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都市情感作家,專為本刊撰寫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俄羅斯基本不產茶葉,也不產咖啡,都需要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進口國。300多年來,喝茶成為俄羅斯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蘇聯解體前,俄羅斯茶葉主要從印度和中國進口,后來因為幾項關稅優惠政策取消,出口俄羅斯的印度茶葉數量逐漸減少。這些年,俄羅斯茶葉主要從南亞的斯里蘭卡進口。錫蘭紅茶、印度紅茶、中國茉莉花茶是俄羅斯人最喜歡的茶葉品種。我國雖非俄羅斯茶葉的最大進口國,中國茶葉卻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滋養著這個苦寒又強悍的民族。俄語“茶葉”的發音為“恰衣”,正是中文“茶葉”的諧音。
據史料記載,1638年俄沙皇第一次品嘗到了中國茶,便為這種神秘的東方飲品所傾倒。茶葉是蒙古可汗通過友好使者回贈給沙皇的禮物,群臣皆對產自中國南方的褐色茶磚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飲用,唯有來自遠東的侍女懂得如何燒水煮茶。當芬馥的茶香在宮殿里彌漫開來,茶葉便徹底征服了沙皇和貴胄們的心。從此俄國宮廷開始飲茶,繼而蔓延到貴族家庭。
17世紀70年代,清朝康熙時期,中俄兩國簽訂了關于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茶葉從中國經西伯利亞直接傳入俄羅斯。因茶葉數量有限,且路途遙遠,交通物流難度大,于是茶葉在俄羅斯成為奢侈品,喝茶成為莫斯科上流社會地位與財富的象征。1735年,俄國女皇建立了私人運茶商隊,往來于宮廷貴族和上流社會之間,并親自參加了中國茶陸路運俄的開幕典禮。
后來,出口俄國的中國茶葉數量逐年增多,茶葉消費由莫斯科擴大到少數外省地區,至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俄國各階層開始盛行。直到19世紀末西伯利亞鐵路建成之前,茶葉貿易一直在中俄陸路貿易中居核心地位。
當時俄軍把茶葉和砂糖作為軍需食品,因為在戰爭中,有茶葉供應的部隊健康狀況明顯優于普通部隊和供應伏特加酒的部隊。俄國人也開始嘗試種茶,奈何國土氣候酷寒,適合種茶的唯有黑海之濱的南高加索地區。索契是俄羅斯唯一的葉片茶產區及世界上最北的茶區。
20世紀50年代,為滿足蘇聯和東歐的紅茶需求,中國國內許多綠茶產區改種紅茶,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后,蘇聯轉而從印度大量進口紅茶,印度政府用茶葉償還蘇聯外債,大部分都是低級品。印度紅茶支撐起蘇聯時期的茶葉需求,同時建立起蘇聯本土品牌“五月茶”。
如今,每個俄羅斯人每年喝茶逾3磅(約1.36千克),是中國人的2倍、美國人的6倍。氣候的極寒與性格的強悍,使得他們喝茶風格更習慣于熱烈濃釅。
天色轉黑晚茶的茶炊閃閃發亮在桌上咝咝響它燙著瓷壺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霧在四周蕩漾
從品種來看,俄羅斯人酷愛紅茶,因為用料多,泡出來呈黑褐色,于是紅茶在俄語里直譯為“黑茶”。他們習慣在紅茶里加糖、檸檬片或牛奶,有些老人則喜歡含著糖喝茶。茶在俄羅斯人心里必須是有甜味的。
出于保健需要,如今俄羅斯人也逐漸開始青睞綠茶,普京總統就對中國綠茶情有獨鐘。中國成為俄羅斯綠茶的最大進口國。俄羅斯人在喝綠茶時也加糖,他們尤其鐘愛“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茉莉花茶。
俄羅斯人還發明了最硬核、有專屬茶文化意味的茶器——茶炊。普希金還曾為這種龐大的銅質重器寫下詩句:“天色轉黑,晚茶的茶炊閃閃發亮,在桌上咝咝響,它燙著瓷壺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霧在四周蕩漾。”新疆友人曾贈送我一樽有著手工彩繪、風情曼妙的電茶炊,我只用了一次就嫌太過碩大而束之高閣。其實,當代俄羅斯的家庭通常只在逢年過節時將茶炊擺上餐桌,親朋好友圍坐茶炊邊飲茶,有著滿滿的氛圍感。
咖啡對于俄羅斯來說也是舶來品,遠沒有喝茶普及。俄羅斯相對保守古板的生活方式使得咖啡文化起步較晚,喝咖啡也曾被視為腐敗墮落的生活方式,受到不少人的排斥。直至2007年,“星巴克”才進入俄羅斯,一杯中杯拿鐵售價高達12.32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8元),是美國的4倍,且去“星巴克”消費被認為是小資的、甚至有點放縱的生活方式。不過前些年俄羅斯也曾羨慕西方的繁榮發展,“COSTA”開始在莫斯科開店,莫斯科甚至還有了日式咖啡館。當硬朗的戰斗民族開始喝咖啡,一切都很魔幻。
不少俄羅斯人對美式服務不習慣,對按杯數收費更是排斥,因為他們習慣了喝茶免費續杯的模式。也因此,許多俄羅斯本土咖啡館按小時收費,而不是杯數。
高緯度的北國,高糖、高奶、高熱量的熱的摩加佳巴是俄式咖啡代表作。將咖啡、可可、蛋黃、牛奶加熱后,加入砂糖攪拌均勻,再加入伏特加酒和一大勺奶油,最后在奶蓋上撒一把巧克力碎屑,一杯摩加佳巴就做好了。Raf也是俄式咖啡的代表作,在意式濃縮咖啡里加砂糖和奶油一起蒸,有著冰淇淋的質感與口味。俄羅斯還有各種花式口味的拿鐵咖啡。不加糖、奶的黑咖啡,俄羅斯人是很難消受的。
我至今仍用著8年前閨蜜從著名的莫斯科“普希金咖啡館”買的咖啡杯。那里曾被評為“歐洲最好的25間餐廳之一”,主營俄羅斯貴族菜和改良版法國菜。她還給我帶了俄羅斯“老教授”牌速溶咖啡粉。俄羅斯超市的速溶咖啡非常便宜,“老教授”牌算是好的了,但我單喝覺得非常苦,苦到了心里,喝不出任何繚繞的香味和回甘,還有股焦毛味和悲情感。然而,待到我加入大劑量的牛奶和砂糖后,一切都超然了,有了無以倫比的美妙和力量感。
上海的俄羅斯餐廳非常少,只記得去過大寧地區開了許多年的“飛象西餐廳”。在那兒我喝過冷冽的伏特加酒,吃過夯實的肉類、紅菜湯和悶罐牛肉,看過俄羅斯歌舞,卻對咖啡和茶的印象全無。四川北路上也有一家專賣俄羅斯原裝進口食品的寶藏小店,在疫情期間居然還開著,里面也曾有各種俄產速溶咖啡賣。
如果用一種滋味形容俄羅斯,我覺得應該是苦。也因此,他需要很多糖來撫慰和治愈。苦難在從底層到上層的俄羅斯人眼中是有審美意味的,苦難是超拔的索引,是凝練的意志,是深刻的禮物,與其民族的歷史、信仰、精神結構之間有著深層次的契合。也使得它往往能將苦難轉化為動能,將忍受激活為震撼,在極度逆境中翻盤,獲得救贖與永生。30C83C4B-5BB8-4FEE-B03D-66D264AD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