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綱紀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閱讀教學,使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新課標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因為閱讀對小學生的素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定要學習先進的閱讀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學生要想學好某一門學科,就需要對這門學科有興趣,沒有興趣就會產生厭倦感,語文閱讀教學也同樣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去閱讀。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心理認知能力還不成熟,對于事物的專注度不高。尤其表現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為此,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沉浸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快樂地進行學習。同時,老師要做好學生閱讀的陪伴和引導,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充分凸顯學生閱讀主體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同學們,假如你就是一只口渴的小烏鴉,你們會怎么辦呢?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動手完成了一個烏鴉的小模型,模擬它們喝水的狀態(tài),這樣就完成了對文本內容的直觀演繹,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深度理解。
再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老師借助多媒體平臺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小女孩每次點燃手中的火柴之后,都會看到什么呢?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促進了思考,激發(fā)了閱讀情感體驗。最后結合屏幕提示,帶領學生感悟文本的思想內蘊,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二、重視閱讀積累,拓寬知識視野
小學生受生活閱歷的限制,閱讀情感體驗上存在不足。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以此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平時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做好語文素材的積累,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理解文本的內容,把握作品的主題。
一是要保證閱讀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學校只有給學生提供完善的閱讀設施,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效果。如建立開放性圖書館、電子閱讀媒體教室等,讓學生有大量的圖書去閱讀,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日積月累,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一定會得到大幅的提升。
二是開設好閱讀指導課。學校每周定期開設閱讀課,閱讀課的材料不要僅局限于教材篇目,而要讓學生大量開展課外閱讀。同時,老師要做好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是開展好個性化閱讀。每個學生的閱讀體驗都不同。因此,閱讀教學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好個性化閱讀。有些學生喜歡動物故事,有些學生喜歡探險故事,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差異進行閱讀指導,從而增強學生閱讀的實效性。
三、借助多媒體平臺,提升閱讀體驗
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是借助精美的語言文字作為載體來表達主題思想的,可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驗不豐富,生活積累比較單薄,對于這些作品中的內涵美,一時無法產生深刻的體驗。如果老師不注意小學生的這種閱讀特征,一味地讓學生大量閱讀,則會造成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后果,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借助多媒體平臺,讓文本內容與多媒體融合在一起,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把握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文本內蘊的深度理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閱讀的效率。
比如,在學習《海上日出》一文時,許多學生根本沒有見過大海和日出,盡管文本的描寫很生動、精彩,但由于缺少了生活感知,學生的想象很難找到準確的落腳點,一時無法深刻體會到海上日出的美好景象。此時,老師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海上日出的視頻畫面,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震撼,感受到海上日出景象的壯美,在閱讀文本時,自然會把畫面與文字統一起來,真正感受到文本中描述的畫面的精妙之處,透過文字的表象感受到內蘊的豐富,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體驗。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立足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改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