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粉粉
基于教育改革要求和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要求,繪本成為小學語文課堂上一個重要教學工具,它以圖文并茂的優勢深受小學生喜愛。教師將繪本融入語文教學內容之中,驅使學生主動閱讀,體驗閱讀樂趣,進而喚醒其寫作欲望,使其發揮想象,積累素材,這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可以說,繪本閱讀更契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與思維特點,也能為寫作開展創造條件,繪本閱讀與寫作能力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一、滲透閱讀方法,引領學生積累經驗
小學生各方面經驗都不足,他們對繪本興趣很高,教師仍需采取恰當的閱讀方法,使得閱讀與寫作相互促進。首先,選擇合適的繪本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讀之前制定目標,確定閱讀對象與計劃,引導他們讀個人想讀的內容,并實現個性化的理解。其次,實施講讀策略,或由教師講,學生讀;或由學生自行閱讀和口述,將講和讀有機融通,鼓勵學生多讀多講,閱讀結束后嘗試說一說讀后感,對繪本內容加以梳理,從中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并能基于繪本的圖文資料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個人寫作經驗。如根據語文教材設計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可組織《我的爸爸是焦尼》繪本閱讀教學,圍繞“聽一聽”“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四個環節展開閱讀,“聽一聽”環節按照教師講述—學生講述的流程將閱讀過程分段進行,引領學生進入故事環境;“說一說”環節利用“故事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處?”引導學生簡單表達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想一想”環節讓學生從頭到尾看書,注意畫面色彩、圖形變化,看看有哪些新發現,鍛煉其觀察能力;“寫一寫”環節則組織學生用簡單的一個詞語、一句話表達出內心對這本書的感動,使其捕捉到繪本詮釋的親情、父愛等情感,從簡單的圖文表達中獲得感動,為寫作時的情感表達積累經驗。
二、緊扣圖文素材,促使學生無限想象
繪本包含豐富的圖文材料,精美的插圖和精簡的文字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有些教師認為繪本只適合低齡幼兒閱讀,實則不然,繪本為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面向小學生選擇適宜的繪本同樣可激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繪本閱讀構建出獨具特色的寫作天地,引領學生會讀、會想、會寫。因此,教師要緊扣圖文素材,引導學生對圖畫或文字展開想象,或是將文字抽離出來,對圖畫中的元素充分想象,口述故事情節,抓住關鍵線索形成一個邏輯清晰、生動有趣的故事;或是將圖片抽離出來,由學生邊讀文字邊想象,想象繪本的故事畫面,了解其完整的故事結構和主要角色,學習其語言表達方法,為書面表達積累經驗。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引領其積累語言素材,教師可利用繪本《風到哪里去了》展開閱讀教學,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封面進入繪本故事,引導其仔細看故事中的插圖,想象一下這個小男孩在床上在想什么,之后再進行拓展引導:“你們還能不能想到畫面以外的內容,猜猜風到底去哪里了?”通過想象練習,讓學生基于想象力與創造力建構故事,用完整的話表達畫面內容,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做好整體閱讀,學會改寫故事情節
每一個繪本都有其鮮明且獨立的主題思想,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圖文閱讀中把握繪本大意,知道繪本講了什么故事,其主題是什么,這樣才能體現出繪本閱讀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在對繪本內容大致掌握的基礎上,教師繼續組織學生針對某一個故事情節改寫或續寫,改寫則選擇一個典型的情節創編一個新的故事,為繪本圖畫賦予全新的主題內涵;續寫則結合繪本原來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故事情節加以補充,與繪本整體的主題思想保持一致,通過這樣的寫作練習,既能增強學生對繪本的理解程度,積累寫作經驗,又能讓語言應用與表達能力得到發展,提高個人寫作能力。如在繪本《月亮的味道》閱讀中,教師可設計寫作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分析:“這是他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那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呢?”利用“月亮應該是? ? ?,就像? ? ?”這個句式寫出自己認為的月亮的味道,將讀與寫結合起來。最后提出:老鼠吃到月亮了嗎?自行想象老鼠的心情和語言,創作屬于自己的故事繪本。
四、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提供了新方向,教師要把握其相互促進的關系,積極開發適宜的繪本,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入理解繪本主題,感知閱讀過程中的趣味性,基于繪本與寫作的聯系達到激趣目的,發展其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經驗支持下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