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怡
對母乳媽媽來說,奶睡,是一件有人歡喜有人愁的事兒。歡喜在于,只要奶睡,哄睡和接覺變得很方便,甚至娃大一點可以爬過來吃“自助餐”,媽媽只管睡就好。
愁在于,不少媽媽擔心奶睡會引起夜奶頻繁,擔心夜奶時間過久會損害孩子的牙齒健康,擔心孩子大了更難戒除奶睡……
究竟能不能圖方便而喂夜奶?關于母乳奶睡和夜奶的種種擔心,應該如何看待呢?

奶睡,是嬰兒天生的睡眠需求
其實,所有人都需要睡前儀式來幫助入睡。
對成年人而言,睡前儀式通常包括:洗臉刷牙、換睡衣、躺在枕頭上放松等。有的家長睡前不刷會兒手機就睡不著。這些在入睡前需要固定完成的步驟,就是睡眠儀式。而對小月齡的寶寶,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而言,她們往往不具備借助外力引導睡眠的能力。
但幸運的是,老天爺給寶寶們安排了:哺乳。這是所有寶寶天生就會的“技能”。
哺乳時,借由吸吮,嬰兒開始分泌膽囊收縮素(CCK)等物質,讓自己變得平靜和放松,直至睡著。這也是為什么,剛出生的寶寶就可以觀察邊吃邊睡、吃吃睡睡。可以說,借由哺乳引導睡眠是嬰兒天生的需求,也是賴以安睡的法寶。
尤其對小月齡寶寶,不設限制地哺乳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安全感,有助于安撫哭鬧的寶寶,也有利于母親乳汁供應量的建立。因此,不用刻意避免奶睡。
不少家長認為,通宵熟睡,或者睡眠時間長,才是好的睡眠。是的,好的睡眠對寶寶很重要。但好的睡眠不等于讓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通宵熟睡。
從睡眠發育的生理特點來看,嬰兒和成年人大不相同。嬰兒睡眠周期短、快動眼睡眠比例高、缺乏“接覺”能力,很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醒來,包括害怕、不舒服、熱或冷、想要擁抱和安全感等等,本來就很難“一覺到天亮”。
也就是說,一夜多次醒來,并且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接著睡,這本來就是嬰兒正常的睡眠表現。家長們需要接納這個現實。
健康的寶寶也可以表現為頻繁夜醒,這并不是因為家長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
首先,嬰兒為什么會吃夜奶?主要有兩種原因:
營養需求:6個月內的小寶寶胃容量不大,母乳又很好消化,因此寶寶肯定是一會兒就餓了。所以,少吃多餐就是正常的進食模式。寶寶的吃奶需求也不是平均分配的,某個時段吃奶次數多,不能認為就是孩子其他時段沒吃飽。
安撫和接覺的需求:如前所述,嬰兒很容易因為各種各樣的“非饑餓”原因醒來,為了讓自己繼續睡過去,就會自然而言尋求吃奶的安撫。這樣的夜奶,其本身目的就不是吃飽,更不能用來反應喂養情況。
總之,孩子夜間醒來吃奶,背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只著眼于喂養。
其次,從實際觀察中,配方奶喂養并不比母乳喂養有更多的睡眠優勢。添加固體食物也未必能改善寶寶的睡眠。
可見,讓孩子吃得更多或者更“硬核”,并不能改善孩子的睡眠。不恰當的喂養反而還會帶來風險,結果風險增加了,孩子該夜醒還是夜醒,實在是得不償失。
奶睡會干擾自主入睡嗎?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寶寶戒除奶睡?
如前所述,喝奶就是嬰兒出生后天然的睡前儀式。這一步,幾乎每個寶寶都必須要走,所以不必刻意避免。
如果奶睡一直持續,寶寶可能會一直依靠喂養來入睡。但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發育也越來越成熟,或前或后,寶寶們都會有一些自主入睡的表現。
相應的,我們可以在這時給寶寶機會,讓他習得一些自我安撫的方法,逐漸過渡到不吃奶入睡。
例如,對小寶寶而言,可以在奶睡時引入音樂、按摩、安撫玩偶等,幫助寶寶建立新的睡眠聯想。一段時間后,逐漸減少喂養所占的比例,最終,讓寶寶順利過渡。
對大寶寶而言,可以在每晚固定時間建立相同的睡前程序,如洗澡、刷牙、讀故事等活動。依然可以借助毛絨動物等安全的玩偶,給孩子一些安全感。
當孩子在自我安撫和獨自入睡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奶睡和夜奶是否會損傷牙齒健康?應該何時戒除夜奶?
母乳喂養或能幫助寶寶建立更好的咬合,降低蛀牙的風險。因此,當寶寶長牙時,媽媽無需斷奶,但應給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并拜訪牙醫。
總體來說,在做好口腔衛生的前提下,一歲以內,相比配方奶,母乳喂養的寶寶患齲的風險要更小。
但這并不代表母乳寶寶不會發生蛀牙。尤其是在添加固體食物后,寶寶的牙齒健康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因此,半歲以后,家長應該引入更多的安撫方式,包括白天和夜間,接覺都應該嘗試不再只依賴喂奶。這對循序漸進解除夜奶也是重要的一步。
除了逐漸減少以夜奶安撫孩子的次數,還應該逐漸解除奶瓶。
不同的喂養方式有不同的建議時間。如果發育良好,吃奶瓶的寶寶可以在6個月以后,親喂的寶寶可以在1歲以后考慮逐漸戒除夜奶。但這最終取決于母嬰的具體情況。
我自己喂夜奶到孩子差不多兩歲。兩歲后,當孩子偶爾生病需要安撫時,我也不拒絕夜奶。在這件事上,我主要仗著家族的牙齒基因好,寶寶的口腔衛生也到位,加上自己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只想躺平,因此才喂那么久。
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做決定前需要聽聽牙醫的意見,再衡量衡量自己的情況。每個家庭都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歸根結底,奶睡和夜奶不是洪水猛獸。在生命最初,它們甚至是嬰兒的“需求”,而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
在養育寶寶之初,每位家長都需要多理解寶寶的身體特點,在彼此適應的基礎上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懷有這樣的心態,能搞定的又何止是奶睡和夜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