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士州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的生活應該有規律,不能任由孩子無約束地玩。可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一玩起來就容易過頭。我家晨晨就是這樣。
晨晨今年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可能是從小血鉛含量超標,他有些多動。我們曾帶他看醫生,吃了一個月藥后感覺效果不大,就沒再去醫院。晨晨的注意力、自制力很差,像只小猴子一樣坐不住。開學沒幾天,老師就領教了他的“厲害”:語文課上,前十分鐘他還坐得住,接下來就像火燒屁股一樣。有時坐著竟會莫名其妙地摔倒,引人側目;別的同學都捧著書在讀,他的書還在抽屜里;別的同學都已經在做筆記了,他還找不到筆;下午放學,別的同學課堂作業早就交給老師批閱,并已經訂正好回家了,他的作業本上還是一片空白……老師好幾次找他談話,他也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每次都跟老師保證下次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可一回到教室,他還是老樣子。
有一次,數學老師看他成績那么差,上課還不認真聽講,一氣之下批評了他。下課后,他托著腮坐在座位上生悶氣,整個課間都沒走動。放學后,其他學生把這件事當新聞告訴我——要知道他平常可是坐不住的呀。我覺得晨晨一定有心事,晚上抽空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他告訴我,他不是生老師的氣,而是生自己的氣,他氣自己管不住自己,氣自己的成績這么差,害得老師罵他,同學們嘲笑他,他其實心里很自卑。說到這里,他流淚了。看得出來,他內心是想有好的表現,想受到老師、同學肯定的,但他實在是管不住自己。
我知道,好動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必須得做點什么了。
我知道晨晨很聰明,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他都能領會,只是他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為此,我對他提出了一個漸進式的目標。我買來一個小黑板,每天在家給他講課,先要求他認真聽滿15分鐘,中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他覺得這件事容易辦到,就一口答應了。頭兩天,他做得不錯,我及時表揚、鼓勵他。后來他就有些坐不住了,我就跟他講一些持之以恒方面的小故事激勵他,他媽媽也在旁邊表揚他最近幾天的表現,就連爺爺奶奶也給了他好多鼓勵。晨晨從來沒有受到過這么多人的認可,顯得非常激動,表現越來越好。我趁機把要求提高到20分鐘。他過了第一關,過第二關也就容易多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半個月時間,晨晨就能坐得住了。那天,語文老師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地告訴我,晨晨在課堂上的表現一天比一天好。她上公開課,晨晨的表現出乎她的意料,眼睛一直盯著老師,小手也舉得高高的,期待老師能叫他回答問題。雖然他的回答錯誤居多,但老師為了鼓勵他,多次叫他回答,還當眾表揚了他。看語文老師在那么多聽課老師面前肯定他,晨晨的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上課更專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