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傾聽是一種習慣,傾聽是一種禮貌,傾聽更是一門藝術,學生的傾聽能力需要教師用心培養。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尤其是兒童的有意注意維持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課上讓他們四十分鐘注意傾聽,必然是有一定難度的。對學生光說幾句“坐好了”“認真聽”是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的,而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一、講清要求,明白傾聽方法
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就必須向學生講清聽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明確地告訴學生,學會傾聽要有“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仔細聽清老師或發言人的每一句話,思想要專一,心無雜念;二要有耐心。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這時教師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聽后“評一評他的發言”,“你有什么反駁的意見”,“你還能想到什么?”等目標指令性問題大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同時聽別人講話時,他人未說完不要去急于發表意見,要讓他人把話說完,學會尊重他人。讓別人說完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聽別人發言時,要邊聽邊思考,同時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在不重復他人意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看法時,要虛心接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看法時不要盲從,要有選擇地吸取。在專心傾聽完他人的發言后,再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加強訓練,培養傾聽能力
首先要聽說訓練,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傾聽能力更多的是要通過說表現出來。只有專注地聽,才會有準確地說。其次聽寫訓練,聽寫訓練對于培養學生傾聽注意力、傾聽記憶力,提高耳、腦、手三者協調能力有很多好處。我們可以選用語文教材中經典的課文語段讓學生聽寫,著重訓練學生對字詞句的反應能力、快速書寫能力。聽是前提,寫是聽的結果。只有認真聽,才能寫得正確。
三、傾聽應該尊重學生
從知識的占有量來看,學生的儲備可能會有不足,所以他們在課堂上的發問,有時聽起來會很幼稚,甚至是錯誤的。作為老師,當學生的見解、行為出現錯誤時,如果老師能夠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就會讓學生獲得信心與鼓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對所傾聽的內容感興趣,才會想聽,才能主動學習、掌握知識。所以,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教學要善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孩子參加到傾聽活動中,讓他們想聽,愛聽。
傾聽不僅是一種教學技巧,還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它是促進師生生命共同成長的憑借,學生在教師的傾聽中體驗到生命的被關注、被理解和被尊重。盡管學生傾聽能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堅信,每一個問題都有得到解決的時候,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發現,學生學會聽了,他們在聽中生疑;聽中解惑,聽中成長,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7C13032D-42A3-47B9-9CAE-10EB6CABED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