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鵬程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礦業公司需要增加產量。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大面積開采影響礦山地質環境,不僅造成礦產資源浪費,而且對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產生重大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礦區的環境問題逐漸顯現。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各級政府和部門開展了針對性強礦區生態改造整治工作。
關鍵詞:礦產;地質災害;保護和治理;整治
1、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特點
采礦地質環境問題的主要誘發因素是與礦產類型和開發方法密切相關的采礦活動,以及礦區地質背景、氣象、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地質環境問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采空區塌陷區、露天采場、地表和礦坑破壞了原有地貌。工業場地、隧道出口、礦山運輸道路、露天礦表土剝離和采礦過程中的棄土渣沉積對土地利用和破壞有嚴重影響;采礦活動可能導致地質災害;含水層結構被破壞,廢水和廢渣的排放對水環境產生影響。
一種采礦歷史環境問題往往是采礦、采礦等各種活動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誘發因素很多。此外,一些地質環境問題也表現出重復原地復發的特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與礦山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不同地質環境背景下的地質環境問題特征不同,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中低山區,土壤崩塌和土壤開裂主要發生在地下礦區。礦山歷史環境問題主要發生在礦山生產現場及周邊地區,直接威脅到礦山現場的安全、工作條件及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礦業環境問題不僅造成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而且破壞了人類的生態環境。礦山環境污染的延遲和累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更為深遠,因此礦山關閉后,影響將持續很長時間。
2、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我國現有的礦業歷史環境保護法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要結合實踐經驗和我國礦業史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礦業史環境管理體系。為了全面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實施有效保護,政府必須制定礦山環境管理和保護法,明確規定礦山在開采過程中的行為。同時,應設立專門的礦山環境管理監督和執法部門,對整個采礦過程進行有效監控。一旦發現對地質環境有負面影響的施工行為,地質環境監測執法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進行相應處理,以避免對地質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和地質災害。為了全面貫徹執行法律法規,政府和企業應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政府主導的管理模式,積極參與礦業企業,充分認識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認真履行礦業公司在政府監督管理全過程中保護環境的責任,堅持礦業公司在礦山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實現“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保護”的原則,將地質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資源開采的全過程,有效減少開采對地質環境的破壞。
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第一位,充分融入國家未來的經濟、文化和生態建設,承認中華民族的強大崛起。然而,如果我們想在未來實現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目標,環境保護部門首先應該能夠促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控制。對西北地區的荒漠化,要制定更加具體的治理規劃,加大對西北地區的投入,增加森林綠地面積,節約水資源,同時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社會的穩定發展。最后,要把資源消耗效率和對周圍環境的破壞程度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體系,共同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盡早制定技術調查計劃可以改善調查活動的順序和數據收集結果的完整性。在巖土工程勘察設計階段,施工單位必須指定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人員參與水文地質勘察,并將勘察區域劃分為多個勘察區,以區域統計的形式完成勘察任務。此外,在具體勘察過程中,還應做好作業區周圍水文環境的勘察工作,合理評估周圍水文條件對該區域巖土工程建設活動發展的影響,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確保區域建設活動的順利進行。
礦山環境地質保護是一個專業性強、聯系多、復雜的綜合性廠房,對施工技術和熟練工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斷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結合我國現有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技術,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體系。同時,不斷改進采礦技術,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深入實施提供有力的設備保障。第二,專業技術人才在地質環境保護中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為了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幫助保護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我們可以吸引更多條件優越的優秀人才,建立一支專業、高素質的綜合性優秀團隊。只有確保先進技術與專業人才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水平,實現中國礦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建立綜合評價服務體系,可以提高水文地質調查資料的應用價值,為巖土工程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參考。在調查的早期階段,技術人員應明確這一次的分析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同時,借助相關分析技術對區域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客觀分析,明確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預防和應急處理措施,完善巖土工程后續施工活動的順序。
結語
在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時,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合理管理和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同時,礦產資源需要不斷提高開采技術的進步,以更好地減少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于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9(05):278+280
[2]王瑞,段軍鑫.咸陽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形勢分析[J].地下水,2019,41(02):103-104.
[3]劉軍,王壽成,楊自安,徐國端,于長珠,鄒林,宋亞新.河北張家口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生態修復治理對策[J].礦產勘查,2019,10(02):370-377.
[4]汪民.在2015年度全國地質環境管理暨礦山復綠行動現場會上的講話[J].國土資源通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