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于勰荔 何明鳴 (金華市第二醫院康復科,浙江 金華 321000)
癡呆是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急劇上升,老年癡呆癥發病率不斷增長,嚴重影響老年癡呆患者日常生活〔1,2〕。由于老年癡呆是慢性漸進性退化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功能缺陷越來越明顯。目前,臨床上針對癡呆患者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癡呆患者病情需采取輔助治療,通過有效的輔助治療可延緩患者病情發展,從而有利于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3,4〕。早期康復訓練與健康教育可減緩老年癡呆患者病情發展,及控制老年癡呆患者進程〔5,6〕。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康復訓練聯合健康教育對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生活質量和肢體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金華市第二醫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老年癡呆患者12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65~76歲,平均(70.42±2.65)歲;病程5~31個月,平均(18.82±4.35)個月;癡呆程度:輕度37例,中度23例。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5~79歲,平均(70.89±3.06)歲;病程6~28個月,平均(18.24±4.29)個月;癡呆程度:輕度36例,中度24例。納入標準:(1)符合《2018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一):癡呆及其分類診斷標準》〔7〕診斷標準,且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2)臨床資料完整;(3)年齡≥65歲;(4)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中重度CI或意識障礙者;(2)合并其他臟器功能嚴重異常者;(3)嚴重軀體性疾病者;(4)腦外傷、腦梗死等腦部疾病者。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早期康復訓練,(1)運動功能療法:患者每天堅持步行訓練,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打太極做有氧運動訓練,平行杠內行走訓練;(2)注意力訓練:找相同,找不同,聽新聞及故事后復述內容;(3)語言訓練:多與患者交流,按照語言表達能力及障礙類型采取針對性訓練;(4)再學習:每天看新聞看報,與人交流,做一些簡單的計算題,設置障礙讓其解決,鼓勵學習。觀察組在早期康復訓練基礎上結合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且告知如何正確面對疾病,告知患者可通過藥物控制疾病,鼓勵患者保持積極心態;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以態度和藹、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解答,樹立自信心;②飲食健康教育:囑咐患者多食低鹽和低脂飲食、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食物,取坐位或半坐臥位進食進水;且對吞咽障礙患者指導使用不易反流的流食等;③用藥健康教育:囑咐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正確規律用藥,且告知藥物對疾病治療作用,長時間循序漸進用藥的重要性,增加患者服藥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藥物治療時,不要由于用藥后的癥狀有所減輕而隨意增加藥物用量,也不能由于用藥早期療效不理想而終止用藥。兩組療程12 w。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12 w認知功能變化,采用簡易精神狀態評估(MMSE)量表和蒙特爾認知評估(MoCA)量表評價,評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好。(2)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12 w生活質量變化,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分問卷(GQOIL)評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每個量表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12 w肢體功能變化,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估量表(FMAS)評價,包括上肢運動功能66分與下肢運動功能34評分,評分越高肢體運動功能越好。(4)觀察兩組治療前與治療12 w日常生活能力變化,采用Barthel指數(BI)評價,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5.0軟件行t檢驗及χ2檢驗。
2.1兩組MMSE評分和MoCA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12 w MMSE評分和MoCA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MMSE和MoCA評分比較分,n=60)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治療12 w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12 w上肢和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n=60)

表3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比較分,n=60)
2.4兩組BI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12 w BI評分〔(57.98±4.27)分、(46.12±3.87)分〕高于治療前〔(34.21±5.45)分、(33.80±5.61)分〕,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調查顯示,老年癡呆已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癌癥和腦卒中的第4位死亡原因,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且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負擔,成為衛生健康領域重大疾病〔8,9〕。老年癡呆主要是指老年人持續出現廣泛的認知功能損害,表現為定向、思維、計算和記憶障礙,伴日常生活能力、社會功能、人格改變和情感障礙減退〔10,11〕。老年癡呆起病較為隱匿且逐漸進展,導致社會功能減退,若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會錯失最佳早期治療的機會〔12,13〕。目前,臨床上針對老年癡呆尚無特殊的治療藥物,主要通過腦循環藥物、腦代謝激活劑及膽堿酯酶抑制劑等緩解腦部供氧供血,從而保護患者腦功能,但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療程長,不良反應明顯,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14~16〕。
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語言、計算力、思維能力訓練及記憶力訓練,以此提高腦的認知功能;而采取適當的長期運動能夠減緩甚至抑制海馬神經細胞和大腦皮質凋亡及提高學習記憶能力〔17,18〕。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對老年癡呆患者思維障礙、感知覺障礙、記憶障礙及智力障礙展開具體健康教育,可為患者制定可行性較高的理解、語言、動腦能力訓練,提高患者記憶鍛煉,在患者出現幻覺時及時正確引導其回歸正常情境,可很好緩解患者認知功能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狀態〔19,20〕。本研究表明,老年癡呆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訓練聯合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肢體運動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