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材料之一,在中國種植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中國中藥材的重要種植地區,每年生產的中藥材銷售到全國各地,具有種植規模大、質量好、種類多等優點。目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種植仍存在一定問題,對中藥材產業造成嚴重影響,相關人員要針對此類問題進行探討。
1西雙版納州中藥材種植概述
1.1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種植現狀
云南省是中國中藥材種植大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中藥材種植重要產地,近年來,當地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21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種植面積為1.89萬hm2,與去年相比增長1.18%,其中砂仁和石斛種植量最多,砂仁種植面積達到1.31萬hm2,石斛種植面積達到1 800 hm2,其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 953 hm2,分布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20多個鄉鎮。隨著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當地中藥材種植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同時中藥材品種也更加多樣,例如生姜、薏仁、三七、重樓、黃精等種植面積均達千畝以上,日益趨向規模化。截止2021年,全州中藥材綜合產量11.74萬t,較去年同比增長了3.99%,促進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經濟發展[1]。
1.2中藥材種植優勢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南部,屬于低緯平原、熱帶季風氣候,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中藥材品種非常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砂仁、沉香、石斛等中藥材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都有種植。針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和實際需求,政府相關部門出臺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傣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西雙版納州基層中醫傣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三年實施方案》、《傣藥南藥產業發展規劃任務分解方案》等相關政策,將中藥材產業作為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重要產業,將傣族特有的中醫藥發展成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族醫藥產業[2]。
2中藥材種植存在的問題
2.1種植企業規模較小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種植分為3種模式,分別為:“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和農戶自由種植模式,但普遍存在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低的問題,同時由于種植人員的種植理念、品牌意識、對市場的研究和把控效果不佳,導致中藥材銷售工作和品牌推廣工作效果較差。小型種植戶由于投入資金不足導致種植技術相對落后,同時市場敏銳度較低,中藥材存在質量較差的問題,無法進行有效銷售[3]。
2.2中藥材資源利用率較低
當地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銷售各環節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流動和連接措施,中藥材種植企業與生產加工企業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利益機制,導致出現全州中藥材原料銷往全國各地,而州內加工企業又從全國各地收購中藥材原料的現象。州內缺乏大規模、流動性強的中藥材及產品專業市場,尚未形成中藥材原料及產品銷售集散中心,中藥材利用率較低,對中藥材種植發展產生不良影響[4]。
2.3專業人才數量少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但存在專業人才缺乏的現象,部分中藥材生產企業一直使用傳統的種植技術,不僅制約了中藥材產業高端化發展,同時還影響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經濟效益。全州中藥材產業缺少產學研一體化高端平臺、研發中心、第三方檢驗檢測中心及研究機構,缺少產業發展綜合服務機構,創新發展能力弱[5]。
2.4市場競爭力不強
據不完全統計,全州共有中藥材企業7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戶,從事中藥材種(養)企業40戶,中藥材加工企業46戶,從業人員1 570人;中藥材GAP基地認證3個、基地種植面積77.3 hm2、產量(干品)165 t;具有中國馳名商標12個,標準化示范區(場)3個;行業協會3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1個、農戶數3 205戶、收入6 330萬元,種植面積1 833 hm2;中藥材莊園4個;中藥材產業從業農民人數8 691人,種植大戶91戶;綜上所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中藥材行業雖然發展非常迅速,但全州的省級種植企業僅有1家,其他種植企業規模較小、投入資金、參與人員的數量較少,導致中藥材競爭力稍差。
3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產業發展對策
3.1提高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和品質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要加強對種植技術和選種工作的審查,引導種植企業朝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同時將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融入到自身發展建設中。根據當地中藥材加工銷售及經濟效益等情況,在每個縣市篩選出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高、易于種植的優勢中藥材品種。同時幫扶小型種植戶,使其完成規模化種植、高效化種植、綠色化種植,同時還要結合市場需求培訓中藥材種植人員,選擇符合當地環境和生長條件的中藥材品種,提高種植質量和效率,確保中藥材種植經濟效益。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知名品牌企業的推廣和建設工作,建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有的中藥材品牌,將小型種植個體進行整合,通過大規模的種植企業來間接提高中藥材種植質量和對市場的敏銳度[6]。
3.2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
針對目前中藥材市場資源利用率低問題,相關部門要加強建設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將中藥材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和銷售等相關工作整合為一體,建立中藥材流通體系,直接將生產完成的中藥材運送到當地的草藥加工廠進行加工,再進行包裝、保存、銷售等工作,有效提高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加強對中藥材質量檢查工作,確保草藥生產質量,提高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知名度。同時還要加強對中藥材質量的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的違法行為和以次充好的行為,推進中藥材種植戶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對失信企業及個人的聯合懲戒力度,確保全州中藥材制品質量安全和市場誠信度。
3.3加強人才培養力度
引進和培養發展中藥材產業的“高”“精”“專”人才,加強同國內知名中藥企業、中藥材市場、中藥材大客戶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各大高校中開設中藥材種植的相關專業。同時種植加工廠也可以通過引進高端人才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對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對工作表現優異的人員進行獎勵和表揚,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7]。
3.4引進大型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目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相關部門正在計劃打造特色中藥材品牌,依托版納藥業、柬龍制藥、佛鑫藥業、雨林制藥等企業,對現有的中藥材加工企業和種植企業進行嚴格管理和規劃,嚴格把控中藥材加工、生產、種植等相關環節,加強種植管理,確保中藥材質量。同時加強創建“傣藥南藥”品牌。鞏固提升西雙版納龍血竭、絞股藍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藥材品種、云南綠色食品“十大名品”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中藥材銷售量。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中國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地,為云南省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藥材品種多但規模性較差。因此,相關人員需加強解決中藥材種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擴大品牌影響力,加強管理效果,提高中藥材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田義新.中藥材種植前的準備工作[N].吉林農村報,2022-01-15(005).
[2]吳曉龍.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及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2,34(1):6-8.
[3]曾日秋,蔡建興,洪百中.荔枝果園混交中藥材種植模式分析——以福建長泰金侖家庭農場示范點為例[J].東南園藝,2021,9(4):74-76.
[4]張訓.中藥材種植產業綜述[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6):73-74.
[5]王曉峰.林下中藥材種植的管理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168-169.
[6]李夢,侯旭粲,張麗麗,孫藝,孫志蓉,王耘.中藥材種植品質知識圖譜的構建[J].世界中醫藥,2020,15(18):2 675-2 678.
[7]彭育紅,晏志珍.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J].現代園藝,2019(19):59-60.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綠色食品與鄉村產業發展中心盧麗英,依光香(通訊作者),玉坎丙,依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