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軍
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技術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新課程改革之后在高中階段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和平臺。為此,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這門課程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高度關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運用,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加快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順利完成這門學科的教學任務,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就從通用技術課開設的意義、現階段通用技術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推進通用技術教育工作的對策三個層面進行深入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階段;通用技術;教學方法
引言
在素質教育這個大背景之下,通用技術教育逐漸受到廣大群體的重視,成為了高中課程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這門課程的特點來看,它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緊密相聯的學科,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對學生探究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勇敢地面對學習活動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而且,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扮演的角色,要加強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更新教學理念,找到適合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實現關注成績向關注素質與能力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學生取得更全面的發展。
一、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進行挑選教學案例
技術實踐往往來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術活動都能在生產活動和生活實踐中實現。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上,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直觀的為學生展示通用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業中的廣泛運用,借助新興技術為載體完成案例的呈現和分析,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充滿期待,順利打開教學工作的大門[1]。
例如,在講解到高中通用技術中《技術的發展》這節課程的知識點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借助“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這個故事為突破口,為學生講解計算機的出現為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作用,并且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臺積分計算機與現在我們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幫助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主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接下來,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要求學生思考“通信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這個問題,在學生主動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幫助其主動分析生活案例,找到這門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其提供在“做中學”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完成案例理論的內化。
二、利用信息檔案完成對學生的個別輔導
通用技術作為高中階段新出現的一門學科,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差異,在學習中容易出現嚴重的分化。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學生檔案袋的建設,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完成個別輔導,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通用技術課程中扮演的角色[2]。
例如,在學習到高中通用技術“產品說明書及其編寫”相關的知識時,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很難幫助學生對編寫產品說明書的步驟有深刻的了解,更無法準確完成產品說明書的編寫。在這節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以教材為依據帶領學生分析產品說明書的構成要素,并且找到某一個產品說明書,帶領學生了解說明書編寫的過程。在這之后,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搜集一篇“車載音響”的電子產品說明書的編寫,在其中明確說明書的編寫步驟及注意事項,講清楚產品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小故障產生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要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點撥和指導,采用小組輔導、個別輔導多種方式提供專業化的幫助,注重對技術和方法的指導,防止學生一錯再錯,快速化解學生的疑惑。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就會對通用技術產生更深刻的認知,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并且靈活運用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確保通用技術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發揮最大的價值。
三、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優化評價方案的設計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突出的學科,這也就決定了這一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確保學生靈活運用技術解決生活問題。為此,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準確的評價,并且在信息技術中借助圖表、數據等功能完成直觀的展示,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例如,在完成高中通用技術《服裝及其設計》一課的教學任務之后,由于這節課程的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學好這門課程的知識點就能更好地服務于日常生活,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群體靈活地完成電子設備的操作,感受通用技術的魅力。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之后,教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之后,教師更要利用信息技術為載體優化評價模式的設計,以一些圖標準確的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在精準的數據中為其呈現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引學生主動改正,不斷完善自我。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用技術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成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貢獻作用,但由于這門學科起步相對比較晚,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善。為此,高中階段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這門學科特點的研究,結合信息技術在時代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找到二者之間的結合點,為學生傳授通用技術相關的學科理論,并且,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提高這門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訓練學生的學科技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就能讓通用技術課程展現出自身的光彩,推動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盛康.試論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性教學策略[D].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5):99
[2]鄭明希.基于科學素質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