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珠
有人說:“教高年級,在教學與班級管理方面難度大,壓力也大。”其實,筆者覺得教小學低年級的難度與壓力同樣大。在筆者十多年的小學低年級教育教學工作中,筆者樂于嘗試不同的方法,用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人生識字聰明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主動識字,筆者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不同的嘗試。
一、隨課文識字
單一方式識字是枯燥的,如果學生是被動識字,識字效率不僅低,學生對識字還會產生厭學情緒。新教材通過不同的短文來創設了具體的語言環境,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借助拼音這一好助手,通過反復的朗讀,把課文讀通,初步感知語言材料。在感知過程里,學生分三步進行:
1.自讀課文,劃出難點。引導學生在自讀過程中遇到難詞、難句不會讀或讀不通時,可以拿筆作上記號,向教師提出,教師會與學生共同解決。
2.掃除障礙。當學生提出難詞與長句時,學生鼓勵學生用他們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示難讀的詞句,并劃分節奏,標出拼音,讓學生根據拼音,根據節奏進行反復的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3.反復朗讀。筆者引入不同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如個別讀,小組比賽讀,齊讀和表演讀等,目的在于學生能讀通課文。別以為這與識字無關,其實,學生從借助拼音去認字,到他在反復朗讀過程中脫離了拼音去識字,這已經是對漢字的初步認識過程,也是對漢字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一個理解過程,這是為深入學習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方法,把識字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學生學習漢字時是先認識漢字的整體輪廓,再辨認個別筆畫。筆畫的多少與認字的難易無關,關鍵就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喚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學中,筆者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1.分析結構。結構比較鮮明的字,如,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學生會引導學生自己先分析結構,再分結構去識字,簡化思維過程,減輕記憶的強度。如在教學“杏”字時,學生會引導學生:“這個生字寶寶是什么結構?”“生字寶寶的上半身是什么,下半身是什么?”“你會用什么方法去記住這個生字寶寶,跟他做朋友呢?”這樣親切的語氣,這樣簡化識字思維的方法,學生樂于接受,學習效率特別高。
2.通過多媒體或配畫,讓學生識字。教學中,學生會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文字書寫的動畫,讓動畫作為書寫文字的示范,學生頭腦里就會有初步的形象概念,再讓學生跟著動畫書寫,加深印象,從而揭開漢字書寫的神秘面紗,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3.小組學習。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后,假如教師還是讓學生機械分析結構,看圖識字,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缺乏興趣。其實,只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制,教師會發現,學生的學習方法各種各樣,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來源,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協作中能發揮創造個性。教學中,筆者在分組前跟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生字,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下來?”“書寫這些字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之類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方法、學習情況,在展示學習思路的過程中去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因為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同通過交流,克服了識字方法單一的缺點,便于有效地因材施教,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4.邊寫邊默,減輕記憶負擔。把漢字記憶住,只是一個形象的記憶,而書寫則是形象再記憶的過程,不過筆者不強調學生多寫。因為低年級學生肌肉不發達,寫起字來很困難,因此,筆者只要求寫生字表內的字,嚴格要求把字寫正確,寫規范,而且筆者教給學生“邊寫邊默”的方法。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自身的創造,已經掌握了漢字的記憶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這些記憶方法把生字默下來,既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何樂而不為?
5.生活中識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漢字無處不在,我們要利用好這些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認字,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開個小小的識字分享會,又如閱讀分享會等,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生字。
6.加大閱讀量。在學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大學生的閱讀量,不僅可以鞏固已經學會的生字,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有助于知識的鞏固與運用。
三、注重知識的遷移,鞏固知識的運用
識字教學需要具體的文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記憶、書寫來掌握是遠遠不夠的。盡管大部分漢字在課本上幾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效果,至于漢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體現出來,更是不可能。學生對當天所學的漢字是否真正理解呢,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遷移的方法去檢測。只要你把漢字遷移到一個新的語言環境中,學生能認識、運用,那就代表學生已經掌握了漢字。筆者在教學“蟲”“田”“天”“牛”四字時,就創設另外的語言環境:藍藍的(? ?)空中,有一頭老水(? ?)在(? ?)里辛勤地工作,一只昆(? ?)飛來了,對老水(? ?)說:“水(? ?)伯伯,你辛苦了!”學生運用四個生字填空,筆者收到學生的反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了。
小小一個漢字,蘊含著無窮的奧妙。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多想辦法,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與“沃土”。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