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鈴
科技倫理治理對企業來說,已經是一道必答題而非選答題。企業在推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亮出自己的倫理觀,才有可能飛得更高,走得更穩、更遠!
隨著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認知方式,很多前沿探索闖入了“無人區”,在充滿未知與不確定的新世界中給不斷衍生、無限進化的技術套上“韁繩”,“科技向善”變成老生常談的話題,隨之而來的科技倫理挑戰也浮出水面,科技的盡頭是倫理,已成行業普遍共識。在我國,科技倫理治理領域大動作頻頻,已為監管所重視。
今年,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就可得知,其作為國家層面科技倫理治理的首個指導性文件,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制度空白。
那么,科技倫理問題為什么受到監管如此重視?對于企業而言,科技倫理治理究竟又有何價值?該以哪些方面為抓手真正落地實踐?
作為國內最早在科技倫理領域有著豐富治理經驗的專家,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徐云程認為,時至今日,科技倫理治理早已不是企業發展的一道加分題,而已經成為必答題。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亮出自己的倫理觀,正確地擁抱科技倫理,才有可能飛得更高,走得更穩、更遠!
監管何以高度重視科技倫理治理
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新一代前沿科技在提供便利、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日新月異,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因此,在科技倫理治理領域一直在進行海量的嘗試與探索。
據徐云程回憶,從2019年開始,她就帶領著團隊在人工智能領域反復探索倫理原則。幸運的是,這些嘗試與主流意識不謀而合。兩年后,國家監管已經拓展至整個科技倫理的范疇,從原則上升到了治理層面。科技創新,倫理先行,已然成為國家意識。
“企業作為履行科技倫理的主體之一,在推動技術改變世界的過程中,一定要亮出自己的倫理觀,才有機會讓相關各方放心地把這把‘雙刃劍’交到你的手中。”徐云程說道。
科技倫理對企業的三大價值
作為頂層設計,國家政策為科技倫理治理指明了發展方向。但企業最重視的往往是投入產出比。企業在科技倫理治理上投入精力、人力、財力,究竟能帶來哪些價值呢?
針對上述問題,徐云程和她的團隊近年來一直在反復探索和嘗試,最終提煉出了科技倫理對于企業的三大價值:商業價值(產品研發/品牌溝通/法律合規)、社會價值(行業影響/深度研究/人才培養)、管理價值(企業文化/風控體系/內部培訓)。
就商業價值而言,為了避免錯誤決策以及爭議產品的出現,任何一家科技企業,在技術進入產品化立項前,都應該把潛在的科技倫理風險作為一個重要選項納入考慮范疇,作出早期預防措施。“這是一項小投入大產出、性價比極高的投資,呼吁所有企業行動起來。”徐云程如是說。
關于社會價值,徐云程認為,對于科技企業,無論是安全問題、追責問題還是權利問題、道德倫理問題,其中都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若企業能匯聚產業界、學術界、政府界的專業人士,針對爭議點共同展開深入研究,在此基礎上,推動形成產業共識或行業共識,將會為企業帶來非常大的社會價值。
“倫理本身就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經濟學、法學、哲學、科技等眾多領域。”在談到管理價值時,徐云程強調,在企業內部普及科技倫理共識,使團隊上上下下在技能方面有所提高的同時,還能樹立“科技向善”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樣的企業更能贏得組織內外的認同。
科技倫理“LET”新治理模式亮相
毋庸置疑,企業無論是為了響應宏觀政策的要求,還是維持自身的持續發展,科技倫理治理都已經迫在眉睫,其不再只是早年思維里的一道加分題。但企業在科技倫理治理方面究竟該如何落地呢?
“過去大家評判一家科技企業,會更多地從技術領先性和行業領導力出發。但進入數智時代,由于科技對于社會的深遠影響,能否信任一家科技企業已成為考量的首要因素。”徐云程的觀點是,科技企業需要贏得政府、客戶、員工、公眾和學術機構等各界的信任,而這種多方信任的建立必然是通過科技倫理來推進的。
對此,徐云程結合自身多年的實務經驗,參考微軟、谷歌、IBM等科技巨頭企業在科技倫理治理方面的做法,通過學習和分析,探索出了一套適用于本土企業的新治理模式——三位一體的“LET”治理模型:其中,“L”代表Law(法律),“E”代表Ethics(倫理),“T”代表Technology(技術)。這個模型從科技倫理開始,落腳在相關法律的合規上,最后用技術手段來形成公司持續合規的運營能力。
落實到具體踐行路徑上,徐云程提出3點建議:第一,企業應意識到科技倫理是戰略高度的問題;第二,要將科技倫理治理嵌入企業管理體系,把科技倫理治理切實融入重大決策和資源分配中;第三,必須落實到人,企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內部員工培訓體系。
最后,徐云程總結,技術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但技術對所有人都會產生影響。“目前來看,大家在科技倫理這件事情上起跑點位都差不多,如果我們能在探索中建立一套邊發展邊治理新模式,科技帶頭人能正確地擁抱科技倫理,中國的企業很可能會成為世界的企業。這也將帶領企業走得更遠、飛得更高,讓科技創新給全人類創造長期的、更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