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青海 馮曉康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期以來,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三江)黨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民族軍工文化和三線軍工文化的精神稟賦,引導激勵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賡續紅色基因、涵養初心使命,為推進航天三江高質量發展、加速建設國內一流運載技術研究院匯聚磅礴力量。
“紅色”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鮮明底色。自誕生之日起,航天三江就肩負著“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重大使命,帶著深深的紅色印記,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的紅色底蘊。在新時代,航天三江深挖、利用紅色資源,使其活化為可看、可聽、可讀、可續的黨性教育教材,再現紅色資源歷史“原味”。
一是深挖紅色文化。組建三線紅色文化專班,歷時8個多月對50位三線建設親歷者進行采訪,搶救性整理13余萬字珍貴史料;與遠安縣政協合編的《激情歲月》一書被國家圖書館收藏;借助融媒體平臺刊發有關三線歷史和紅色文化原創文章100余篇。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期間,發表題為《讓三江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的理論文章,進一步豐富了三線軍工文化的時代內涵。
二是辦好紅色課堂。以“在三線航天066導彈基地舊址開展三線傳統教育、在孝感三江產業園參觀大國重器、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體驗未來太空探索、在南京1865產業園領略民族軍工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摩火箭發射”為主線,統籌協調企業、地方資源,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黨性教育線路,把史料轉化為教材,把現場轉化為課堂,實現“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2021年,“三線航天066導彈基地舊址”“金陵機器制造局和金陵兵工廠舊址”雙雙入選首批100個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軍工行業)名錄,兩地累計開展200余批次5 000余人次現場教育活動。
航天三江黨委以“加強科學保護、開展系統研究、打造精品展陳、強化教育功能”為抓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切實把企業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制勝優勢。
一是凝聚不竭動力。航天三江在鄂西三線舊址重塑杰出科技工作者王振華總師銅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航天三江黨委讀書班全體成員重返鄂西三線,重溫入黨誓詞,緬懷航天先輩,傳承“報國敬業奉獻”精神;在北京、武漢、孝感三地分別打造具有標志性的“黃緯祿精神講堂、王振華精神講堂、三江精神講堂”,常態化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宣講,廣泛凝聚起三江人投身航天報國主戰場、爭當科技強軍排頭兵的澎湃動力。

二是堅定必勝信心。正是一代代三江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紅色力量,才能收獲一次又一次勝利。2021年,航天三江全體干部職工經受住“飛試數量歷年最高、研制任務歷年最重、批產任務歷年最多”三大挑戰,克服“資源嚴重沖突、原材料嚴重短缺、疫情嚴重影響”三大困難,取得“立項數量創新高、生產數量創新高、合同儲備創新高”三大成果,營業收入首次超440億元,經營業績考核連續7年優秀,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021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先后130余次關注和報道航天三江發展動態;航天三江一項黨建案例入編由中央黨校出版的《旗幟——“獻禮建黨百年”基層黨建與民生發展優秀案例集》,兩項課題受到國家級表彰。
風好揚帆正當時,啟航破浪再前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航天三江黨委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把紅色文化利用好、傳承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