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井芬 楊春麗 劉艷麗 朱彤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河北 承德 06700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死亡率越來越高,在所有肺癌類型中NSCLC占80%以上,且由于其發病隱匿,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絕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處于晚期〔1,2〕。手術治療是早期NSCLC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3〕,因而多數患者在治療時主要采取化療的方法。化療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包括疲勞、麻木、睡眠障礙、疼痛、惡心、嘔吐、抑郁和焦慮等〔4〕,因而NSCLC患者有較高的心理問題發生率,給NSCLC患者和家庭照顧者帶來巨大痛苦〔5,6〕。對于睡眠目前已有多種測量方法,包括客觀測量法〔如多導睡眠描記儀(PSG)、活動描記儀(BIS)〕和主觀測量法〔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失眠嚴重程度指數(ISI)、Epworth睡意量表(ESS)、共識睡眠日記(CSD)等〔7,8〕〕。本文擬分析NSCLC患者的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況對化療后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選取120例經組織學證實為肺癌且正在接受化療而非放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2.69±3.56)歲;學歷: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2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62.55±3.21)歲;學歷: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21例。納入標準:(1)年齡>58歲;(2)被診斷為原發性肺癌(臨床Ⅱ期Ⅳ期)并接受住院化療者;(3)接受18個化療周期者;(4)沒有任何精神疾病史者;(5)能夠理解內容并獨立完成問卷的參與者;(6)患者的預期生存期超過3個月。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或智力發育遲緩者;(2)未接受化療而診斷為臨床Ⅰ期肺癌者;(3)由于文盲和其他問題(如視力問題)而無法填寫調查表者;(4)拒絕并未能完成研究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干預方法 兩組在化療期間均采取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對患者的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況進行干預,(1)建立互信關系:用思維導圖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醫生和負責的護士,向患者強調建立正確的抗癌概念和糾正認知偏差的重要性,對患者的癥狀如睡眠障礙和心理狀況進行程度評估及其對生活的干擾,利用思維導圖來描述其如何處理上述癥狀,如何消化負面情緒及與醫療保健人員溝通的頻率。(2)理解癌癥的意義:介紹了肺癌的發生發展,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強調了肺癌的及時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促進家庭照護,研究人員使用指導家庭成員學習技巧,如皮膚按摩,協助患者咳嗽,霧化吸入和飲食治療。(3)糾正對癌癥的誤解,PPT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化療前準備及注意事項、副作用、準備假發、營養支持、自我癥狀管理等)。調整化療方案,根據患者體質、經濟水平、社會支持水平,適當調整化療方案。指導患者學習康復練習,如呼吸練習、瑜伽和正念訓練。(4)指導患者重新學習康復練習,如呼吸練習、瑜伽等。使用記日記的方式記錄心理變化、癥狀水平和癥狀管理等。
1.3評價指標 (1)入組前,記錄患者的基本資料:年齡、NSCLC癌癥的分期等;(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焦慮情緒與抑郁情緒;(3)睡眠質量評估: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4)化療后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癌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 EORTC QLQ-C30對患者化療后的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5)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1.4統計分析 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秩和檢驗。
2.1兩組干預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兩組干預前AIS和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顯著低于干預前及對照組(P<0.001),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睡眠質量對比分,n=60)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分,n=60)
2.3兩組干預后化療病情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得分、總健康狀況評分、化療后病情的恢復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01,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病情恢復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2.4兩組治療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滿意度〔96.67%,其中十分滿意35例(58.33%),滿意23例(38.33%),不滿意度2例(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其中十分滿意20例(33.33%)、滿意25例(41.67%)、不滿意15例(25.00%),P<0.05〕。
晚期NSCLC患者經歷著極大痛苦,盡管已嘗試了一些方法來減輕患者痛苦〔9,10〕,但目前并沒有十分合適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干預。高壓的心理狀態不僅是一種心理損傷,而且是對整個家庭關系的威脅,再加上患者長期處于睡眠障礙狀態,導致患者在治療后恢復情況不佳。對于癌癥患者睡眠障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11~13〕。癌癥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導致的身體狀況、化療副作用及疾病導致的心理焦慮等原因,睡眠障礙發生率為30.0%~93.1%,遠高于普通人群〔14,15〕,由睡眠質量差而導致患者長期處于睡眠不足的狀態,不僅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問題,還會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16〕。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患者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況進行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另外,在進行干預后,患者在睡眠質量得到提高的同時,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也得到了很好緩解;而且,良好的睡眠質量和情緒體驗對患者化療后的病情恢復和生活質量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效果。綜上,對于需要進行化療的NSCLC晚期患者,給予其正確的睡眠指導和心理干預,使得患者由于疾病或治療導致的睡眠障礙得到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開解,可以提高化療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