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人工林可用來制作紙漿與人造板原料。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在桉樹豐林形勢下,加大大徑材培育力度極為關鍵,是增大森林資源戰略儲備的重要基礎。但由于桉樹大徑材培育周期相較小徑材要長,部分地區對大徑材的定向培育積極性較差。需選擇合適的品種科學培育桉樹大徑材,將獲得良好的經營效果,為森林資源結構優化奠定基礎。本文分析了桉樹大徑材的優勢條件及市場前景,簡述了桉樹大徑材培育關鍵技術,包括選種、造林設計、經營措施及經營目標等,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1大徑材市場前景與桉樹發展現狀
1.1木材市場供需情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建筑裝修等產業迅速發展,木材需求量增加,大徑材木材需求缺口增大。雖然中國已經開始培育大面積的人工林地,但供需矛盾仍然比較嚴重。為保護天然林木,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理念,各國森林保護力度進一步增大,限制了大徑材出口量,這就使得木材供給上升到了資源戰略的高度。需加速培育大徑材,為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并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提高森林整體質量,滿足大徑材木材的實際需求。
1.2桉樹發展現狀
桉樹為主要的豐林建設樹種,發展態勢良好。但從目前豐林成果來看,依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是造林樹種過于單一,以純林為主,桉樹、杉木或松樹純林過多。第二是僅僅培育小徑材原料林,忽略了對大徑材林地培育的現實需求。由于大量培育小徑林,使得森林整體結構呈現出了低齡化與經濟結構小徑化的特征,不利于緩解目前木材市場的供需矛盾,無法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影響了林業生態與經濟效益,維持穩定的林產業與資源儲備發展狀態過于困難。當下,由于森林資源培育場地已經處于飽和階段,因此,必須提高對林木質量的重視,以滿足森林資源結構調整的實際需要,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桉樹大徑材優勢條件
2.1自然地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溫度在21℃以上,年日照時間大于2 000 h,降雨量則穩定在1 550 mm左右,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為桉樹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基礎條件。
2.2社會經濟
作為重點的林業產業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了嚴格保護與科學經營的林業發展理念。面對以桉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建設形勢,提高了對速生、優質桉樹林基地建設的重視,強調營林技術創新,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林業生產技術,一些地區桉樹豐林積極性有了明顯提升。再加上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為大徑材桉樹林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3市場需求
廣西壯族自治區為木材旺銷區域,木材產業極為發達,木材加工企業較多,家具產業發展勢頭最強,已經成為了中國重要的人造板材與家具出口基地。相較于其他大徑材樹種,桉樹由于培育時間短與市場價格高,市場競爭力極強,大規模發展桉樹大徑材產業具有提高區域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另外,目前國家開始著手保護天然林,提高了高質量大徑材需求量,若選擇合適的桉樹速生樹種用于培育大徑材,將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區域發展。
2.4應用技術條件
桉樹大徑材無論在家具制造還是建筑建材方面均有著突出優勢,但目前針對桉樹大徑材的經濟價值研究仍然較少。一些桉樹樹種,例如柳桉、巨桉等現已被廣泛應用在建筑產業與家具產業中。桉樹具有高檔材料特性,因此必須盡量消除木材收縮或變形所帶來的應力影響,開展桉樹應力技術攻關。
3桉樹大徑材培育技術
3.1選種
培育桉樹大徑材需嚴格遵循適樹適種源品系原則,所選擇的桉樹樹種在培育成材后應具備木材密度大、紋理美觀、強度大及生長應力小等特點,同時也應關注其生長速度與樹形(通直圓滿且分枝較少),典型的包括粗皮桉、巨桉、赤桉等。
3.2造林設計
在選定的造林區域邊緣四周首先種植3行的大徑材樹種;道路兩邊種植3行,下方種植2行,上側種植1行;在林道附近種植1行大徑材樹種,行間距為2 m×3 m;其他坑穴內應種植常見的紙漿樹種。測算后,每公頃林地可種植大約375株的大徑材桉樹。
3.3經營措施
大徑材樹種與紙漿樹種均采取相同的培育方法,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肥管理方案。每年應對林地進行2次鋤草培土、2次施肥,每株桉樹施肥量在500 g左右;造林第2年需對林地進行整體撫育,每株桉樹施肥500 g,對大徑材樹木做修枝處理;第3年則需要在鋤草撫育的同時,間接采伐紙漿林木,每公頃最少保留900株的紙漿木材,配合施肥與大徑材做修枝處理;第6年就需要將紙漿材全部砍伐,配合實施鋤草與施肥處理。
3.4經營目標
經6年采伐,每公頃紙漿材出產量達到了90 m3以上;經12年采伐,紙漿材產量能夠達到每公頃90 m3以上,大徑材采伐量為0.5 m2/株,每公頃平均出材量在180 m3以上,其中優質木材占據60%。
綜上所述,在相同整地、種植及管護經營前提下,應配合使用不同種植模式,以獲得最佳的營林效果,培育優質桉樹大徑材。從實際情況來看,速豐林建設既解決了大徑材的供需矛盾問題,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與產出率,對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具有重要影響。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黃冕林場秦真榮,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