適當融入了書法的術語,體現了專業性,“永字八法”和“達·芬奇的雞蛋”的經典故事的融合,體現了書畫同源,從中能看出小作者無論是對成長還是藝術都有自己的感悟。
(200433 ?上海市復旦大學第二附屬中學)2D53453F-AB58-405C-94D1-B69E7244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