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剛
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這種感悟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判斷,并為解決復雜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說數感是一種數學素養。發展學生的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初步形成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新課標明確地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提出來,并且把“數感”擺在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新課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感呢?
一、認識教育價值發展學生的數感
數感的涵義及其特征,決定了數感的教育價值。《數學課程標準》也首次將數感安排為學習內容,并列為“數學思考”中的重要目標。數學課程中安排數感的教育價值,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理解。
(1)建立數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不只是用計算能力的強弱和解決書本問題能力的大小來衡量。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具有理解和解釋實際問題的數學敏感,是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即是說,數感的建立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如,學生在學習了自然數的意義之后,懂得了自然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當他看見盤子里的蘋果時,不再是注意蘋果的顏色,而是關注蘋果的個數,并且懂得比較兩個盤子中蘋果的多少。于是可以認為這個小學生具有了自然數感,這可以認為是他數學素養提高的標志。學生數學素養形成的關鍵是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去探索、去發現,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找出數學模型。從一個復雜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克服數學教育中過分地強調知識與技能訓練、忽視數學與現實的聯系、忽視數學的實際運用等傾向。
(2)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我們知道,數感是關于數概念的網絡結構,數概念網絡是接受數學知識的一個平臺。數概念網絡結構的形成和穩定是數感建立的關鍵,數感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我建構。例如,學生學習了負數的概念后,當他購物花去5元錢時,就會與負數建立聯系──用“-5”來表示支出的5元。又如,怎樣為參加學校運動會的全體運動員編號?要求從號碼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級和班級,區分出男生和女生,表示出參加的項目類別。這是一個實際問題,它沒有固定的編排方式,而且不同的編排方式在實用性上是不同的。學生對于這一問題有效地解決,也要依托于數感的建立。
(3)建立數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數感建立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接觸和體驗現實問題,交流自己對有關數的問題的個性化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同一問題,對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進行改造。這無疑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德國數學家高斯小時候對于“1+2+3+…+100=?”問題的解決,就是一個由數感促進創新的典型案例。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就會憑借對數字(量)的本質認識建構自身的數概念網絡,有效地接納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就會靈敏地鏈接數學思維,從而進行數學地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4)建立數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從數學文化學的觀點來看,數學是一種具有獨特價值的人類文化。數學文化的獨特價值,一是體現在它的兼容性上,即它支撐著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包容著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正如數學家克萊因所說:“音樂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生活,但數學卻能提供以上的一切。”數學家在贊美數學時,即使是不同的流派,在這一點上也是異口同聲的。二是體現在它的先進性上。這是由功利和非功利兩個方面的先進性所決定的。當數學與科學技術相結合時,就能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創造出新的、先進的社會生產力,這是數學文化價值的功利方面;抽象而具有神秘魅力的數學,同時還蘊涵了高深莫測的哲學、美學、語言學等人文精神,抽象數學中許多沒有直接“用處”的成果,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和文化品格,是人類文化中的無價瑰寶,這是數學文化價值的非功利方面。數感是數學文化的一個重要成分。建立數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數感是人們對數學的一種敏感與理解,是數學(理性)精神形成的基礎;第二,數感是數學思考的催化劑,是思維發展的階段性(精神)成果;第三,數感是一種認知的直覺,是創新精神培養的關鍵。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就會憑借對問題的直覺,觸發創新思維的按鈕,探究問題解決的創造性策略。
二、聯系學生生活發展學生的數感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進行觀察想象活動能加深學生對相對應的數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建立數感。在教學中采取“重視引導觀察,進行聯系對比”的過程,促使學生建立起相應的數感,讓學生經歷更多的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數的含義。以學生對數概念的認知為載體,通過數概念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步建立數感。?一些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能很好地在頭腦中建立表象,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引領學生接觸和經歷有關的情境和實例,經歷理解和體驗數概念的過程。使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的概念,建立數感。例如,在一年級上冊中,在教學“0的認識”時,學生體會到“0”表示什么也沒有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出在哪些地方見過“0”。這方面,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可能說出在電話機、溫度表、尺子、車牌上等地方都能見到“0”。這時教師必須適時組織學生進行探討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0”這個數字表示的其他意義。如:在電話、車牌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在溫度表上表示分界點;在尺子上表示起點……通過學習,學生能具體、形象、直觀在感受和理解相關數概念,學生對“0”的意義有了體驗與把握,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根據“0”所表示的意義進行運用,從而更直接地把握有關的數概念,數感獲得了啟蒙。
三、重視調查實踐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繼而確立應用數學的信心,是形成良好數感的重要條件。鑒于此,數學就應打破從概念到概念、從課堂到課堂的數學應用僵局,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決生活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數感的體驗。例如,對全班同學的身高進行調查分析。教學中設計如下:
(1)指導學生將全班同學的身高進行匯總。
(2)從匯總后的數據中發現信息。比如最高(最大值)、最矮(最小值)、相差多少(極差),大部分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眾數),自己的身高位于全班身高的哪個位置(順序)等。在討論的過程中,括號中的有些名詞并不需要出現,但是希望學生體會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3)在整理中,可以讓學生嘗試創造靈活的方法。例如尋找最高,可以直接比較尋找,當學生人數比較多時,也可以分組尋找組內最高,然后在每組的最高中尋找最高。通過這樣的活動,把數感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在一個個完整的統計過程中學習知識,一次又一次的經歷或了解數據處理的全過程,使學生深刻體會統計思想,領悟了統計方法,也在調查實踐中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四、強化科學訓練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起聯系。使學生學會從一個復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能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對運算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強化。在計算教學中加強估算和提倡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在問題的實際背景中,通過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不同的方式確定結果,增強對實際意義的理解。例如:春、秋季節適宜組織學生郊游,這其中就蘊涵著購物、租車、買票等許多數學問題。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都是開放的,學生可以從各個角度想出解決方法。低年級進行100以內的加法訓練,可以創設一個學做小主人的情境:父母交給孩子100元,要他到超市購物,用來招待客人,并要求100元錢盡可能用完。學生根據超市商品的標價及來客的需要,自己設定購物方案,并估算、調整所購商品的總價,通過反復訓練,最終確定購物方案。這樣的訓練方式,既是運算技能的訓練,又是實踐能力的訓練。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完善了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并不斷建構社會生活及知識本身新的意義,使學習者與真實的實踐有效地聯系起來,強化數感。又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時,要求學生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并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如果讓學生枯燥機械地去記憶或背誦對學生理解、掌握這個知識點沒有太高的效率。此時,我們可以模仿電視節目中的商品價格數字競猜的游戲。老師現場用硬紙板寫數讓學生來猜,教師先給出一個大概的范圍,也可以直接讓學生來猜,然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提示,在教師不斷的提示中,學生積極思維,踴躍發言。這雖然是個非常簡單的游戲,但引入游戲之后,學生的興趣會陡增不少,并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此猜數訓練,雖然簡單,但是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計數單位、數的組成等各個方面全面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在無形中滲透了用“區間套”逐步逼近的思想,這樣的訓練活動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數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進一步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具體內容有意識地設計具體目標,提供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這樣培養學生的數感,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體驗現實,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且這也會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想,隨著數感的建立、發展、形成和強化,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也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