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媽島

夏天到了,蚊子們又開始猖狂了,大人被咬了倒還好說,如果寶寶被咬了,起個包不說,癢得又哭又鬧,還會到處亂抓,弄不好可能破皮感染,這讓家長又心疼又無奈。
每當此時就會有很多家長咨詢,有沒有什么好用的驅蚊方法能防止孩子被咬?適合寶寶的驅蚊產品有哪些?孩子被咬了怎么能快速止癢?
2月齡以內的寶寶,建議使用物理防蚊方式,即蚊帳、長袖衣褲等。
2月齡以上的寶寶,除了物理防蚊,也可以使用驅蚊液、電蚊香等化學驅蚊方式。
我們先來看看權威機構對于驅蚊產品的解讀: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推薦:避蚊胺、派卡瑞丁、驅蚊酯、檸檬桉、2-十一酮,用于成人驅蚊,包括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2月齡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涂抹式驅蚊劑;2月齡以上的嬰幼兒可使用含有避蚊胺和派卡瑞丁成分的驅蚊產品。
避蚊胺(DEET):避蚊胺是非常安全有效的驅蚊成分。它的驅蚊效力最長能持續10~12小時。但要注意,使用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濃度要控制在30%以下。
派卡瑞丁:使用含有派卡瑞丁成分的驅蚊劑,濃度不能超過20%。它的驅蚊效力最長能持續8小時。
驅蚊酯:即BAAPE、IR3535,也稱伊默寧,它的驅蚊效力能持續4~8小時。這3種成分綜合排名的話,它算是“墊底”的。
2月齡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涂抹式驅蚊劑;2月齡以上的嬰幼兒可使用10%-30%的避蚊胺(DEET)來進行防護;派卡瑞丁同樣禁用于2個月以下的嬰兒,2個月以上推薦的使用濃度為5%~10%。3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含有檸檬桉(OLE)或薄荷烷二醇(PMD)的驅蚊劑。
酒精:寶寶皮膚薄,吸收快,大量頻繁使用含酒精制劑,容易吸收過量,引起毒性反應。
薄荷腦/醇:2歲以下的孩子過量攝入薄荷腦/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
樟腦:2歲以下的孩子過量攝入樟腦,同樣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
檸檬桉葉油:檸檬桉葉油有神經毒性,3歲以下的孩子禁用。
花露水:花露水大多含有較高濃度的酒精及其他醇醚成分,部分花露水還含有樟腦、冰片、薄荷醇等成分,不適合給寶寶使用。而且酒精是可燃的,很容易發生意外。
清涼油、風油精:這倆涂完之后都會有涼涼的感覺,通常是因為其中添加了薄荷腦或樟腦成分,這可是被我們點名批評的不安全成分。所以忘記那種舒爽的涼意,別給孩子用了。
盤蚊香:盤狀蚊香燃燒產生的煙霧會引起呼吸道不適,而且有明火,容易發生意外。用上面提到的電蚊香就行。
驅蚊貼:它的輻射范圍太小了,也就只能保護貼紙方圓幾十厘米的皮膚,想全面保護,除非貼一身。而且持續時間也很短,沒幾個小時就失效了。
驅蚊扣:同樣是輻射范圍小,除了能掛在身上不易掉以外,似乎沒比驅蚊貼強到哪兒。而且有些驅蚊扣里面可能含有檸檬桉、薄荷等對孩子有害的成分,大家一定要看清楚。
驅蚊手環:驅蚊效果是十分局限加有限,驅蚊片一般是嵌在手環里的,很容易被小寶寶扣下來誤食。
調味料驅蚊:比如很多人說洋蔥、大蒜、生姜等散發的刺激性氣味能驅蚊,但事實上,驅蚊不管用,驅人倒是很靈的。
驅蚊植物:艾草、艾蒿、橘子皮、薄荷等,同樣沒有研究證明能有效驅蚊。
維生素B1: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表明維生素B1有驅蚊作用,不過維生素B1是水溶性維生素,少涂點也沒啥影響。
當前市面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兒童驅蚊產品,宣稱“不含避蚊胺”,其實這只是在文字上玩的一個所謂的安全概念。
上面已經說明了,避蚊胺在規定的濃度內使用,是沒有問題的,一般來說不含避蚊胺的驅蚊產品的效果肯定是比較弱的。
如果仍然對含避蚊胺的驅蚊產品心存芥蒂的話,建議采用一些物理的驅蚊方法,如裝紗門紗窗、掛蚊帳、用電蚊拍,讓家里的小環境免遭蚊子光顧;而到室外的時候,盡量穿長袖和長褲,手上拿把扇子時不時趕趕,好讓蚊子遠離自己。
事實上,那些所謂的“純天然”的植物精油成分的驅蚊產品并不比化學合成的驅蚊成分更合適孩子。
那些用于驅蚊的植物精油確實有一定的驅蚊效果,但大多數驅蚊持續時間短,需要頻繁地反復涂抹或使用高濃度才能有效持久地驅蚊,容易造成孩子皮膚上的負擔。
而且精油味道濃烈、揮發性大,嬰幼兒吸入可能引起刺激呼吸道的刺激;最不可忽視的是,提取的天然精油成分往往組成較為復雜,很多都沒有獲得相關機構的安全認證,其不良反應不明確,濃度較高時涂抹在皮膚上容易引起嬰幼兒的過敏。
其實,美國疾控中心CDC唯一推薦的天然驅蚊成分只有檸檬桉樹油OLE,而且明確建議三歲以下不可使用。
而其他種類的植物精油成分,則完全不存在于CDC的推薦名單中,所以各位家長購買“純天然”驅蚊產品給小寶寶用的話真的需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