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文 程麗霞
摘 要:近些年,伴隨社會經濟的進步,促使社會民眾的生活品質有了大幅度的改觀,在此背景下,為民用航空器市場開拓了很多發展空間,并且也對航空器的使用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標準,要求提升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以保證航空安全,為此,要求民用航空器維修技術人員日常做好本職工作,以強化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從而保證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功能的充分發揮。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與有效維修手段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有效維修;手段;分析
引言
最近這幾年,在國內外因為航空公司機務人員維修工作不到位而誘發的飛行事故有很多起,一旦如此,不僅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還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經濟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航空器在運轉工作期間會受到外界各類因素的干擾,無法將其自身所具備的適航功能全面展現出來,進而會引發安全事故,難以保障航空安全。為了能夠確保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滿足航空需求,則一定要選用有效的手段做好航空器的維修工作,以保證民用航空器可以一直處在安全的狀態下運行。
1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與維修的相關概念
1.1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
對于民用航空器來講,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是指航空器在飛行階段可以保證航空安全的重要指標。通常狀況下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能力涵蓋了兩方面內容,其一,初始適航能力。在起初設計民用航空器時,要求其內部的每一個零部件的出廠品質都要滿足適航標準。其次,持續續航能力。航空器在取得國家或相關部門所批準的適航條件后,并且將航空器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交付完成后,選擇合適的維修方法將航空器再次恢復正常運行狀態。民用航空器保持持續適航狀態是衡量航空器適航性能的關鍵要素,在國家標準許可范圍內,民用航空器處于持續適航,可實現正常且安全運行,并有效降低飛機運營經濟負擔[1]。
1.2民用航空器維修
民用航空器的維修目的,是為了提高民用航空器在使用階段的整體安全性、穩定性,因此,要求維修技術人員在開展相應的工作時,從多個角度出發對民用航空器實行科學且精準化的管理,與此同時,還應依據民用航空器使用原則,規范航空器維修行為,以防范維修故障問題的產生,強化航空安全。然而,考慮到自然環境是影響民用航空器使用階段安全性、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所以一旦突遇極端天氣等,就會對航空器的照常工作狀態造成干擾,從而誘發故障問題或者致使其偏離正確軌道,所以,對民用航空器做好日常維修工作至關重要。
2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與有效維修手段
2.1明確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標準
所謂的持續適航標準,從技術層面分析,指的是民用航空器運轉工作期間以最低運行安全標準為界限,實現飛機運營經濟壓力得到有效緩解以及提升飛行安全性。相較于其他標準而言,適航標準不同之處在于其是國家級標準范圍,并且相應的標準內容清晰明了,由政府部門或其他授權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的相應法規條例,以及參照航空器安全性要求,設置的適航標準,以此保證航空飛行安全以及降低飛機運營成本,進一步提升民用航空器運行安全性與經濟效益。
2.2掌握常用有效的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維修方法
以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空器為例,在對其實行維修工作期間,需要相關技術人員依據現場實際狀況,而選用最適宜的維修方法。一般狀況下,常用的航空器持續適航維修方法主要有三種:其一,航空器運行狀態監測法。以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空器實際飛行狀態及相關參數作為檢修標準,便于維修人員更好地了解與掌握航空器真實狀態,對潛在問題精準定位,實施針對性維修,切實做到將處于飛行狀態下的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空器潛在風險降到最小;其二,計劃維修法。維修人員在既定期限內完成對航空器的全面檢修任務,并待維修結束后,確認航空器是否與原有設計要求標準相一致,計劃性維修方法主要全面檢修航空器,因此,維修時間相對較長,維修工作涉及范圍較廣;其三,非計劃維修法。主要被運用在飛行狀態下的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空器中產生的故障問題。相比照其他兩種維修方法,此種方法即便成本投入量不大,但是風險隱患卻響度較多,因而難以保證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
2.3制定完善的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與維修安全體系
為了可以保證民用航空器的故障問題得到改善,從而強化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則需要在實際開展維修工作期間,配合使用多項專業化技術手段保證相應維修工作的有效實施,同時還應依據相應技術的規范標準予以操作,這樣才能顯著提升航空器的維修效率。在此基礎上,還要對維修完成的部位進行反復多次檢測,以判斷是否完全達標,在這種狀況下,才能夠防止由于維修工作不到位或者因為人為操作失誤而影響到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功能的充分發揮。通過綜合分析以往產生的各類航空器飛行事故,得知人為因素干擾下使得維修工作出現失誤從而造成航空器飛行事故發生的數量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為此,目前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與維修安全體系受到了重視,可見,倘若想要提升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就要制定完善的持續適航與維修安全體系,這樣才能規范維修行為,避免埋下安全隱患[2]。
2.4提升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的專業素養
維修人員只有擁有扎實的安全理論知識以及較高的維修技術素養,才可以保證民用航空器維修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提供一個最為安全的航空飛行條件。為此,民用航空器維修部門應重視與加強針對維修人員的專業培訓,將航空器持續適航的必要性與價值觀念向各個維修人員傳遞,便于針對性研究航空器持續適航方面相關問題,了解與掌握民用航空器持續適航相關文件與適航標準,避免低級錯誤等情況出現,保持維修人員專業水平,從根本上保障維修質量,優化航空器使用性能,實現航空器安全飛行與良好的持續適航。
結束語
總體而言,民用航空器在運行使用階段,其運行狀態不但會受到自身持續適航能力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維修情況的干擾。為了能夠將航空器一直維持在最為安全、最為穩定的狀態下,則需要重視航空器的維修工作,以通過維修手段的有效使用,強化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能力,從而防范風險隱患,保證航空安全。
參考文獻:
[1]劉明.民用航空器的持續適航與維修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 11(19):107-109.
[2]涂瑞.民用航空器維修質量與安全管理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 11(1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