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長期以來房產稅政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國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房地產稅收在我國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不僅保證維持一個國家和地區、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同時促進地區內的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還可以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使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使社會資金向合理的方向流動。所以房地產政策對我國經濟運行運轉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房產稅政策對我國消費水平以及產出水平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政策,為這個政策的繼續實施提供理論基礎。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一直都是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那么伴隨著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房產稅政策對我各地區的消費水平和產出水平會產生何種影響,這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闡釋。2011年我國房產稅的試點城市只有上海和重慶,所以本文會以這兩個試點城市為樣本來考察房產稅對我國消費水平以及最終的產出水平的影響。
目前,有關房產稅政策對消費水平與產出水平的研究不是很多,很多學者的研究集中于房產稅對房價的影響,從不同角度出發研究結果也并不相同,最終主要包括三種情形,一種是房產稅政策可以抑制房價上漲(Hamilton,1975;Ross et.al,1999);一種是房產稅政策不但不會一直房價甚至會推動房價往更高的水平增長(Herbert,1943,王家庭,曹清峰,2014);最后一種研究結果表明,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會以資源配置為中介,使房價具有不確定性(暢軍鋒,2013)。
有關房產稅與居民消費的研究,李俊松、王軍(2017)認為房產稅對居民消費傳導機制主要包括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組成的直接傳導機制,直接傳導機制會使居民縮減日常的消費支出。間接傳導機制主要是指房地產市場通過生命周期理論對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間接傳導機制一方面會通過改變有房者的房產抵押降低貸款難度從而帶動消費支出,另一方面還會通過改變無房者的房產支出預算而降低消費水平。唐志軍(2010)以房屋的雙重屬性為理論基礎,分析得出房價的上漲會對消費支出以及作用于消費的其他因素有明顯的擠出效應,從而抑制消費的增加。同樣得出相反結論的學者也有很多,即由于房價上漲所產生的增加居民財富、降低抵押難度進而使得財富效應較大,對消費水平的提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Karl Case et.al,1991)。綜上所述,房產稅會通過不同的影響機制對于當地有房者與無房者的消費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
D
:D
取值為1,當樣本為其他兩個省份時,D
取值為0,并且構建時間虛擬變量T,當年份大于2010時,也即政策實施以后T=1,當年份小于等于2010時,也即政策實施以前T=0,此時模型構建如下:C
代表各地區消費水平,用零售商品銷售總額來表示;Y
代表個體i在第t期的產出水平,用各地區的人均GDP來表示;β
表示模型的常數項;X為一系列控制變量,包括城鎮可支配收入、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城鎮失業率和城市化率;Z為地區控制效應。β
、γ
為本文的核心待估參數,分別表示房產稅對各地區消費、國民收入的影響。為了檢驗對此政策能否使用雙重差分的方法,本文對處理組和對照組進行了平行趨勢檢驗。通過平行趨勢檢驗可以直觀的看出房產稅政策是否會對各地區消費水平以及各地區GDP產生影響,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圖1 消費水平平行趨勢檢驗
圖2 各地區產出水平平行趨勢檢驗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2011年以前處理組和對照組消費水平基本一致,但是在2011年以后處理組的消費水平明顯要大于對照組的消費水平,初步判斷可能是由于房產稅政策提高了處理組的消費水平。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1年以前處理組的各地區GD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走勢也基本相同,但是2011以后,處理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距明顯擴大。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包括兩個,包括居民消費支出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衡量房產稅政策是否會對消費產生影響。各地區GDP代表一個地區發展程度和發展水平,以此作為被解釋變量衡量房產稅政策是否會對各地區GDP產生影響。
考慮到各地區消費和各地區GDP具有高度相關性,所以本文選取四個解釋變量,包括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城鎮失業率和城市化率。通過觀察變量描述性統計可以發現各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失業率、城市化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之間各地區差異明顯。
表1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通過回歸得到結果表2,如表所示表中第(1)列的被解釋變量為各地區消費水平,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D前面的系數顯著為正,證明處理組的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T與D的交互項錢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代表著房產稅政策的實施顯著增加了各地區的消費水平。表中第(2)列的被解釋變量為各地區的人均GDP,其中D的值顯著為負,但T與D 的交互項卻并不顯著。
表2 房產稅對消費及產出的影響
注:①()內數值為回歸系數的異方差穩健標準誤;②*、**和***分別表示 10%,、5%和 1%的顯著性水平。
對于上述結果的分析可以用前文所總結的房產稅對消費的影響機制,首先房產稅對消費的直接影響在于改變預算約束引起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是指降低應納稅的人的收入水平,導致消費能力下降,替代效應是指無需繳稅的人雖然沒有減少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房產稅是房屋成本的一部分,在此情況下他們需要減少消費支出以支付他們未來的成本。同時房產稅的間接傳導機制是指由生命周期假說為基礎的傳導機制,同樣分為兩部分,對于需要繳納稅款的有房者來說,他們現有的房屋可以成為抵押物為他們獲取貸款,進而增加他們的消費支出水平,對于不用繳納稅款的無房者來說,他們會抑制其他方面消費來面臨房屋租金上漲或者是房價上漲導致的購房成本增加的后果。所以房產稅對消費的促進作用要大于對房產稅對消費的抑制作用。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會增加人們的購房成本,減少購房數量,而在人們資產一定的情況下,降低購房的資金花費必然會增加人們的資金剩余,進而增加處理組的消費水平。房產稅政策的實施卻對試點省份的產出水平沒有顯著影響,但是消費水平的提高會明顯增加各地區的產出水平,這可能是由于房產稅的征收會對企業投資起到抑制作用,進而在消費與投資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對最終的產出產生抵消作用,導致房產稅的征收對我國產出的作用并不明顯。同時考慮到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會對各地區投資這一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即房產稅政策的實施會顯著降低購房投資,進而降低各地區產出水平。當然其他因素對產出的間接作用也存在,所以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對處理組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1)房產稅政策的實施對消費水平促進作用大于對消費水平的抑制作用(2)房產稅政策由于會增加消費支出,促進地區消費水平而對產出有促進作用,但是由于房產稅的征收會增加企業成本,進而抑制企業的投資,會對產出水平起到抑制作用,兩者相互作用,結果是房產稅的征收并不會對各地區的產出水平產生顯著的差異性影響。基于上述結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明確房產稅征收的意義與功能。從短期來講,房產稅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調控房地產市場,緩解房屋壓力,從長期來講,房產稅的征收會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我國保障性用房提供資金支持,保證我國的共享發展。其次,可以擴大房產稅的征收范圍。因為從上述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房產稅的征收可以增加人民的消費水平,擴大稅基,完成房產稅未來職能的過渡,為將來的保障性用房提供支撐,這樣可以彌補我國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最后,對比我國同世界其他各國的房產稅稅率可以發現我國的房產稅稅率偏低,房產稅政策的實施導致的預期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所以可以對部分房屋提高一定的稅率同時免收經濟適用房和我國保障性用房的稅率,可以實現更好的資源配置,促進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