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煒
教育的對象是千變萬化的人,自然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日常教育工作中,可以借鑒其他學科,其他領域的方法來促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以下是筆者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小故事。月考后的一個周末,我們班有個小S同學的媽媽約我周日晚5:30面談。通過她父母悲憤而無奈的控訴,我了解到:小S同學成績糟糕,有厭學情緒,在家瘋狂玩手機,主要是聊天,刷抖音視頻,周末作業都是抄的。父母非常害怕她,她找到了父母的軟肋,父母一批評她,她就經常講學校里某某同學她抑郁了,有自殘傾向的例子。父母害怕又無奈。
月考后的周五回家,飯后,小S同學如往常一樣,刷抖音,媽媽只是膽怯地問了下考得怎么樣?小S突然暴怒,將手機摔在桌上,并且吼道:老子看你就煩!然后不忘拿回桌上手機,回自己房間,鎖門,在房間里,手機玩到凌晨2點鐘,接下來周六手機玩到半夜12點,直到周日回學校,都沒有和父母說話。父母很擔心她,所以來學校了。
周日晚上,我看她一個人,基本不和同學交流,情緒低落。我沒有找她聊,主要因為我得準備一下。周一中午我特意表揚了部分同學,表揚的幾個人中就有她。然后把她叫出來。根據讀過幾本親子教育的書,上面的親子溝通的技巧,用我僅有的一些心理學知識:找準時機、多傾聽而不是表達,表達感受,避免指責,共情、用“我”字句等等。嘗試了一番,心理學的知識和技巧還是很好用的,我和她講了很多,很賣力,最后約定:1.道歉,并和父母好好溝通,如果不道歉,至少要和父母交流。2.她答應周末確定一個時間段玩手機。周五晚上給兩小時玩手機時間,周六也是如此。周日不做限制。
返校后,我問了她媽周末有沒有交手機,她媽說:幾乎沒交,周六中午還拿手機點了外賣后,就一直拿著沒交了。顯然我需要第二次和她交談。在交談之前我做了些準備。第二次交談把她叫出來,我給她列了個惡行循環鏈條:你成績糟糕-父母為此焦慮-周末瘋狂給你補課-你抓狂-向手機找安慰,尋求逃避-作業只好亂作或者抄襲-成績更加糟糕……
我和她重新約定,而且將約定以文字形式寫下來,如果沒有做到,將收集放在學校班主任處不帶回家。我也向她承諾,若她成績進步,會表揚她,并建議父母減少給她安排的周末補課。之后的周日下午,他媽媽給我發來微信,表達了感謝,并說孩子已經按時交手機了。期中考試,她進步了從班級的37名到了27名。
反思整個教育過程,我總結出了一條經驗,教育的孩子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種方法應對到底,而是需要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和智慧,綜合使用才有可能有較好的效果。比如,第二次我和她約定的時候,實際上采取的是大棒加胡蘿卜的一個策略,如果她遵守約定,那么一般情況下她的成績會進步,我給予表揚,并承諾讓父母減少她討厭萬分的補課,如果她仍舊不遵守約定,那么就讓她將手機留在學校班主任辦公室的保險箱內。這樣她就無法在周末玩手機了,對她而言無疑是一種懲罰。在和她交談之前,根據心理學的原理,我制定好了大概的談話引導的方向,考慮到她的性格,先照顧她的情緒,最終在她能心平氣和的交流中達成約定。E1D1EE23-C24D-416F-BBA0-C1D4BF4F6F73