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汝冰 黃吉慶
摘要:農業產業化已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家庭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將永遠不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廣泛實施將是中國農業生產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和改革步伐不斷推進,使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得到發展,成為新時期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對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農業;發展;影響
1、農業合作對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影響
1.1鞏固農民市場地位,提高農民生產收入
當前,“農業、農村和農民”這個話題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而農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者。全面提高農民生產收入,構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十分重要。過去,在傳統的農業發展市場中,大多數農民在一個農場生產,這很容易被市場相關部門忽視。因此,農民的市場地位逐漸降低,導致相關權益缺乏有效保護。在這個階段,農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訓由農業經濟組織組織的工人,有效地維持農民在市場發展中的地位,并進一步降低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承受風險的能力。為了提高農民的生產收入,穩定農民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因素,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大改善。
1.2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貢獻
目前,農業生產管理缺乏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業合作社是所有農民自愿參加的組織。所有相關管理機構都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意見,盡可能避免各種決策失誤。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我國當前的農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農民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了農民自身的思想觀念,提高了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1.3促進農業發展市場的擴大
農村經濟組織正在打破過去農民進入市場的弱勢現象,全面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有效提高自身競爭力。此外,通過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組織,可以實現生產技術和各種資源的共享,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有效提高農業競爭力,更好地促進農業整體發展。
1.4為新時期和諧農村的發展和建設做出貢獻
在有效管理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以人為本,注重農民自身的發展。通過建立分散的勞動生產格局,農民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分析生產資料,既可以避免各種風險,又可以避免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各種不必要的矛盾。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幫助下,這些矛盾可以有效地消除。還可以使農民集中起來,在生產中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讓農民感受到更多的歸屬感和農業組織政策的良性互動,提高相互監督和守法意識,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局面,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2、增強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運行效率的建議分析
2.1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實際運行管理過程中不能全部按照原有的成功模式進行運營,需要根據不同地區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綜合性總結農業發展的基本概況,找尋農業發展過程存在的不足之處,總結相關地區實踐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功的案例,結合農業發展的具體要求提出具體的規劃設計,使得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能夠穩步運行。
2.2完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運行準則
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較快,在農業經濟活動發展中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需要借助相關法律規范來進行約束管理,這也是明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規范,能夠使得農村經濟組織的實際發展得到有效維護。此外,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對經濟組織中各個部門的職能進行明確分類,避免職能出現交互混亂的局面,導致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受到限制。只有將各個部門的自身職能進行充分展示才能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全面進步。
2.3政府部門要給予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更大支持
針對當前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來說,地方政府部門需要對其給予相應的重視,政府部門要根據農業合作組織以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不斷轉變自身職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發展秩序,以此來提升農業合作經濟的組織服務效率。對于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需要從國家法律的角度來進行管理,使得組織的各項活動能夠依法運行。
3、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
3.1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農業市場的發展
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一農產品的交易量日益增加。分散的小農無法根據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也無法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因此,發展農業市場,農民合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可以在合作框架下整合農民的個人資源,改變交易中的弱勢地位,解決市場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支出,提高市場效率。外國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任何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農業都有合作經濟組織,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不僅表現在內部雙層管理和市場運行效率的提高上,也表現在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上。根據相關數據,合作社的產值已經占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10%-20%。瑞典大約75%的農產品通過合作社銷售,居民消費的1/3到1/2的食品由農業合作社的企業加工和生產。
3.2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在大規模農業市場的前提下,無論個體農戶的經營規模有多大,在大規模農業市場交易中交易量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他們在交易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然而,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有利于提高農民作為市場主體的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強勢主體對農民利益的侵犯,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有助于農民分享生產、加工和流通中的利潤,而且有助于降低農業生產和交易成本,提高他們抵御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個體農民的自愿結合,根據獨立的勞動、管理和民主管理方法,使用共同的生產資料生產和管理農產品。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不僅促進了大型農業機械和設備的使用,還促進了先進農業技術的實施。
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能夠使農業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對于促進地區農業經濟以及提高農民的自身收入具有重要影響,當前我國許多地區都建立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隨著農業的全面發展,各個組織的實際建設規模在不斷擴大。從現行的組織運行情況來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為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蔣康穆,王學林.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的階段劃分及其相關措施[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8):44-48.
[2]劉勁松.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主體模式及治理機制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20):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