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轉玲
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這是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紀檢監察工作“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工作宗旨的具體體現。其中,運用好“第一種形態”,強調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防患于未然,發揮“治未病”“育好樹”的作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道防線。
注重強化責任擔當。企業各級黨委(總支)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擔負起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各級紀委和紀檢監察機構在履行好自身職責任務的同時,要做好責任傳遞工作,通過教育引導、追責問責等多種方式,幫助所轄機構切實提升紀律意識、規矩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
注重強化日常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圍繞新修訂頒布的準則、條例,經常開展黨規黨紀、黨性黨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知敬畏、明底線。在教育機制上,積極發揮黨辦、組織、人事、宣傳、群團等部門的作用,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堅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重大活動和日常宣教相結合,注重發揮微信、微博、廣播、電視等媒體作用,真正做到潛移默化、入腦入心。
注重強化談話提醒。對于新任職或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較長的干部、崗位風險點集中或風險等級高的關鍵崗位人員、群眾反映比較集中或民主測評滿意度較低的黨員干部,要重點安排談話提醒。要將信訪舉報量居高不下、反復發生違紀違規問題的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紀委書記和行政領導列入約談名單,傳遞壓力,推動責任落實。對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小過即問、及時糾正;對有輕微違紀行為的,要嚴抓嚴管,及時處理,防止小問題養成大問題。
注重強化黨內生活。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用好“團結—批評—團結”的有力武器,自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發現、指出、糾正黨員干部存在的缺點錯誤,促進黨組織健康發展和黨員干部健康成長。
注重強化日常監督。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職能,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和專項督查,如圍繞權力運行、物資采購、工程建設、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監督檢查,全力推進依法合規經營。進一步鞏固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果,要堅決查處花樣翻新、轉入地下的“四風”問題,強化“知止”“不敢”的氛圍。
注重強化責任追究。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全面落實“一案雙查”的要求,對發生嚴重違紀行為的單位,既要追究當事人及主管領導的責任,又要追究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廣泛宣傳學習、貫徹落實機關失職問責制度,對業務監管部門未能在相關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并及時糾正,從而導致問題愈演愈烈造成嚴重影響的,要嚴肅追究業務監管部門的責任。
注重強化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要緊密圍繞“第一種形態”,把教育、警示、監督工作做深做實做細。紀檢監察干部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以更嚴的紀律約束自己,發揮好表率作用。要敢于堅持原則、敢于碰硬,堅決同違反紀律的行為作斗爭,同時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實施“微巡察”機制。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大對人才的培訓培養,提高紀檢監察干部把握政策的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成為既是查辦案件的“專家能手”,又是善于開展談話、善于開展批評教育、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有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