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威,王玉華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有機農業自上世紀80年代被引入中國后,生產規模得到迅速發展(劉曉梅等,2016)。據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FiBL)與IFOAM 國際有機聯盟聯合發布的《2020 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FiBL et al.,2020)結果顯示,截至2018 年底,中國有機生產農地面積達到3.14 萬hm2,位列全球第三。有機食品消費額也達到了81億歐元,成為美國和歐盟之外的第三大單體消費市場。但相較于中國農用地面積和消費市場,有機農業發展仍存在巨大潛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要求并促進現代農業回歸生態循環有機農業,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農業污染、國民健康等問題(張志明等,2020)。十九大鄉村振興的提出,更是要化解當前農業高質量發展滯后的突出問題(程靜等,2021)。有機生產具有的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高附加值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中國目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以及環境保護遇到的問題,是傳統農業的有益替代產業模式,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生態模式。但中國有機農業尚未形成系統、科學的產業規模,在農業發展中還未起主導作用。因此,通過開展有機農業企業功能區位研究,能夠為政府和企業產業布局提供一定參考,對促進中國有機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關于有機農業的研究多聚焦于產品生產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如發展潛力評估(Martin et al., 2020)、食品安全體系建設(Yang et al., 2014;黎茵,2017)、產品供應模式構建(孫梅等,2020)、產業發展模式分析(Wang et al.,2006;張曾等,2020)等。有機畜牧業作為有機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研究也多集中于有機牧場的類型特征(Hrabalová et al.,2006;Diaz-Gaona et al.,2019)、技術效率(Kostlivy et al., 2019)、土壤環境(Patterson et al.,2018)、裝備設施(Infantile et al.,2016)等,或動物本身的健康(Magdalena et al., 2020)、廢棄物處理(Wan et al.,2021)、生長環境(Throop et al.,2020)等方面。目前,從產業視角針對有機畜牧業整體發展狀況、發展趨勢及空間特征的研究較少,在有機畜牧業產業發展、企業的區位布局等方面缺乏理論層面的支撐。
隨著經濟、通訊和交通的發展,各類要素在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程度在不斷加深,企業生產組織模式和空間分布特征發生較大改變(劉衛東等,2004;王姣娥等,2019)。自Jones 等提出生產片段化以后,以跨國公司為主要載體的生產片段化研究成為當下經濟地理學的熱點話題之一(Krugman et al., 1995; Feenstra, 1998; Venables,1999;Jones et al.,2001;Amighini,2005;Ando,2006;Romain et al.,2016)。目前,國內學者針對境內外跨國公司功能區位空間分布格局及演化、功能區位選擇與城市功能專業化、基于研發功能的區位演繹與決定因素等多種角度進行深入研究(朱彥剛等,2010;賀燦飛等,2011;李毅等,2011;王俊松等,2016;汪勝蘭等,2020)。從已有研究看,企業不同功能環節有著不同的區位要求,推動企業各功能進行分散布局(Defever, 2006;李國平等,2016)。總部及研發部門傾向分布于商務服務能力、人才資源、通訊基礎設施等條件優越的首位城市(Bel et al.,2008),生產功能強調生產成本、專業化勞動力的可獲得性,銷售市場強調本地市場規模(王俊松等,2016)。類似地,有機畜牧業企業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產片段化特征,不同生產功能片段有著不同的區位偏好。其中,服務功能對于信息的及時性、科技的發達性、交通的便利性等條件要求較高,而生產功能強調銷售的及時性、市場的可獲得性、以及自然環境與資源的優越性。通過對有機畜牧業企業進行多尺度功能區位分析,并對其潛在機制進行探討,能夠科學有效引導不同功能區位合理布局,對促進產業功能區集聚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中744 家有機畜牧業企業數據,使用Arc-GIS 10.2進行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不同功能區位的空間格局分析,并采用Person相關性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探討其影響因素。以期為中國有機畜牧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基于中國對有機農業企業活動統一進行有機認證的管理特征,有機畜牧業企業數據來源于中國食品農產品信息認證系統。截至2019-12-31,中國經過認證的有機畜牧業企業744家,其內部生產組織主體總部、加工廠、基地數量分別有744、255、716 個。本文主要從省域、市域和縣域3 個尺度開展研究。省域層面為31個省級行政區劃,包括5個自治區、22個省和4個直轄市,香港、澳門、臺灣不在研究范圍;市域層面為存在有機畜牧業企業的231 個地級行政區劃,其中,為保持中國整體區劃的完整性,在市域空間層面分析時加入直轄市和部分省直屬單位;縣域層面為存在有機畜牧業企業的526 個縣級行政區劃,其中,縣域空間層面分析時加入了直轄市下屬的區縣和部分縣級市。
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從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入手,選取相應的影響因子并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對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中,Pearson 相關系數(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于衡量2個數據集合是否在一條線上面,主要衡量定距變量間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大,相關性越強,取值范圍為[-1,1],即相關系數越接近于1或-1,則相關度越強,越接近于0,則相關度越弱。而多元回歸分析方法(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主要用于定量刻畫一個應變量與多個自變量間的線性依存關系。R2值可以說明所建立模型與實際數據的擬合程度,其值越接近1,擬合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區位是指人類行為選擇的場所或地點,影響人類活動的區位因素由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共同組成。因此,本文從這3個方面入手,并根據已有研究和實際情況選擇指標,指標的解釋說明見表1所示。

表1 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影響因素指標選取與解釋說明Table 1 The selec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bout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f unction location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量、溫度、氣候、土壤、地形、光照、耕地面積等影響因子。一方面,一些自然影響因子(如降雨量、溫度等)往往通過影響飼料作物獲取量間接影響有機畜牧業生產,進而影響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另一方面,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石油能源和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水和空氣的污染,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也是有機畜牧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選取飼料產量和環境質量2個綜合性影響因子,以測算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與自然因素的關系。
經濟因素包括經濟規模、勞動成本、土地價格、投資、金融、銀行貸款等影響因子。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用地不斷向城郊農業用地擴展,土地價格高漲,對畜牧業發展產生一定限制。另外,有機畜牧業對于生產技術要求較高,產業聚集區有利于技術、管理知識的交流和人力資源的培養與利用,知識和信息的外溢也會減少有機畜牧業企業遇到的生產技術難題。因此,選取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比重和畜牧業發展水平3個綜合性影響因子,分析經濟因素對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的影響。
社會因素包括政策效益、交通運輸能力、科研創新水平、人力資本、地方風俗、文化歷史等。優惠的稅收政策和直接的經濟補貼吸引眾多有機畜牧業企業落戶;良好的基礎交通設施可降低不同功能區位間的運輸成本;科研院校能夠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以減少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及風險。因此,選取政策效益、交通運輸能力和科研創新水平3個綜合性影響因子,分析其對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的影響。
基于數據可獲取性,采用2019年各省級、市級和縣級相關數據,包括農產品產量數據、化肥和農藥施用量數據、GDP數據、畜牧業產值數據、畜產品產量數據、交通里程及貨運量數據、專利項目數據、農產品產量數據、化肥及農藥施用量數據等。數據通過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網(http://food.cnca.cn/)、2019 年《中國統計年鑒》、百度地圖檢索以及中國知網搜集整理獲得。
有機畜牧業企業的生產組織結構可以概括為總部、加工廠和基地。其中,總部是有機畜牧業企業的核心,其主要功能為制定影響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決策,包括生產何種產品及其市場的進入或抽回,擴張、壓縮或售出企業內某組分,對企業組分投資或撤回投資等,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進行資金控制和分配;此外,企業總部還具有代表公司與其他企業或政府部門協商、談判、交流的職能(李小建,1999)。加工廠是有機畜牧業企業的重要節點,其主要功能為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進而提高初級有機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加工廠延伸了有機畜牧業的產業鏈,促進有機畜牧業產業化和工業化。基地是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的基礎,提供動植物等生產對象生長繁殖所依賴的環境;有機生產者在基地通過社會勞動改善有機體的環境條件,或者干預其生長繁殖過程,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質資料(周應恒等,2014)。至2019年底,有機畜牧業企業的總部在31個省級行政區劃中均有所分布,加工廠和基地在除上海市之外的30個地區均有所分布;在333 個地級行政區劃中,分布有總部、加工廠和基地的地區分別有231、119、225個,在2 852個縣級行政區劃中,存在總部、加工廠和基地的地區分別有527、199、485個。
“功能”是指企業價值鏈上的環節(Duranton et al.,2005;Helg et al.,2005),主要包括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服務功能主要為企業提供發展決策及商務服務、人才保障和技術發展支撐、資金流動等服務,生產功能主要負責企業產品生產加工,更強調生產成本、生產配套設施等。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功能環節主要包括研究設計、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其中,總部主要負責產品研究設計、產品銷售等服務功能,而加工廠和基地負責產品的生產加工等生產功能。因不同組織主體根據自身需要,在區位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偏好,導致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區位選擇也有一定差異。如有機畜牧業企業總部會趨向于具有信息、金融、市場等優勢資源的大都市布局,進而形成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聚集區,基地會傾向于自然資源稟賦條件良好地區大量聚集,而考慮到原始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與集聚效應,加工廠選址偏向于基地分布地區,從而形成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區位。
省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部門于31 個省級行政區劃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區服務功能部門數量相差較大(圖1-a),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新疆、河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而遼寧、天津、福建、上海、湖北等地則分布較少。
市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部門在大部分地級行政區域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城市區域服務功能部門數量存在一定差別,且從全國范圍看,呈現一定的集聚特征(圖1-b)。在新疆西北部地區(塔城地區、伊犁州等),四川省中南部地區(阿壩州、南充市、雅安市、成都市和綿陽市等),內蒙古中東部地區(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呼倫貝爾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等),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安徽南部地區(安慶市、宣城市等)等地區分布較為集中,除此之外全國大部分市域均存在少量服務功能部門分布。
縣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部門在諸多縣域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區服務功能部門數量不同,且相較于市域空間層面,集聚特征更為顯著(圖1-c)。在四川東部地區(貴南縣、阿壩縣、紅原縣、寶興縣、通江縣、西充縣、天峻縣等),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和林格爾縣、克東縣、錫林浩特市、臨河區),安徽省南部(太湖縣、廣德縣),新疆西北部地區(額敏縣、福海縣)等地分布較為集中,而在其他縣域分布較為疏散。

圖1 有機畜牧業企業多尺度服務功能空間分布格局Fig.1 Multi-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service functions
省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部門在31個省級行政區劃空間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區服務功能部門數量相差較大(圖2-a),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新疆、河北、黑龍江、安徽、江西、四川、青海和云南等地,而遼寧、吉林、天津、福建、上海、湖北等地分布相對較少。
市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部門于全國大部分市域空間均有所分布,在局部地區呈現一定的集聚特征(圖2-b),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北地區(塔城地區、伊犁州等),四川東部地區(阿壩州、成都市、雅安市、綿陽市、南充市等),內蒙古中東部地區(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興安盟、包頭市等),安徽南部地區(安慶市、宣城市等)以及江西撫州市等,其余在大部分市域空間少量分布。
縣域空間層面上,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部門于諸多縣域均有所分布,但分布數量有一定差別,且個別地區數量分布較為集中,形成一定的空間集聚特征(圖2-c)。在新疆西北(額敏縣、福海縣等),四川東部(貴南縣、阿壩縣、紅原縣、寶興縣、通江縣、西充縣、天峻縣等),內蒙古中東部(和林格爾縣、克東縣、錫林浩特市、臨河區等),安徽南部(太湖縣、廣德縣等)等地區分布較為集中,其余一些縣域空間也存在零散分布。

圖2 有機畜牧業企業多尺度生產功能空間分布格局Fig.2 Multi-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production function
1)傳統農耕文化的空間格局特征決定了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分布,但受限于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差異性,各地區部門數量存在一定差距。悠久的農耕文化造成全國各地都有著豐富的畜禽養殖經驗(田愛梅等,2009),也為有機畜牧業的發展以及有機畜牧業企業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因此,全國范圍內均存在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和服務功能部門的規范布局。其中,內蒙古、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長江下游流域等地區有機畜牧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部門數量分布相對較為集中。一方面,這些地區自然資源稟賦良好,是中國傳統糧食產區及牧草主產區,為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部門發展奠定了基本的資源基礎與環境條件;另一方面,這些地區基本為中國區域發展中心城市地區,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區域,能為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部門分布提供優越的經濟基礎和市場環境;除此之外,這些地區普遍具有交通發達、科研院所較為集中等社會環境與技術條件基礎,也為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部門發展提供了相應的便利條件。
2)隨著研究空間尺度的逐漸遞進與縮小,局部地區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呈現顯著集聚特征。目前,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部門主要在新疆西北部、四川東部、內蒙古中東部以及安徽南部等區域分布較為集中,均屬于中國傳統畜牧業發達地區或者優勢畜牧業區域。一方面,這些區域均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基礎與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另一方面,這些區域空間集聚效應顯著,尤其是信息和知識外溢特征明顯(王俊松等,2015;2016),為有機畜牧業企業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與環境條件。
3)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空間區位具有共聚的現象。這種空間共聚現象與空間效應在內蒙古、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東部、長江下游流域等地區較為明顯。這些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稟賦條件,相對發達的傳統畜牧業產業基礎,優越的經濟及市場環境,便捷發育的交通設施,以及優質的科技服務水平與能力等綜合性環境與條件要素的空間累積與迭加,形成了有機畜牧業企業空間發展的集聚、共聚與乘數效應,因而這些地區有機畜牧業企業的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部門空間集聚特征與優勢效應更為突出。由于中國大多數有機畜牧業企業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空間上的地理臨近可以降低交通和協調成本(王俊松等,2016),因此這些地區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單元的空間共聚現象也相對較為顯著。
為更準確識別綜合性影響因子對有機畜牧業企業不同功能區位布局的影響程度,主要從省域和市域空間層面進行影響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分析(表2)。

表2 省域和市域空間層面上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結構相關性分析結果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 structure func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al level
在省域、市域空間尺度單元內綜合性影響因子的Pearson 相關性分析基礎上,針對關聯性較高的影響因素作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所示。
1)省域空間層面上,飼料產量和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對于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分布影響程度較高。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生產功能的部門分布數量與飼料產量(X1)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47和0.449(見表2),標準化系數達到0.339和0.406(見表3)。作為一種對資源環境條件要求相對較高的畜牧業生產類型,有機畜牧業企業本身的生產與服務功能本質上對于外部自然環境條件存在較高的依賴性,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條件與環境條件能夠在提供充足的基礎生產資料的同時,更有利于有機畜牧業企業的綠色發展與形成競爭優勢。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生產功能的部門分布數量與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X5)也呈現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14 和0.415(見表2),標準化系數達到0.346和0.337(見表3)。傳統畜牧業產業發達地區一方面同樣依賴于外部區域的自然資源稟賦與環境條件,另一方面由于傳統畜牧業地區長期以來聚集了大量畜牧企業,存在明顯的生產技術、銷售渠道、政策動態等知識和信息要素的聚集以及外溢效應,為有機畜牧業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社會與經濟要素環境與基礎條件。除此之外,環境質量、農業生產比重、政策效益和科研創新水平等也對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影響,表現為對飼料產量、傳統畜牧產業布局較高依賴性所形成分布格局的不斷區位偏移。省域層面上,企業區位布局中基礎生產資料則是作為優先考慮的基本要素。

表3 省域和市域空間層面上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結構多元回歸分析結果Table 3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 structure func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al level
2)市域空間層面上,飼料產量、環境質量和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對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分布影響較為顯著,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比重、科研創新水平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相較于省域空間層面,環境質量和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綜合性影響因子的影響力有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比重、科研創新水平等影響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飼料產量影響力則略有下降。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生產功能的部門分布數量與環境質量(X2)和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X5)標準化系數分別達到0.574、0.568 和0.503、0.513(見表3)。有機生產對于生產環境標準有較高要求,而良好的環境質量將減少企業前期生產要素環境整治中的資金投入,有利于有機畜牧業企業環境條件改善與順利渡過轉換期,進入實現正常的生產與產出活動。另外,傳統畜牧業發達地區具有較為完整的生產、運輸以及銷售產業鏈,完善的生產設施、服務體系與產業環境也為推動有機畜牧業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環境。此外,市域空間尺度的有機畜牧業企業進行區位選擇時,除了對土地價格、農業生產環境、生產技術可獲取性等基礎影響因素的考量外,經濟發展水平(X3)、農業生產比重(X4)以及科研創新水平(X8)等綜合性影響因子對其功能區位分布影響力亦進一步增強。其中,對于主體功能中的生產功能區位的影響力更顯著。由于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價格的不斷高漲,投入產出效益相對較低的農業發展活動受到一定限制。生產功能性質的企業通常對土地需求較高,對于土地價格也更加敏感。同時,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過程中對于生產環境、加工技術、食物品質等生產環境與條件同樣具有較高標準和要求,導致產業結構、科技需求等社會經濟與技術服務環境條件影響程度也趨于強化。
3)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空間區位影響因素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其一致性表現在飼料產量、環境質量、農業生產比重、傳統畜牧業發展水平等與其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空間區位的相關性系數較為相近(見表2),多元回歸分析同樣顯示這一結果(見表3)。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普遍發展時間較短,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受限于交通、組織管理等基礎成本的影響,有機畜牧業企業不同功能部門空間分布趨向于一致。差異性則表現為:為制定影響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決策等服務功能傾向于具有信息、金融、市場等優勢資源的大都市區域布局,而企業生產功能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加工廠和基地,其中,基地傾向聚集于農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而加工廠的主要功能為對原材料的加工,其空間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地約束。因此,企業生產功能易于聚集在自然稟賦較好的地區。總體而言,飼料產量、經濟發展水平和科研創新水平等因素對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空間分布的影響程度有一定差別,相對于生產功能區位影響更為顯著。
4)除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外,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選擇還與自身生產規模、發展階段、空間組織模式等具體產業環境與條件有密切聯系。一般來說,生產規模大、發展較為成熟的有機畜牧業內部組織進行分工協作,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生產片段化特征也越顯著。如正谷(北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隨著企業發展,生產功能部門數量逐漸增多并在國內外多個地區進行功能區位布局。但部分有機畜牧業企業產品種類較為單一,且原始區位的優越性能夠滿足其規模擴張。因而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區位仍保持共聚特征。如包頭騎士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原始產地自然資源稟賦良好,產品生產成本較低,而且有著充足土地可滿足企業的不斷擴張,因而企業不同功能部門區位布局一致。因此,企業自身規模、生產力要素和所屬行業與產業的發展階段、生產組織結構與價值鏈結構等具體的產業環境與條件,也將進一步調整與引導有機畜牧業企業主體功能區位的選擇決策與偏好。
基于2019 年中國744 家有機畜牧業企業數據,分析了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區位和生產功能區位特征,并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方法對其主體功能區位的影響因素進行了闡釋,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1)中國有機畜牧業服務功能區位和生產功能區位均呈現空間集聚特征。內蒙古中東部、新疆西北部、四川東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區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部門和生產功能部門分布數量相對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分布則較為零散。
2)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區位和生產功能區位具有較強的共聚現象。目前,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規模較小、結構相對簡單,為降低主要的交通和協調成本,不同功能部門空間分布呈地理鄰近性特征。而隨著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的不斷發展,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功能區位共聚現象會逐漸減弱。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有機畜牧業企業自身發展特征以及原始空間區位格局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擴張過程中不同功能結構并未發生區位分離現象。
3)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區位和服務功能區位受傳統畜牧產業發展水平與區位格局的影響較為顯著。需要注意的是,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區位布局在省域宏觀層面與飼料產量具有較高的關聯性,而在市域微觀層面則受到環境質量因子的影響程度更為明顯。有機農業與制造業、服務業等企業的功能區位空間選擇具有明顯差異性,最直接的反映在于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更高。有機農業是一種高品質、高要求、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顯著知識、生產技術外溢性特征的地區更有利于其發展。除此之外,市域層面上農業生產比重、經濟發展水平、科研創新水平等對于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區位和生產功能區位影響力也逐漸增強。
4)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區位和生產功能區位影響因素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但囿于有機畜牧業企業功能部門自身的區位偏好、外部自然、社會經濟環境條件因子和具體產業發展環境條件,以及集聚空間企業綜合競爭力等因素影響,同一影響因子對有機畜牧業企業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區位作用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隨著中國對于環境問題的重視,雙碳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品綠色化、多元化需求的進一步提升,有機生產逐漸成為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結合本研究,針對有機畜牧業企業主體功能區位選擇引導與優化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通過提升與強化地區綜合性環境條件因子與環境承載力,增強不同層面空間單元的要素優勢,引導有機畜牧業企業根據不同功能部門需求向其功能區位優勢聚集區布局。目前中國有機畜牧業發展現狀顯示,服務功能和生產功能機構應適當引導其向內蒙古中東部、新疆西北部、四川東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區聚集,發揮當地的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多數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功能區位共聚現象較為顯著,其空間布局應平衡服務功培養能部門和生產功能部門的綜合需求,在有機畜牧業企業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共聚現象較為顯著的情況下,應引導其選擇資源稟賦良好、知識和技術豐富、交通便捷、土地價格以及勞動力成本低廉的郊縣地區進行布局。2)地方政府應加大對區域與地方的相關土地、農業、企業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如完善土地轉租和承包制度、企業稅收優惠、農業發展補貼等政策,引導新生有機畜牧業企業向著自然資源豐富、傳統畜牧產業發達地區布局。而對于傳統畜牧業生產區,在考慮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政策導向等的基礎上,可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和引導傳統企業向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轉換。
本文從空間角度闡釋中國現階段有機畜牧業企業分布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對于形成中國有機畜牧業產業的優勢集聚區,以及優化中國有機畜牧業產業空間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囿于數據獲取與追蹤研究時限性問題,目前缺乏微觀層面上對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活動規律與內部空間聯系機制研究;同時,僅選取2019年數據進行分析,對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發展長期空間規律與演化機制同樣欠缺。因此,進一步研究中國有機畜牧業企業較長時期與階段的時空演化規律、特征及內在發展規律,以及從企業聯系視角研究企業聯系網絡的空間區劃格局、腹地聯系與優化策略將是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