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星銘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基層消防治理工作是應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的基礎,更體現著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設能力,是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基層消防治理;工作探究
一、基層消防治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
1.鄉鎮農村火災形勢嚴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在城鄉人口方面,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8萬人,占36.11%。綜合全國火災情況來看,2021年上半年,鄉鎮農村火災21.8萬起,占火災總量的56.9%,比去年同期上升50.4%,高于39.7%的總體升幅,暴露出基層火災防御能力薄弱等問題。
2.火災隱患面廣量大
農村建筑長期處于監管的盲區空白,多數鄉鎮企業采用農村自建或者租賃(購買)自建房做臨時廠房、庫房,多為磚木或土木結構,普遍存在房屋隨意加層、改建和擴建問題,建筑消防設施不齊全,建筑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不足,“九小場所”、“群租房”、“三合一”現象突出。
3.基層公共消防基礎薄弱
鄉鎮農村消防規劃和建設還比較滯后,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一些鄉鎮消防專項規劃尚未實現全覆蓋,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力量不充足、消防水源保障不到位等問題較為突出。多數鄉鎮地區遠超消防站轄區7平方公里的標準要求,無市政消火栓管網,天然水源利用率普遍較低,專職消防隊未按照《專職消防隊建設標準》進行建設,消防救援能力亟待提高。
4.基層消防安全監管不到位
部分地區消防工作還沒有真正納入基層政權的重要工作內容,沒有按要求建立有效的消防工作協調機制,消防工作責任難以落實到基層末端。基層派出所管轄范圍廣,工作任務重,警力有限,很難把監督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加之受消防體制改革的影響,派出所抓消防工作的質效明顯弱化;基層安監站開展消防工作的職責、任務、標準尚不明確,人員力量等方面也遠跟不上。
二、基層消防治理工作的一些探索
近幾年,全國各地在基層消防治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政策出臺,廣西頒布實施《木結構房屋連片村寨消防安全規范》地方標準;湖南出臺《農村消防安全管理若干規定》;江蘇省政府專門召開加強全省基層消防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出臺政府規章《江蘇省政府專職消防隊伍管理辦法》并下發《關于加強和規范公安派出所消防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二是壓實基層責任,廣西珠海市在鄉鎮成立消防救援分局;重慶消防救援機構與派出所簽訂《行政執法委托協議書》;河南睢縣成立事業編的消防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無錫、蘇州分別建立基層消防安全管理“12345”工作機制、消防安全“331”治理機制。三是夯實基礎建設,廣西桂林市將消防基礎設施與能源、水電建設同步實施;吉林德惠市依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消防取水口;江蘇出臺政府規章《江蘇省農村消防管理辦法》。四是加強隊站建設,北京西城區建成小型消防站縮小保護面積;海南推進老城區小型消防站建設;山東濟南市委托第三方機構組建社區應急救援站。五是強化排查整治,江西解決消防員從事執法工作合法性等問題;廣東委托第三方參與火災隱患重點地區評估驗收;重慶將部分消防行政權力委托給鄉鎮街道。六是開展宣傳培訓,新疆設立消防宣傳服務室、消防教育體驗活動室;廣西河池市開展送書、送公益電影、送消防器材等活動;貴州實施家庭宣傳工程。七是加大考評力度,安徽滁州市將消防工作納入鄉鎮年度基礎考評內容;北京、重慶、江西開展火災事故責任倒查;廣西桂林市建立消防安全責任人崗前培訓考核機制。
三、基層消防治理工作的建議
基層消防治理工作是打通消防救援工作末端的“最后一公里”,是消防救援工作的“底板工程”。要著力在頂層設計、責任落實、基礎工作、力量建設4個方面狠下功夫。
1.頂層設計要抓緊出臺、便于執行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兩個政策文件,新修訂《消防法》時對鄉鎮、農村消防治理工作更加深入調研,明確各項具體要求。國家民政、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應急管理、公安等有關部門抓緊出臺扶持農村消防建設新措施,加快推進各項法律修訂、規劃編制、政策創制任務,為基層消防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消防責任要專職負責、層層壓實
健全消防安全委員會組織架構,配備行政編制人員作為專職消防工作人員(消防專員),實體化運行消委會辦公室,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工作規則,健全工作制度,確保消防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進一步完善“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體系,村(居)委會要成立消防安全小組,制定村民防火公約等消防安全制度,建立消防工作檔案,將農村消防工作做實做細;定期召開消委辦工作例會,“派單式”下發工作任務及要求。
3.基礎工作要借勢借力、疏導結合
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科學編制鄉鎮、農村消防規劃,把消防安全布局、防火間距、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設施與村鎮水利、通信、農電、道路建設與改造等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從源頭上減少先天性隱患;建立農村火災重點防控體系,分層次、分系統、分區域開展火災風險評估,摸清火災風險點。
4.力量建設要互動聯合、資源共享
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因地制宜,采取“中心站+衛星站+微型站”方式整體布局,相關園區、重點鎮設置中心站,鄉鎮行政區內設置衛星站,村設置微型站,建立鄉鎮消防聯防互動機制。優先挑選從本地退役或本地籍的退役消防員(長)擔任街鎮消防專員,由其擔任政府專職隊政治指導員或副隊長,探索“兩專融合”,拓展“一隊多能”,使之成為“家門口”的消防站、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參考文獻:
[1]寧振華.新形勢下對消防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S1):26-29.
[2]王彥平.新形勢下對消防治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消防界(電子版),2019,5(23):64+66.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