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羽

1 鳥瞰消失的房子

2 正立面圖

場域營造工作室
一所致力于公共藝術創作和公共空間設計研究的跨專業機構。團隊由藝術家和建筑師共同組成。多年來一直從事城市和鄉村公共空間的藝術創作和設計研究。場域營造工作室以問題研究為導向,創作注重研究原有空間場地的特性,通這一方法試圖去解決作品的在地性,建立作品與人及場地的關聯。

胡泉純
場域營造工作室創始人 。
創作機構:場域營造工作室
完成年份:2021
作品主創:胡泉純
創作執行團隊:向昱、陳松林
作品尺寸:長9.8 m,寬5.1 m,高4.8 m
作品材料:2 cm 厚耐候鋼板
展覽策展人:孫振華
展覽學術主持:魯虹、冀少峰
展覽藝術總監:傅中望
展覽主辦單位:芷美空間、湖北美術館、武漢合美術館
展覽支持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公共藝術學院、武漢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展覽出品機構: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有限公司、武漢天域恒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項目攝影:金偉琦

3 右立面圖

1 模型圖

2 模型圖
《消失的房子》是為2021 年第二屆武漢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而創作的作品。展場位于武漢石門峰紀念公園內。石門峰紀念公園是一處陵園,環境優美,空間氛圍靜謐,這里是逝者安息的地方,場所蘊含思念、懷念、祭奠的氣息。《消失的房子》的創作意圖為契合這一特殊的場所屬性。
作品體現的是肆意生長的爬山虎包裹著一所房子,這所房子是家園和故園的象征,當把“房子”抽離后,爬山虎的包裹狀態就成了對消失的過往生活空間的記憶,對過去生活空間的記憶就是對過去人和事情的追憶與緬懷。《消失的房子》是一處可以參與和體驗的紀念性空間。
在確定要以一種消失狀態的房子來回應場地后,采用什么類型的房子作為作品表現對象成了首要的問題。一開始想選用具有武漢當地特點的房子以體現地域性。但是,通過調研后發現,武漢的老建筑特別是民居類型建筑其實沒有太明顯的地域特點,武漢其他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沒有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作品最終選擇了最簡單的概念中的房子形象,去除地域性,去除過多的符號,就是一棟簡簡單單的房子,有點像兒童繪畫作品的房子形象,這種直觀的形象使作品看上去更簡約純粹,其豐富性是通過肆意生長的爬山虎紋理來體現的。
在空間形象確定好后,面臨的任務是怎樣通過爬山虎的生長狀態來表達房子的消失感。為此,我們用硬卡紙制作了一個1:10 的房子的模型。這樣做的好處是設計師可以在模型上直接畫出爬山虎,通過手繪這一方式表現出爬山虎的生長狀態,能很好的控制爬山虎的疏密,藤蔓的粗細以及爬山虎在墻體上的轉折與銜接。手繪的過程是整個作品創作中最為感性也最富有激情的時刻,這一方式的采用使作品帶有鮮明的“手工感”和“繪畫性”。

3 側面空間

4 爬山虎包裹的房子
當爬山虎在模型上繪制好后,接下來是最為枯燥和煩瑣的工作——轉矢量文件。因為作品最終是采用耐候鋼激光雕刻的技術來實施。因此,設計師把房子模型分拆開以便于高清掃描。把掃描文件在電腦中手動轉成可以激光雕刻的矢量文件是一項費時費工且枯燥的工作。除了線條需要一根根手動描繪之外,最為重要的是線條在空間轉折處的銜接問題,這一環節需要非常用心,直到下廠制作時設計師一直都在調整和反復檢查。
作品采用的材料是耐候鋼板,工藝采用的是激光切割。選擇這一材料的原因有兩點。首先,耐候鋼生銹后的暗紅色能很好的表現爬山虎的藤蔓肌理。再者,《消失的房子》營造的是一處人可以進入的空間,爬山虎形成的墻體在不依賴其它結構形式的情況下需要一定的強度以構成空間,2 厘米厚的鋼板具備自支撐的結構強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耐候鋼板在日曬雨淋后顏色會越發深沉,這件作品的創作意圖也會越發突出。

5 爬山虎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