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鐵路、公路、房建、水利項目中的巖土工程越來越多。巖土工程施工必須合理使用勘察鉆探技術。但是,有些巖土工程處于巖溶地區,對勘察鉆探技術的要求非常高,要求選用適合當地地質條件的勘察鉆探技術,否則會直接影響項目工程的順利進行和勘察結果的準確性。可見,巖溶地區巖土工程勘察鉆探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巖溶水文地質;問題;措施
1巖溶地區地質環境條件分析
該工程的主要勘察區域,為石灰巖巖溶區,且類型為覆蓋型,巖溶區石灰巖的上層直接覆蓋了第四系地層,發育巖溶、土洞、構造帶以及軟土層等,另外通過地下水勘探,發現地下水活動較為頻繁,周邊有較為明顯的暗河通道;覆蓋層大多為卵石層,其分布狀態以及厚度具有較為明顯的變化趨勢。綜合整體的地理環境來看,工程條件以及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勘探之后,決定擬建建筑物的地基基礎,利用鉆孔灌注樁作為主要的地基結構,持力層為最下方的石灰巖層。為了進一步了解整體區域內的巖溶發育情況,有效確定樁基長度、嵌巖深度以及樁徑,選擇鉆探的方式進行區域勘探。
2巖溶地區巖土工程勘察鉆探技術的實踐應用
2.1施工準備
任何一項施工進行之前都必須做好準備工作,勘察鉆探工作也是一樣。巖溶地區的巖土工程進行勘察鉆探施工之前,應當做好以下準備工作:1)從巖溶地區具體情況出發,考量巖土工程的具體要求,編制詳細的勘察鉆探施工方案,結合巖土工程的巖溶發育狀態做出準確的預測,確保勘察工作順利進行。2)在施工前,要對實際鉆探技術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相應的鉆探技術;另外要對其進行鉆探安全教育,以提高施工安全性,確保勘察鉆探安全可靠。3)分析鉆探要求和目的,根據巖土工程的要求選擇合適的鉆探設備,配備相應的配套設施,為施工做好硬件方面的準備。
2.2地質測繪與調查
測繪從本質上看是在現有地形圖、地質圖的基礎上,將工程所在地的全部地質要素描述出來,包括地形、地貌、構造等等。在地質調繪階段,有三種比例尺應用較為頻繁。在可行性研究勘察中,多采用1∶50000~1∶5000的比例尺;在初勘時期,多采用1∶10000~1∶2000的比例尺;在詳勘階段,多采用1∶2000~1∶500的比例尺。若工作中需要對影響范圍較大的地質單位進行測繪,還可適當增加比例尺,使測繪誤差能夠始終控制在3mm以內。在地質調查方面,重點對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聯系進行調查,并對不同地貌單元進行劃分;調查現場地下水埋深、分布與補齊情況;調查現場巖土特點,其是否存在特殊土;調查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氣象資料,是否存在影響工程開展的不良因素,如滑坡、巖溶、泥石流等。
2.3黏性土勘察鉆探技術
在巖溶地區進行巖土工程施工時,通常會遇到黏性土地層。為保證勘察質量,需注意以下2點:
1)施工隊必須強化對勘察階段的監理,全面落實旁站、巡視、平行檢驗等工作。
2)要選擇合適的鉆進工藝,常用的有飽和回轉鉆進技術、沖擊鉆進技術,盡量避免對土層擾動和沖刷,提升采芯率,進而收集更完整的鉆探資料,真實反映土層情況。
2.4卵石層勘察鉆探技術
通常情況下,對巖溶地區卵石層進行勘察鉆探時,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如果卵石層相對較厚,通常選用以旋轉鉆進和沖擊鉆進為主的鉆探方式,一般會采用跟管鉆進方式對護壁進行處理,在保證鉆探順利進行的同時提升勘察效果,從而獲取更加準確的數據。
2)當卵石層厚度很大而粒徑卻比較小的時候,因為卵石層本身孔隙率大、顆粒間粘結度差,很可能會發生井壁坍塌問題。為此,前期應投入一些黏土球,采用杵搗的方式,使黏土進入卵石之間提升孔井壁的穩定性,也能更有效地鉆探到地層巖芯,且保證巖芯的質量。
3)如果卵石層的厚度大、粒徑也大,進行跟管鉆進的時候需要使用植物泥漿,其粘度較大,可對泥漿泵的泵量進行控制。此外,要使用合適的鉆頭,利用半和式的雙管以回轉鉆的方式進行鉆探。此時,技術人員一定要熟悉該地區的地質條件以及踏勘情況,并能做出準確判讀,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最合適的方式施鉆,提高巖芯采取率,進而提高鉆探質量。另外,還要避免孔壁坍塌,防止發生嚴重的孔內事故。
2.5泥球護壁聯合套管法
若存在溶槽、溶洞以及溶溝等情況,可以通過局部灌漿的方式填充溶洞,來提升后期鉆進以及施工穩定性。例如,本工程選擇了泥球護壁聯合套管法進行施工,主要針對存在較多巖溶裂隙的區域,原有的黃土以及膨潤土的填充效果不佳,便可以將濕粘土球下到孔內,鉆具下入過程中,上下進行擠壓,在下降的過程中,會將所有的泥球擠到周邊的縫隙中,從而形成泥漿,再通過掃孔作業,有效增強護壁保護力度。
若溶洞中的填充物較少或者大部分填充物為流塑型,質地較為松散時,那么在鉆進期間會對周邊地層形成較大擾動,可能會出現塌孔以及卡鉆等情況。因此在該過程中必須要配合撈渣作業,為了增強撈渣效率,可以下入第一級套管,然后利用錘擊套管的方式,配合鉆進作業,達到最大深度。
2.6現場檢驗與監測
將現場檢驗與監測數據對比分析,可對原設計參數進行核對和優化,積累更多經驗,為巖土工程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檢驗與監測工作需在不同時段內開展,有在施工階段,有在工程交付后的運營階段。當前科技飛速發展,越來越多先進技術被應用到巖土工程中。例如,工程地質測繪制圖、地質綜合分析等工作陸續采用了GIS、GPS、PS等技術,且地質雷達、物理層成像技術等也逐漸在勘探階段普及應用。
2.7軟土層的勘察鉆進技術
針對軟土層進行鉆進,不論使用任何鉆進方法,都要保證快速的進尺速度。如果遇到土洞或土洞填充物,可能出現掉鉆問題,具體表現為:鉆具不能繼續加壓,不能轉動時有自重狀態的孔自動下落。由于淤泥質土塑性不好,土質松軟,提鉆之后可能會出現孔內縮徑問題。在進行二次下鉆的時候就達不到原來的深度。
土洞沒有填充物或者填充物較少時,土洞內留有一定空間,在二次下鉆時就會出現偏移原孔位的問題。如果土洞中填滿了填充物,土洞緊密連接下部的灰巖,鉆進此層之后,孔內會出現多處漏水或者全泵量漏水。此時,地下水位會快速發生變化,可能會出現孔壁坍塌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在軟土層鉆進過程中,應使用肋骨鉆頭使孔徑變大,鉆探到軟土后應快速設置套管來保護孔壁。
2.8打造最靈活的調整方案
巖溶地區的地層結構以及外界環境具備較強的多變性,在實際的勘察鉆探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較多的臨時風險,針對這些問題要及時制定前期預控方案,并且綜合既有的工程類案例進行經驗總結。例如在對巖溶發育基巖進行鉆探時,必須要了解整體施工環境的地層地貌,準確計算巖心采樣率。若鉆探過程中出現了泥漿流失或者埋鉆和燒壞鉆頭等現象,必須及時調整方法。方法調整需要結合具體的環境巖層結構以及土壤成分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為整體工程的有效推進提供根本保障,也能夠保障人員以及機械的安全。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許多巖土工程都在巖溶地區開展,其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施工難度較大,在勘察鉆探期間,應做好地質測繪與調查、工程勘探、采取試樣、現場檢驗與監測等工作,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勘察鉆探技術,制定基礎工程施工方案等,提升巖土工程勘察質量與效率,為項目實施與工程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在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確保如期完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成本,以獲得較高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朱桂明.巖土工程勘察鉆探技術和取樣及測試探討[J].科學技術創新,2019(24):2.
[2]劉靜.巖土工程勘察的鉆探技術措施[J].西部探礦工程,2019,27(9):2.
[3]徐傳水.巖土工程勘察的鉆探技術[J].世界有色金屬,20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