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作為具有百年光榮歷史的國有企業——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工業)黨委認真學習領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四史”宣傳教育為契機,系統梳理查證在黨發展壯大的不同時期,企業聽黨話、跟黨走的重大歷史事件,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員工自覺做紅色基因、紅色血脈、紅色文化的忠實傳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中鐵工業跨越百年的歷史,正是民族工業從發軔到發展、從起步到起飛、從崛起到振興的縮影。在企業發展史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是中鐵工業持續發展的“根”和“魂”。
1922年8月—1923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在山海關鐵工廠(中鐵山橋前身)建立了冀東地區第一個黨組織,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開啟了中鐵工業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在黨的光輝照耀下成長和發展的百年征程。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第182師改編為鐵道工程兵第八師,發展為鐵道部武漢工程機械廠(中鐵重工前身)。1966年,貫徹黨中央和毛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在陜西寶雞建成我國西部第一座大型鋼橋梁和鐵路道岔生產企業——鐵道部寶雞橋梁工廠(中鐵寶橋前身)。至今,國家軍事博物館還存放著建國時期首批特等功臣、中鐵寶橋職工楊天嶺的史料。1979年,鐵道部武漢工程機械研究所正式成立(中鐵科工前身)。2011年6月,世界領先的隧道掘進機專業化制造基地——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正式投產。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鐵裝備盾構總裝車間考察時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為中鐵工業創新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一系列享譽世界的大國重器在這里誕生,書寫著中國隧道掘進機從“跟跑”到“領跑”的新篇章。2021年,中鐵九橋職工王中美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
在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2017年3月,中國中鐵整合旗下中鐵山橋、中鐵寶橋、中鐵科工和中鐵裝備四家核心工業企業,組建全新的中鐵工業,并成功在A股上市。跨越百年,從民族工業的星星之火發展為上市企業,從百年前只有簡單制造工序的小工廠到現代化智能化大國重器制造集團,從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到黨的十九大代表王中美,中鐵工業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胸懷工業強國夢想,不負使命與囑托,用實干書寫著時代的華美篇章。
中鐵工業黨委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通過文獻查詢、實地調研、比較研究、案例分析、人物采訪、經驗總結等方法,開展中鐵工業紅色資源考證研究,盤活紅色資源。
研究工作以時間為軸,重點包括王盡美在山海關鐵工廠留下的紅色基因;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鐵工業成員企業參建武漢長江大橋、支援抗美援朝,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投身社會主義建設;1966年干部職工滿懷激情,舉家遷移,投身三線建設,建設寶雞橋梁廠;1978年勇立改革開放潮頭,完成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改革,鐵道部武漢工程機械研究所成立;2009年,中鐵裝備成立,開啟中國隧道掘進機產業發展新紀元……
沐百年風雨,繪世紀新篇。中鐵工業黨委立足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和企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紅色基因作用,通過參觀、宣講、座談等形式,匯集力量、凝聚共識,著力解決好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問題,解決好傳承紅色基因與發揚新時代奮斗精神的問題,解決好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問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夯實員工群眾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形成了推動企業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思想動力。在武漢“兩山”醫院建設等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中鐵工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展現了中鐵工業人危急關頭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大風大浪中穩得住的厚重力量,彰顯了國企擔當。
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鐵工業積極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打造紅色基地,成就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創新推出在大國重器現場開展沉浸式愛國主義教育,中鐵裝備鄭州盾構總裝車間成功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深挖三線建設精神,中鐵寶橋積極申報國家工業遺產。傳承王盡美同志的革命精神,中鐵山橋先后修繕紅橋文化廣場、設立百年文化長廊,增設王盡美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景再現,新增史料圖片190余幅。開發“追尋盡美足跡”教學線路,宣講王盡美革命事跡、傳播紅色文化,擴大中鐵工業黨建品牌影響力,促進與兄弟單位、合作伙伴、潛在客戶結對共建,實現了黨建搭臺、業務唱戲。
百年櫛風沐雨,從洋務運動的求富強夢到新時代的中國夢,中鐵工業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扭住作風建設不松勁,孕育了紅橋黨建、彩虹黨建、“蜂巢式”黨建、六廉文化等六大黨建品牌。盾構總裝車間、道岔車間、鋼結構車間、機械研究院等以車間、樓群、設備為載體存在的紅色資源實物,見證了中國首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世界首組高速磁浮道岔、世界最大規模跨海大橋等一系列產品的誕生,見證了中國隧道掘進機、高速道岔、鋼橋梁、架橋機從追趕到領跑的歷程,留下了曲巖、李軍平、王汝運等先進典型創新故事,記錄了趙連仲、左喜秋等一批創業者足跡,豐富了紅色資源內涵,詮釋著工業報國的精神實質。
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指出,用好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發揮革命英烈、時代楷模示范引領作用,以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中鐵工業將進一步發揮車間、廣場、展館等紅色資源的作用,持續改進展覽陳列,優化參觀線路,打造精品展陳,傳播紅色文化,展示新時代大國重器的發展成就;圍繞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進一步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位置,推出標準化教學課程與講解內容,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大國重器的故事、工業報國的故事,打造一批新時代紅色教育基地標桿。持續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王中美學習小組、“敬業誠信示范道德講堂”、“六廉”工作室、勞模工作室、機關大講堂等教育平臺,教育引導員工從百年黨史、企業發展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打造“雪域先鋒號”盾構機、“越海號”架橋機等一批標桿產品,展現企業發展成就,增強文化自信,激發員工愛黨愛國愛企愛崗熱情。
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中鐵工業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胸懷“國之大者”,與時俱進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創新“紅色課堂”,建強“紅色師資”,不斷健全完善紅色資源開發保護和利用長效機制,自覺從企業的紅色歷史中堅定攻堅克難的信心,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把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熱情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動力和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