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朱航佳 李萬浪 蘇敏
(1蘇州大學附屬獨墅湖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蘇 蘇州 215100;2東南大學附屬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目前,臨床對于原發性高血壓(EH)尚無徹底治愈方法,僅可通過運動鍛煉、控制飲食及藥物治療等多種方式合理控制血壓水平,減少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降低病死風險〔1〕??棺柽\動是被廣泛應用的一種運動方法,通過肌肉克服外來阻力時進行主動運動,可使體內糖分和脂肪得到充分燃燒,進而調節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增強心肺功能耐力,從而降低血壓水平,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2,3〕。已有研究證實,抗阻運動可用于EH患者治療中,且效果顯著,可有效穩定血壓水平〔4〕。但老年EH患者易合并多種臨床疾病,并發癥較多,血壓波動性大,僅單純采用一種運動訓練方法可能效果欠佳。漸進放松訓練是一種可使肌肉和精神同時放松的行為治療方法,訓練過程中可使訓練者忘記雜念、煩惱,有條理、有順序地進行肌肉放松鍛煉,使患者全身心得到充分放松,進而調節神經功能和心血管適應能力,從而穩定血壓〔5,6〕。結合漸進放松訓練的優勢,考慮可將漸進放松訓練與抗阻運動聯合用于老年EH的治療,或可進一步提高整體治療獲益,更利于血壓的合理控制。本研究旨在分析抗阻運動聯合漸進放松訓練在老年EH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前瞻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56例老年EH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全部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年齡60~73歲,平均(66.64±2.17)歲;病程3~12年,平均(7.65±1.18)年。觀察組男19例,女9例;年齡60~74歲,平均(66.78±2.21)歲;病程3~13年,平均(7.72±1.21)年。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EH診斷標準〔7〕;②意識正常,可配合研究,接受量表評估。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②合并肌肉關節病變、感覺功能障礙等運動禁忌證者;③近半年內有規律性參加運動者;④伴有處于惡病質狀態的疾病者;⑤有癲癇病史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實施常規干預聯合抗阻運動。參照上述診斷指南,實施常規干預。①減少食鹽的攝入量;②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內(體重指數<25 kg/m2);③戒煙限酒;④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⑤規律運動,如慢跑、快走等;⑥謹遵醫囑,合理用藥,包括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棺柽\動:首先測定患者訓練特定肌群能完成10次動作的最大負荷量,即最大值,以評估患者的運動能力,確認運動強度。患者接受訓練前需熱身5 min。使用德國Compass系列的運動控制力量訓練系統,基數為測定值,擬定方案,每隔2 w重新測量最大負荷量。上肢采用40%最大負荷量的運動負荷進行運動,包括坐位平推、坐拉和水平內收運動。下肢采用50%最大負荷量的運動負荷進行運動,包括外展、內收運動。每一個動作以8~10次為1組,每組間可休息1 min,6個動作連續做完為1個循環,運動時間在20 min左右??棺柽\動每周3次,連續運動12 w。叮囑患者運動和評估過程用力時避免憋氣,在運動中和運動后每隔10 min監測1次血壓,若血壓水平>180/100 mmHg,則適當降低運動強度,以避免出現較大的血壓波動。若患者出現不適,則立即停止。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漸進放松訓練。訓練時保持安靜的室內環境,室內溫度保持在22~28℃,叮囑患者訓練前排空大小便,靜坐10 min。醫生指導患者進行漸進放松訓練,告知患者吸氣時逐漸緊握拳頭并體會到緊張的感覺,持續5~8 s,吐氣時緩緩放松拳頭并體會到放松的感覺,持續5~8 s,使患者體驗肌肉緊張、放松的區別。接下來依次是手、上臂、頸、肩、胸、腹、腰、背、臀、大腿、小腿、前額、下頜、眼周和足等,放松全身的16組肌肉,確保每個動作做到位。20~30 min/次,2次/d,連續訓練12 w。
1.4評價指標 (1)血壓:干預前、干預6 w和12 w時,使用日本歐姆龍HBP-1300型自動血壓儀檢測兩組24 h平均收縮壓(24 h SBP),24 h平均舒張壓(24 h DBP)。(2)血脂:干預前、干預12 w時,采集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完畢后取上清液待檢。使用Roche cobas 80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3)左心室舒張功能:干預前、干預12 w時,使用日本飛利浦HD11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測定舒張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張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t檢驗、重復度量方差檢驗及χ2檢驗。
2.1兩組血壓比較 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對EH患者24 h SBP、24 h DBP水平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24 h SBP、24 h DB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 w、12 w時,兩組均顯著降低(P<0.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2.2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干預12 w,兩組TC、TG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左心室舒張功能比較 干預12 w,兩組E水平較干預前升高,A水平降低,且觀察組E水平高于對照組,A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

表2 兩組血脂水平對比

表3 兩組左心室舒張功能對比
藥物是EH的主要治療手段,可有效控制血壓水平,但患者需長期用藥,易產生多種藥物不良反應,且耐藥風險高,仍有病情控制不佳風險〔8〕。文獻指出,久坐、缺乏運動鍛煉等均可引起高血壓,運動干預已被證實具有理想的輔助降壓效果〔9〕。
抗阻運動是一種可提高人體外周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該方法的阻力大小、難度及時間均不固定,可改善血脂水平,提高人體做功效率,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經興奮性,進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10,11〕。抗阻運動可促進腦垂體合成分泌內啡肽,擴張血管,血液循環,清除多種引起血壓水平升高的物質,發揮良好的降壓效果〔12〕。但對于老年EH患者而言,機體多系統功能減退,部分患者除患有EH外,還合并其他一種甚至多種慢性病,耐受力和抵抗力均下降,導致僅單純使用抗阻運動的效果有限,血壓水平仍難以得到良好控制,病情惡化風險仍較高。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是一種常用心理干預方法,可有意識地控制患者心理、生理等活動,繼而緩解患者情緒,改善患者軀體、心理等紊亂〔13〕。有研究表明,放松訓練可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14〕。因此,考慮可將抗阻運動與漸進放松訓練聯合用于控制老年EH患者的血壓水平,或可進一步提高獲益。
本研究結果表明,抗阻運動聯合漸進放松訓練更利于控制老年EH患者的血壓水平。分析原因,漸進放松訓練可調節大腦皮質功能,影響代謝,調節器官功能,從而降低血壓水平〔15〕。且漸進放松訓練可降低交感神經張力,緩解小動脈痙攣,進一步降低血壓水平〔16〕。除血壓異常外,長時間的高血壓患者因血管內皮調節功能障礙及動脈彈性減弱等原因常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血脂可出現明顯升高,繼而增加多種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不利于預后。本研究結果表明抗阻運動聯合漸進放松訓練可更為有效地改善老年EH患者血脂水平。究其原因,漸進放松訓練可增加患者能量消耗,增加機體代謝水平,且可提高肌肉中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肌肉組織攝取能力,從而促進血脂水平降低〔17〕。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抗阻運動聯合漸進放松訓練對老年EH患者的左心室舒張功能改善也有一定積極作用。分析可能的原因,漸進放松訓練可抑制交感神經活動,減弱血管收縮,恢復內環境穩定,改善冠脈供血供氧,從而改善左心室舒張功能〔18〕。
綜上,抗阻運動聯合漸進放松訓練更利于改善老年EH患者的血壓和血脂水平,且左心室舒張功能也可得到改善,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