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上海市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在一次科普作家的交流會上,我和來自腫瘤科的醫生們談起有關抗癌、防癌的話題,大家將焦點放在了保健食品和癌癥的防治方面。我問在座的醫生們臨床工作中是否有發現保健食品防治癌癥的病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根本沒有!”有位腫瘤科專家舉例:曾收治過一位年輕的癌癥病人,其罹患的一種惡性腫瘤屬于早期階段,一般治愈率較高,所以實施以手術為主、配合化療的治療方案。經過兩次手術和20多次化療后,其腫瘤標志物數值大大降低,基本接近正常水平,治療效果十分明顯。醫生也很樂觀,曙光就在眼前,沒想到,這位病人拒絕繼續進行化療,而是迷信別人介紹的所謂“抗癌神藥”“保健食品”進行治療,從而使腫瘤持續進展而失控,最終不幸去世。其他醫生也說遇到過不少癌癥病人因迷信保健食品而延誤治療的病例,有的癌癥病人不愿接受手術和化療,寧可通過吃些所謂“抗癌的神藥”和保健食品,甚至一些健康人群擔心自己會患癌,每天服用所謂的“防癌神藥”保健食品。
如今的保健食品市場,聲稱“抗癌、防癌”的“神藥”五花八門,我歸納了一下,無非以下幾類:
普通食品含有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和活動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長期常量食用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有些普通食品中雖然含有活性物質,但由于含量較低,食用后無法調節身體機能,所以普通食品不強調特定功效。
網上流傳一些可以抗癌、防癌的普通食品,都是夸大了功效的虛假宣傳,不可相信,例如:大蒜、洋蔥、韭菜含功能性硫化物,可以防胃癌、肝癌,吃洋蔥的人比不吃或少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病率低25%;香菇、蘑菇等菌菇是“抗癌第一菜”,含有多糖類的抗癌活性物質,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還可抵抗肝癌、淋巴瘤、腸癌等;紅薯、茭白、芹菜富含纖維,對預防、抵抗大腸癌極為有效;胡蘿卜含有的胡蘿卜素、葉酸、木質素能間接地抑制或消滅體內的致癌物質和癌細胞;綠豆、扁豆類因含有核酸,所以有抗癌作用;西蘭花、蘿卜分別含葉酸和芥子油,能抵抗胰腺癌;菠菜、五谷雜糧含多種抗氧化物,有助于預防自由基損傷造成的癌癥,每天吃一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幾率至少降低一半;番茄、胡蘿卜、南瓜、梨、蘋果含豐富維生素,可以預防肺癌的發生。
臨床研究發現,一些中藥材或藥食兼材(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人體免疫系統也有相關調節作用,但目前都沒有達到類似青蒿素的水平,因而未被國際公認可以防治腫瘤。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有些虛假宣傳還會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某些食物中含有抗癌成分,不少人會信以為真。你以為靠吃含有這種成分的食物就能達到抗癌效果?別太天真了!因為食物含抗癌成分,不等于吃了這種食物就可以抗癌。
從動物實驗發現食物中含有效成分,到生產出應用于人體的產品,是一個漫長的研發、生產過程。首先,有些對動物實驗有效的成分對人體并不起作用;其次,用生物化學方法從食物中提取、純化有效成分后,還要進行動物實驗,以確定有效劑量、毒性等指標;最后,還得通過無數次的人體實驗來判斷其效果。有人也許會問:這不是在研究藥物嗎?對,但凡要生產能對人體抗癌有效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藥物研制流程。現在有明確防癌功效的藥物都很少,更何況食物。即使某些食物中含有對人體有效的抗癌成分,也需要吃到一定“起效量”。根據實驗劑量,為了達到抗癌的效果,需要攝入大量這種食物,也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可見,只要是食物,就千萬別信它是什么“神藥”。
中藥和中藥材是我國的醫藥寶庫,屠呦呦及其團隊就是在中草藥里發現并提取了青蒿素,成功用于瘧疾的治療。臨床研究發現,一些中藥材或藥食兼材(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人體免疫系統也有相關調節作用,但目前都沒有達到類似青蒿素的水平,因而未被國際公認可以防治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