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棟巷
在今年的藝術品春拍中,市場驚喜不斷。其中,張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以3.2億港元落槌,創下張大千作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事先被業界看好的作品,成交卻差強人意。
“天價”的背后
4月30日,香港蘇富比2022春拍收官日,張大千摹古巨作《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亮相拍場。該作以3.2億港元落槌,加傭金以3.70495億港元成交,刷新了張大千作品拍賣最高價紀錄。
張大千筆下的青山綠水,最早見于20世紀30年代,他不惜重金搜羅前人名作,苦心追摹,其技藝在20世紀40年代臻于成熟。1948年1月至2月間,創作《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時,張大千寓居成都昭覺寺,正值其傳統山水創作最盛期,因而敢于挑戰青山綠水楷模之作,該題材作品迄今僅見此一本。
在這件作品中,張大千不拘泥于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原作,構圖由手卷改為條幅,描繪了青綠江水、遠山丘陵、江畔群鷗、蔭下涼亭等景致。此件作品被現藏家收藏后鮮少示人,僅于1983年借展上海博物館《張大千遺作展覽》及中國美術館同年舉辦的《張大千畫展》。
此前的張大千最貴作品,是創作于1982年的《桃花源》,在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以2.7068億港元成交。近年來,其作品始終在藝術品市場表現亮眼,如作品《秋曦圖》在中國嘉德2021秋拍中拍出1.955億元人民幣,刷新內地拍場張大千作品紀錄;作品《碧峰古寺》在香港佳士得2021春拍中拍出2.091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張大千個人最貴作品往往是潑墨潑彩作品,而此次的《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是其傳統筆墨山水首次突破潑墨潑彩作品的價格。
“低價”有原因
在4月27日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夜場,邵逸夫爵士舊藏、旅美藝術家陳逸飛在20世紀90年代創作的名作《夜宴》以5452萬港元成交,這個價格只能排在他作品拍賣的第七位。《夜宴》曾于1992年在拍賣場上以近200萬港元成交,不僅打破當時藝術家的拍賣紀錄,更創下當年中國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展開了一個屬于中國油畫的叱咤年代。相比他在2017年創下1.49億元價格的作品《玉堂春暖》,此幅《夜宴》時隔30年重現拍場的成績顯然大大低于預期。
陳逸飛的藝術軌跡始于中國而遍及全球,其以融合古典寫實與浪漫主義的人物肖像獨步畫壇,畫風跨越東、西方語境,筑起一道溝通橋梁,讓世界一探中國藝術之美艷與高度。創作于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古典仕女系列,即為藝術家一生輝煌事業中最為關鍵的美學貢獻,其中以五美奏樂為題之《夜宴》更屬經典巨作。
這次5452萬港元的成交價,幾乎只是市場預期成交價的一半,其中原因非常復雜,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品相。陳逸飛在這幅繪畫中充分展現了其運用古典大師繪畫技藝的能力,但也正因為他采用了層層渲染的方式,使得畫作本身的保存非常困難。經過近30年,畫作表面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裂縫,而要修復這些裂縫,據業內人士估計至少需要1年,且修復程度只有原畫的90%,這是造成不少買家最終放棄的重要原因。
精品未必天價
張大千的“天價”與陳逸飛的“低價”告訴市場,影響藝術品市場價格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收藏藝術品并不能僅僅看名頭或作品本身,同時要多考慮其他方面的影響。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畢加索為其情人所畫的《多拉·瑪爾》,拍出1.6942億港元,這個價格也只是剛剛達到拍賣方之前給出的估價下限。
創作于1939年的這一作品,艷紅背景代表正在燃燒的激情,而瑪爾擺著一副高傲的表情,托腮陷入深思的神態讓人捉摸不透,再配上冷色調的襯衫,正好體現了這段既充滿靈感又滲透沖突的復雜關系。同期的瑪爾肖像,眾多作品均表現出瑪爾遭受痛苦折磨的樣子,分割主義風格下的臉容呈現扭曲、破碎的一面。
同場上拍的還有印象派大師雷諾阿作品《坐姿浴女》,甚至連買家出價都遠遠沒有達到估價的下限。
吳冠中先生創作于1973年的油畫《紅梅》,此前也是備受關注,拍賣估價9000萬至1.2億港元,最后只拍到了1.03927億港元,在理性的范圍內。
吳冠中對生命的熱情關注貫穿了他的畢生創作,他通過描繪自然而燃亮自我、鼓舞人心。《紅梅》誕生于1973年,此時,吳冠中剛剛經歷河北省李村的下放重返北京,大學尚未開課,他沒有教務羈絆,出行至京郊寫生。由于藝術家已接受國家委托,下半年將南下為《長江萬里圖》采風,故此他的留京時間實際上只有短短數月,但正是在這段時間里,因為心無旁騖,他創作出了他個人繪畫生涯中的一系列杰作。
《紅梅》反映了藝術家此時全然陶醉于創作之心境,其主色調是艷麗照人的滿目桃紅,畫面呈現一株盛開蠟梅,星星點點的梅花漫布其間,遠觀有若燃燒正旺的一枚火炬,陣陣清香更引得蝴蝶回旋飛舞,象征冬去春來、萬象更新,不僅在視覺上賞心悅目,亦給予觀者內心莫大之鼓舞。
這些作品的成交顯示出市場對于高估值拍品還是十分理性,今年藝術品市場到底如何,還要繼續觀察接下來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